钧窑瓷器特征与鉴定
钧窑瓷器当属国之瑰宝。宋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各有特色而且鉴定方法并不一致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介绍。
1.中心窑址
钧窑瓷器的中心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八卦洞、钧台和神镇等处。钧窑是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钧釉瓷是一种高温颜色釉。
2.胎釉特征
钧窑属于青釉瓷但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加入的铜被氧化而造成了釉色青中泛红、红中泛紫的艺术效果。
宋代钧窑瓷器的胎骨厚重胎质坚硬瓷化程度差。釉色有蓝和红两大类别蓝色的有月白、天青、天蓝和翠青等红色的有玫瑰紫、茄皮紫、丁香紫、海棠红、胭脂红、朱砂红和火焰红等还有灰青、灰蓝、墨绿等其他釉色。
釉质肥厚釉色为一种乳光釉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红色和蓝色相融合而形成的窑变紫色炫美多姿如梦如幻令人心驰神往。
器物内壁施以蓝釉外壁施以红釉。
3.造型装饰
由于色泽浓重因此不太适宜作为餐具使用多用作陈设欣赏用瓷使用。
宋代钧窑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主要以各种花盆较为多见还有三足炉、葵花式洗、海棠式盘、如意枕、仿古青铜器等。
瓷器表面很少见过多的装饰一般没有其他纹饰作为点缀。
4.帝王垂青
宋徽宗时期钧窑瓷器受到了帝王的垂青钧窑瓷器大量烧制并将整个烧制过程严格控制残次品必须打碎处理防止产品的技艺外传。
5.鉴定依据
蚯蚓走泥纹是鉴定宋代钧窑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仿制的假钧窑瓷器无法烧出这种效果。所谓的蚯蚓走泥纹其实就是釉中出现一条条釉痕这些釉痕犹如蚯蚓在泥中游走般常常位于器物的外壁或者内底。
釉面上还有出现牛毛纹的有些瓷器的釉面还有开片现象如鱼子状和棕眼状底足有釉釉色为芝麻酱色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宋代钧窑瓷器鉴定依据。
1.胎釉特征
宋至南迁之后钧窑瓷器的烧造一度停止而金代时期钧窑瓷器得以恢复烧造。金代所烧造的钧釉瓷器胎质紧密、细致釉面润泽有开片和棕眼现象。制作方面不是十分规整。
2.鉴定特征
金代钧窑瓷器并没有蚯蚓走泥纹特征器身与器底釉色相同外底不再刷芝麻酱色釉。器物上的紫色一般只是单独的紫色斑这也是鉴定此时钧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1.胎釉特征
元代时期钧窑瓷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体系。但是此时的钧窑瓷器胎质非常粗松。釉面不均匀多棕眼光泽度较差。
釉色主要是以月白色为主还有天蓝等但是玫瑰紫和海棠红等色在此时十分少见。釉色略显呆板而不如宋代大方自然。
2.造型装饰
元代钧窑瓷器的形制主要以日常用器较为多见如碗、盘、罐等。此外,还有梅瓶、执壶、瓷枕、三足炉、高足杯等器物。
元代钧窑瓷器的堆贴方法是元代所独有的一种装饰技法:施釉晕不到底圈足内外也无釉。
元代末年钧窑瓷器逐渐走向衰弱之路而仿制钧窑瓷器的景德镇、宜兴、石湾窑等逐渐兴起。
1.明代《清秘藏》中记载“均州窑红若臙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
2.清代《禹州志》中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
3.民国《饮流斋说瓷》中记载“钧讹作均相沿已久胎质细性坚其体略重。釉具五色浑厚浓润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其釉分为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橘皮釉亦属后起者故兼有紫斑者居多。无釉之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醤色乃真物也。均称厚而匀、元瓷釉厚而垂、均之胎釉皆细、元瓷之胎釉皆粗、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纹浅处有时仍见水浪。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