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冯姓

冯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为序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人口约八百六十一万五千余。

姓氏文化探源-冯姓

1

姓氏释义

冯,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其本意原指车马依托冬日硬实的冰层通过平时不能通过的河湖,后引伸至马跑得快,又引申为马疾速奔跑的蹄声。

姓氏起源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  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1.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2.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4.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得姓始祖

  1. 冯简子。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简公封其于冯地,以封邑冯地为姓,始为冯氏。

2.冯文孙(魏长卿)

东周时期魏国长卿,系周文王姬昌之后人,以封邑冯地改姓,始为冯氏。

3.拓拔觏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之后裔,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后汉化形成一支冯氏。

2

历史人物

关于冯姓名人,为人们所知的的莫过于冯友兰先生,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冯友兰先生的世界。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冯友兰自小熟读经书。冯友兰7岁上学,先读《诗经》,次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因其父公务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粗识文字的冯母吴清芝身上。当时儿童重记忆,轻理解,如此他又勉强读完了《书经》、《易经》和《左传》。

1907年,冯家专门聘请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较正规地开设了古文、算术、写字、作文等功课。因课程较为轻松,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新刊物,开始初步接触一些世界知识。在12岁时,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因病猝逝,他遂跟随其母迁回老家唐河,并继续延聘教师授学。在这期间,他开始阅读诸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

1910年,遵其母嘱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预科。

1911年春,考入开封中州公学(今河南大学)中学班。1912年冬,冯友兰再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第二中学的高中预科班。当时的上海第二中学,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其中有位教师还将一本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当作英文读本。正因如此,冯友兰反而对形式逻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而引起了对哲学的兴趣。

191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秋,任河南第一工业学校语文修身教员。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适逢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冯友兰幸逢其会,受益匪浅,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

1919年,赴美留学。

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1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秋,任河南第一工业学校语文修身教员。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适逢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冯友兰幸逢其会,受益匪浅,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

1919年,赴美留学。

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冯友兰一生为哲学而奋斗——1918年6月,冯友兰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开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波及全国。冯友兰虽未及亲临,却积极响应,并同几位好友创办一名为《心声》的刊物。在他起草的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生当此时的冯友兰,对此类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正如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所说:“我从一九一五年到武昌中华学校当学生以后,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年间,写了几部书和不少的文章,所讨论的问题,笼统一点说,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我生在一个文化的矛盾和斗争的时期,怎样理解这个矛盾,怎样处理这个斗争,以及我在这个斗争中何以自处,这一类的问题,是我所正面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李慎之曾评价其道“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希望大家可以走近这位为中国哲学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哲学大家,了解并传承他的思想。

3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慢点生活

多些故事

记得关注谭论古今哦!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空·

(0)

相关推荐

  • 楚汉英雄第一百零七篇·高祖所属·征楚定代·谷陵侯·将军冯谿

    谷陵,在<史记>中记住"谷陵",而<汉书>中则记载为"谷阳".疑似是因为错字,又或者是本为"谷阳",后改为" ...

  • 冯姓起源略考:主要有两支来源

    冯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为序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 ...

  • 冯友兰 做老实人更难

    朴槿惠在传记里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说该书蕴含了"让人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冯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冯 冯姓是中国第二十八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和四川.当今冯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18万. 得姓始祖毕公高,姬姓,毕氏,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因助其兄武王伐纣,受爵于 ...

  • 百家姓之冯姓:焚券义市,倚树让功,八骏传汉世,三言载梦龙

    最有趣的百家姓典故 无限精彩尽在夜读日思 文  |  乔帮主  夜读日思  |  原创出品 歌曲  | 冯绍峰  冯德伦  图  |  精选 每一个姓氏,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每一个姓氏,都是一幅 ...

  • 走近北宋:张载关学的现代诠释

    贴近地面飞行2021-02-02 09:35:58 ◤2020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诞辰1000周年.张载关学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 ...

  • 姓氏文化探源——殷姓

    姓氏文化探源 殷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富裕,富足. 2.深厚,恳切. 3.众,多. 4.盛,大. 5.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 6.姓. ...

  • 姓氏文化探源——信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 ...

  •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安稳.安定.安全. 2.安逸.安乐. 3.安心. 4.安放.设置(后起意义). 5.疑问代词.a.什么,什么地方:b.怎么,哪里. 6 ...

  •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

    姓氏文化探源 -- 姚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姚姓 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q ...

  • 姓氏文化探源——申姓

    姓氏文化探源 --申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姜姓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

  • 姓氏文化探源——公孙姓

    姓氏文化探源 公孙姓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 ...

  •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了解更多资讯,关注上方蓝色文字哦!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6. ...

  • 姓氏文化探源——乔姓

    姓氏文化探源 乔姓 姓氏释义 (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乔,高而曲也.--<说文> 乔,繁体乔字从夭从高.乔字 ...

  • 姓氏文化探源——弓姓

    姓氏文化探源--弓姓 姓氏释义 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 2.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