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世今生
“岳阳楼”最初建于公元220年前后,最初相传是作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楼”,后在西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陵城楼”。
而后,在南朝宋元嘉三年,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过巴陵,写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
到了中唐,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之后,才开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北宋庆历五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
而后滕子京找自己好友范仲淹,写下流传百世的《岳阳楼记》,“岳阳楼”也因此名声大噪。不过,其实范仲淹本人并未登过岳阳楼。
后来,岳阳楼经大大小小的重修,维护,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我国一道靓丽的历史文化。
“岳阳楼”诗词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关于《岳阳楼记》与滕子京
就先前提到的范仲淹其实并未,登上过岳阳楼,那么他为什么要帮助滕子京,写下《岳阳楼记》呢?而且更是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来鼓吹他的功绩呢?
其实滕子京并没有范仲淹鼓吹的那样“圣贤”,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时考中进士,州县级地方长官多年,多次被纪检部门弹劾,可谓官运蹭蹬。
而后因为滥用,贪污公款于庆历四年春被贬到巴陵郡,滕子京,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再次升官,全靠他的两个好友的鼓吹,一个是范仲淹,另一个就是欧阳修。
当时,范仲淹并没有去实地考察,他对滕子京为政情况的了解,大都来自滕子京精心炒作。
滕子京在上任之初,面对岳州干部,慷慨激昂的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岳州蓝图。滕知州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岳州领导部门将集中力量做好三件事,其一,修建学宫,彻底解决青年学子读书难的问题;其二,修建岳阳楼,弘扬先贤遗风,让岳阳楼成为岳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其三,在洞庭湖畔修建偃虹堤,彻底解决为祸千年的水患问。滕知州的一番话,让岳州的干部百姓热血沸腾。很快,滕子京被贬岳州,却不计私利,一心铺在百姓身上的伟岸形象就广为流传,连身在中央的范仲淹也多有耳闻。
而后,范仲淹又因为好友被贬而深感自责,于是写下了文词灿烂的《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开篇就告诉大家,滕知州修建岳阳楼,并非是虚耗民力搞形象工程,而是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前提下,修建岳阳楼,复兴岳州文化,弘扬儒家精神。
事实上,三件大事中,最为利民的修建堤坝工程,迟迟没有动工,自然也没有修成。可是,滕子京却请出另一位好友欧阳修,也写了一篇文章吹嘘自己。最终,凭着两位好友的文章,滕子京再度得到重用,很快便调离了岳州。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谭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