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国务院《碳达峰方案》对汽车行业都提了哪些要求?

2021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简称《碳达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国际合作、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6部分,明确了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其中“重点任务”提出了“碳达峰10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其中,多个行动中提到或深度关联汽车行业。相关要点及对汽车行业的影响简析如下。

█关于指导思想要处理好“3个关系”

《方案》 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关于主要目标,分2个阶段控制“3个指标”

《方案》 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关于重点任务,多个行动提及或深度关联汽车行业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行动之一)

5.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

笔者分析:“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应该会促使轻型汽车(乘用车、皮卡、微卡、摩托车等)逐步提高电动、替代燃料应用比重;“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将促使汽车、舰船继续和扩大使用天然气范围。天然气一直被视为清洁燃料,我国来源丰富。“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这句话应该包括了采用燃油动力的汽车产品,进而可以理解为还要继续提升汽车节能降耗水平,没有止境。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行动之四)

1.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笔者分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将会改变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建筑建造方式,即将砂石料+水泥—→搅拌站—→建筑工地(现场浇筑),改为:砂石料+水泥—→预制件厂—→建筑工地(类似现场搭积木)。若完全如此,原来担负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运输车,以及从搅拌车卸料点或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泵送到远处或高处的混凝土泵车,将不再使用;同时会增加对预制件专用运输车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一政策提出已有多年,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发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并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然而,近年来,我国建筑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有统计称,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约为14%,近年平均每年提升约2个百分点,大致估算2020年的装配式建筑占比约为18%;照此进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2025年即有可能达到30%。(《商用汽车》杂志微信公众号2016年11月30日文章曾专文分析此事。)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行动之五)

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笔者分析:这一系列安排,总的来说就是,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比重,且到2030年达到40%左右。其中:城市公共服务车辆实现电动化,重型货运车辆推广使用电力/氢燃料/LNG。

这一布置与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比,在实现“低碳”目标的能源路径上更加宽泛,并不限于近些年补贴政策下的“新能源”(纯电+电混+燃料电池),而且对“重型货运车辆”推广应用3类能源(电/氢/LNG)作了具体指导,这在过去不曾有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应该是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2.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笔者分析:这段话的核心之一,仍是继续拓展前几年提出的“公转铁”应用比重,并新加了“公转水”,这将会逐步减少公路货运所占比重,抑制重卡市场需求;同时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和公共出行。要“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仍主要依靠市场调节。

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笔者分析:这段话的核心,其实是为了为上面的“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提供保障服务,没有充电站、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就等于一句空话。但此处没有提“换电站”,或许是一个疏漏?毕竟换电站比充电站更有利于节约建造成本和土地资源,有利于降低用户购车成本和补电时间,更何况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换电站”,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应该是到2035年)……,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而“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中的“车辆装备”采用电动化的工作在几年前即已开始启动。据悉,2015年,民航总局即启动了机场地面特种车辆“油改电”试点工作,确定北京首都、成都双流、昆明长水、长沙黄花、哈尔滨太平和厦门高崎6个试点机场。2018年,民航总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要求2018年10月1日起,国内主要机场新采购空港设备,除了加油车、消防车等特种保障车辆和应急救援车辆之外,其他空港设备都必须是电动空港设备。但实际上,进展一般。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动化技术的成熟及电池价格的下探,预计各大民用运输机场会从2021年开始大量采购电动空港设备。

据分析,机场特种车辆因使用区域封闭、日行驶区域和距离相对固定、续航要求不高且变化不大、机场路况平坦且车速要求不高等,十分符合电动化车辆的应用场景,被业内称为电动化最佳细分市场。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行动之六)

3.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笔者分析:这段话明确“促进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虽然有利于节能减排,但用户对再制造的认可程度还比较低。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实施范围、消除公众顾虑,由点带面。

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笔者分析:关于在国家层面对全社会生活垃圾“四分类”的布局,近年较早见于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提出的“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之后,每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出类似安排。但对生活垃圾“四分类”实施时间表,此次《方案》应该是首次提出。

对生活垃圾实施“四分类”管理,会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产生一定影响。一是会加大对餐厨垃圾车辆的需求,二是会促使双舱/多舱垃圾运输车的需求,三是会减少传统垃圾运输车辆(如集装箱式)和大型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需求。

总之,从上述“行动”可以看出,未来10年仍将继续推动汽车,包括乘用车辆、公共服务用车、重型载货车辆、部分特种车辆使用并扩大使用纯电、氢能、清洁燃料等“新结构能源”(包括“新能源”和清洁燃料)比重,这是汽车工业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轴;同时,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渐进的、局部的、小比例的。而且,也会促使部分运输车辆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以满足高效运输需求。

笔者还认为,这一《方案》打破了我国近10年来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只能重点选择和仅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的局限性,是对我国过去10年汽车工业发展走向的适当修正和梳理。未来的汽车能源结构应该更加丰富、科学、务实、开放、进步,不能画地为牢、一成不变。

█关于组织实施,以各个地方政府为主线

《方案》提出: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关于《方案》出台背景,2020年开始提出“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业界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简称为“双碳目标”或“3060目标”。)

2021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明了“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做好的7方面工作。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我们可以预见,10年后国务院再出台《2060年前碳中和行动方案》时,还会以此《意见》为指针。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方案》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商用汽车杂志社 / 作者:肖献法
版式:Richard / 审核:孙   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