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妻子吕太后跟着他打江山,下场却很不幸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人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的。中国古代的男性可以三妻四妾,但女性却必须三从四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出现了。吕雉,中国女权创始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掌国家命运的女人,首开母后临朝的先河。如果没有吕雉的临朝成制,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武则天和慈禧,所以说,她是女性当政的创始人,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有人说吕后心狠手辣,残忍杀死庶子;有人说吕后把持朝政,独揽国家大事;有人说吕后专横独断,强迫甥舅成婚。是,这些都没错。这些吕后确实做过,可是,吕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她从小就是这样的人吗?
我要说不,当我们翻开吕后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少女时期,吕后也是一位温柔敦厚的少女;成婚后,她孝敬父母,操持家务。曾几何时,吕后也是一位完美的妻子,体贴,贤惠,漂亮。面对丈夫的荒唐,她默默忍受,默默付出。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身上的缺点而去否认她的全部,否认她曾经的美好。
楚汉之争,吕雉被囚。在我看来,这是她人生的转折点。,三年的囚徒生涯磨砺了她的坚强意志。 她有着非常强烈的权力欲,诛杀功臣毫不手软,对待情敌心狠手辣,对待百姓却十分仁慈,她废除严刑峻法,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她执政十六年,为“文景盛世”的到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不难想象,在敌人的阵营里,吕雉的生活有多么艰难。曾经,她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即使嫁人以后生活不复从前,但她最起码是在自己的家长,在自己的亲人身旁。在她的心里有一定的归属感,不会感到害怕,不会有屈辱感。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使辛苦,我想她的内心也是平静的。但是,因为丈夫的争霸,她无端受辱,和家人一起被囚。此时的她,是委屈的,也是痛苦的。在敌营,她要面对别人的白眼,要一切亲历亲为,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一切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柔弱的女子肩上。此时的她是无助的。这个时候的吕雉是值得让别人尊重的。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寻死觅活的。这个时候的她很坚强,她默默地努力着,默默地等待,等待自己的丈夫去救自己的那一天。
然而,一切都没有她想的那么美好!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宠幸的戚夫人。尽管在囚禁的日子里,吕雉不止一次听到消息说刘邦身边早已新人在侧,但亲眼看见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这种辛酸,不是别人可以体会的。历经千辛万苦后发现,丈夫早已不是自己的了。见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又亲耳听见刘邦多次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推下马车。此时的吕雉内心该是多么的伤心,我想她甚至都在怀疑,如果刘邦年迈的父亲没有被俘,如果只是她一个人被俘,那么她的丈夫是不是会直接放弃她?
多年的默默付出像笑话一样,成婚后她对刘邦一心一意,照顾他的家人,照顾他的兄弟,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竟落得如此境地。但此时的吕雉虽难过却没有去怨恨。她接受了刘邦的三妻四妾,接受了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
但是生活并没有好转。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因为自恃得宠,曾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史载到达“日夜啼泣”之地步),意欲为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以夺取皇太子之位,刘邦在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六月即已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即位为皇帝后,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类我”。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此时的吕雉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她不能,她不要,不能忍受别人去抢属于她儿子的一切,不要再回到那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时的她变了,她热衷权势,想方设法去争夺。我想这也是她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在她的心里,一切都会离开她的,她的命运会因权势而改变。那么,她便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来保全她自己。因此,她不惜人命,胁迫自己身为皇上的儿子,甚至在她作为太后以后竟然强迫自己的儿子去娶自己的外甥女,这一切都只为了稳固她的权利,她的地位。她的初衷可以让人理解,但是她的方法太过于毒辣,太过于有悖人理。
她对自己的情敌残忍下手,杀害庶子。一面是她在报复戚夫人夺了刘邦的宠爱,另一面也是因为戚夫人三番两次的抢夺太子之位的行动。这是她囚禁生活的心理扭曲,她恨,恨刘邦的薄情,也恨刘邦身边的女人。同样,我也恨戚夫人的孩子如意,如意让她的孩子显得很平庸。
但是吕雉也有柔情的一面,她对待百姓却十分仁慈,废除严刑峻法,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柔情,囚禁生活让她更能够体谅百姓,这也是她的优点,也证明她并非是暴君。
我认为吕雉的一生,刘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当初吕雉的丈夫不是刘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公子,那么吕雉也应该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当家主母。但人生没有如果。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后天环境的不同使每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古代,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人更没有办法去选择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能因为自身的喜恶去评价别人。同样,我们也不应该一件好事而全面赞扬,也不应该因为错事而否认他所有的好。
写这篇文章,我没有去赞扬谁,也没有去贬低谁,我只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分析,用自己的感知去感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