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21108
2006的兴隆一期,另一样吸引在下的眼球的,是紫檀茶盘。
这件器物如今在红木网络爱好者中自然也是大大的有名了,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网购。
2007年7月的兴隆二期,参与者人手一件,三个月后的2007年10月,网购结果陆续出笼,得手者中不止一人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吐槽,嫌弃这一兴隆出品“活儿粗”,于是这也不是,那也不足,具体地说,一是线条呆板粗滞,再是刮磨“对付”,毛刺处处。总觉得这般粗制滥造的出品对不起“兴隆”,于是“不入流”。于是负面广告效应轰动,其中不乏“第一专业论坛”之所谓“官方”的“推波助澜”,涟漪效应持续不断地“吸引眼球”以带动点击率节节攀升。如此这般地反反复复“发酵”之后,人说2011年曾有兴隆二期的“得手者”将手中“不入流”之该款紫檀茶盘待价而沽,当年区区两千大圆的“活儿粗”,四个春秋之后,两千之后竟然多了个零头。身价十倍,得手。轰动。
这是后话了。也是这款紫檀茶盘在红木网络爱好者中大大的有名的原因之二。
2006年12月10日,初见此物的时候,正值此紫檀茶盘“铅华尽洗”,素颜得不带一丝遮掩,光溜溜地在兴隆门市背面的露天仓库地面上晒太阳。当时的观感,毫不“动容”。
实话实说,在下当时多少是有点失望的,因为材质。
兴隆的紫檀自然不须打问号。肯定是真紫檀。只是这样的素颜紫檀,与在下心目中的“天潢贵胄”相去甚远,从油性到密度。而且素颜之下,白皮痕迹并不是“凤毛麟角”。
所以在下当时就不认为:这样的制作是兴隆的用心出品之水准。
材质上就是个大开门的“将就”,而非“讲究”。将就与讲究,相去十万八千里。
因为兴隆主人当时就对在下“释疑”:这款茶盘是用来搭配兴隆即将出版的《伍炳亮作品图录》附赠的,半卖半送,没打算图利。原本打算为图录制作紫檀的书匣,后来觉得书匣用料偏大,而且尺寸上要求多多,兴隆历年制作紫檀长物,遗存边角废料无数,用来制作紫檀茶盘,一举两得。
这款如今鼎鼎大名的兴隆紫檀茶盘,就是这么个前世今生。
所以不妨按照兴隆说辞的“型材艺韵”来解读。
首先的“型”,往好处说叫做落落大方的简洁简约,实在一点,不过“简单实用”。不信请与兴隆原本考虑的紫檀书匣做一对比。
其次的“材”,边角废料的“再利用”而已,于是拼凑,于是白皮,于是白边,色差在所难免,质地参差不齐。与所谓的“一木一器”正好针尖对麦芒。
第三,工艺。半卖半送的“附赠品”。怎么可能精益求精,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话说回来,对于兴隆出品,在下以为其特色的“工艺”,并不是如今众口一词的“精”。恰恰相反,兴隆的工,与同行相比,尤其是与擅长高仿的同行相比,其独树一帜之处,反而是远远落伍于工业化大批量精准制作的小批量低效率半手工出品的“拙”。
什么是“拙”?比如画线,手工画的线,自然不如机器的“千篇一律”,于是首尾“不直”,于是前后“不一”。同样,手工打磨的“拙”,毛刺难免,定位参差,深浅不一,大小有异。
一言以蔽之,兴隆在制作手段上并不代表生产力先进水平的顶级工艺,这款茶盘制作也不代表兴隆最好的工艺。
最后,韵。
既然前三样的客观唯物之型材艺三维不过尔尔,这韵就不提了吧。
韵是主观与唯心的感悟,因人而异。
这就是在下所知的该款兴隆紫檀茶盘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
所以当时就不怎么上心,后来因为去上博缺席了2007年7月兴师动众的兴隆二期,与这紫檀茶盘的团购无缘,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惜。。。。。。
原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后来阴差阳错,竟然也得手了一件。所以才“喜出望外”。
此话怎讲?
在下的喜出望外,是2007年10月收到紫檀茶盘的“完物”时,那感觉竟然是“脱胎换骨”,打心底里佩服兴隆之“底漆面蜡”的表面处理工夫。原本素颜的“对付”,底漆面蜡之后,竟然“蓬荜生辉”,焕然一新的“天潢贵胄”,兴隆的紫檀表面处理,功底深厚。
简单地说,喜出望外,源于表面功夫。
在下自问算得上是见识过上好品质紫檀的,尤其是文房清供之紫檀素颜笔筒的一木一器,什么是好紫檀?心里有数。经过兴隆的“表面功夫”处理之后,这款原本用料“将就”的紫檀茶盘的皮壳,绝对当得起“天潢贵胄”。
所以这一“阴差阳错”而得手的原本“将就”的兴隆紫檀茶盘,从2007年10月进了舍下,至今一直束之“低”阁,捂,慢慢地捂。迄今五个春秋。
收而藏之,敝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