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汉唐时期治疗COPD的处方(二)

书接上文,这期继续扒一扒汉唐医籍里那些可能具有治疗COPD潜力的处方。

二、丸类方

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晋唐时期,部分医家于汤、散、丸、酒剂的使用有了全新的理解,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急性期(或发作期)用汤,慢性期用散、丸、酒的特点。显然,要治疗类似COPD这种需要长期、持续干预的慢性疾病,我们的注意力不能仅局限于汤方,一定要将目光聚焦到那些善治久咳、久逆上气的丸剂中去。

(一)豉丸类方

1.《张仲景方》治卅年咳,大枣丸方。豉枣药丸

大枣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廿枚

凡三物,豉、杏仁捣令相得,乃纳枣,捣令熟,和调,丸如枣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渐增之。常用良。

2.《必效》疗咳方。

枣一百二十颗去核  豉一百粒  桃仁一百二十颗去皮尖两仁者熬令色黄

右三味,合捣为丸如枣大,含之,无不瘥。

3.《深师》疗咳方。

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仁去皮尖半合熬  豉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右四味捣,蜜和为丸,晚间不食,含一丸如弹丸大。含一丸则知效验,十年者五六日知。良。

4.《深师》疗咳方。

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仁去皮尖半合熬  豉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右四味,捣,蜜和为丸,晚间不食,含一丸如弹丸大。含一丸则知效验。十年者五六日知。良。

5.《深师》疗三十年咳逆上气,咽喉如水鸡鸣,或唾脓血,师药不能疗者方。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斤  猪肪三斤

右三味,捣筛,纳肪中,以水五升,合豉等物熟煎,每以二合服之。大效。

6.《古今录验》香豉丸。疗上气,三十年咳气,久寒冷痹,脾中客热变为冷方。

食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香豉二十枚  细辛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熬各一两  紫菀二两

右六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膏,乃纳末搅令匀,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不知,增之至五丸,暮卧时含十丸,着咽喉中咽之。

7.《深师》疗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五脏客热,四肢烦疼,食饱则剧,时有发,甚不能行步,夜不得卧,多梦,香豉丸。

香豉四分熬  杏仁二分去尖皮两仁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二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右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

豉丸类方,最早为张仲景所作,其用法多为噙化,可做为日常治疗的辅助用药。

从现代中医的处方习惯来看,豆豉在“内伤咳嗽”或“喘症”中的使用率并不算高,很多医生甚至并不认为豆豉属于止咳平喘药。

然《本草经集注》言豆豉:“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明指此药确具平定虚喘之功效。

《备急千金要方》亦载:

“治短气不得语方。栀子二七枚,豉七合。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半,去豉,内栀子,煮取八合,服半升。”

“治少年房多短气方。豉七合,栀子十四枚。右二味,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半,去豉内栀子,煮取八合,服半升,不瘥更服。”

可见在汉唐时期,豆豉的确经常用于咳逆、上气、短气等疾病的治疗。虽然笔者目前对豉丸类方的应用也比较少,并不能肯定其对COPD是否确有疗效,但这至少为我们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思路,提醒我们可能需要对该类方剂的功效和价值进行重新的观察与评估。

(二)前胡丸类方

1. 《六十病方》卌四。治逆氣。屑蜀(椒)四,薑二,桂、烏喙、桔梗各一,并合,撓。先旦夕食,溫美酒半杯,酓(㱃)□□圭,日再,病巳(已)。禁。

2.《武威汉简》治久欬上气,喉中如百虫鸣状,丗岁以上方

茈胡  桔梗  蜀椒各二分  桂  乌喙  姜各一分

凡六物冶合,和丸以白密(蜜),大如婴桃,昼夜含三丸消,咽其汁。甚良。

3.《深师方》疗新久咳嗽,前胡丸方。

前胡六分  乌头炮,二枚  桔梗  干姜各二分  桂心八分  蜀椒八分,汗

右六味,捣筛,蜜和如樱桃大一丸。含化,稍稍咽之,日三。又疗久咳,昼夜不得卧,咽中水鸡声欲死者,疗之良。忌猪肉冷水生葱。

熟悉出土文献的读者都知道,桔梗、蜀椒、桂、乌喙、姜这几位都是简牍医方里的“老演员”了。

无论是伤寒:

《居延汉简》伤寒四物。乌喙四分,术四分,细辛六分,桂四分,以温汤饮一刀刲,日三夜再行解不汗出□□

还是疝病:

《悬泉汉简》□朱臾,桔梗,小细辛,乌喙,芍药各二分,姜,桂各一分,凡八物,皆冶合合和丸以□□

亦或是喑哑方中:

《武威汉简》治鴈声□□□言方。术,方风,细辛,姜,桂,付子,蜀椒,桔梗,凡八物各二两并冶合和,以方寸匕,先餔饭,米麻饮药耳。

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它们的身影,其出镜率堪比张仲景方子里的生姜、大枣、甘草。

果不其然,在成形颇早的三首前胡丸类方的组成中,我们同样见到了这五味药的身影。那么此刻相信很多读者都有着和绵崽一样的疑惑,是这五味药真的能通治百病?还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能用这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去治病呢?就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而言,暂时还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只能寄希望于未来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了。

此外,在三首处方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深师》的前胡丸应源自《武威汉简》时期的茈胡丸,而《武威汉简》时期的茈胡丸大概率又来自《六十病方》时期的治逆气方。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该方在西汉时期的《六十病方》中仅蜀椒、薑、桂、烏喙、桔梗五味,而到了东汉时期出土的《武威汉简》中,则在原方的基础上突然多了个茈胡出来。

茈胡,现一般认为是柴胡的古称。对比东西两汉出土的其他简牍医方也可发现,茈胡在西汉时期的医学文献中主要用于治疗心腹疾患,而将其用于咳逆上气,则是东汉《武威汉简》以后的事了。

对比《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关于茈胡与前胡的记载:

《本草经》茈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本草经集注》茈胡,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本草经集注》前胡,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本草经》,还是陶弘景,对茈胡(柴胡)功效的描述,基本仍处在治疗心腹疾患的方面。反而在前胡的描述上,却多了“主治痰满“”下气“等字眼。由此,笔者推测,《武威汉简》的”茈胡“很有可能包括了我们现在所用的前胡。两朝时期的释深僧大概也发现了这个,于是便将《武威》的茈胡丸径改为前胡丸了。

(三)王叔和蜀椒丸类方

1.《六十病方》廿四。治寒熱欬醪。取款冬、菀各百只□□炊三斗釀之一宿。取薑十果,圭五尺,蜀椒、少辛各一升,緩裹,以穀與再釀,俱入。初食一升,衰益,以知毒為齊。

2.《敦煌汉简》治久欬(咳)逆,匈(胸)痹,痿痹(躄),止泄,心腹久积伤寒方。人参,茈宛(紫菀),菖蒲,细辛,姜,桂,蜀椒各一分喙十分皆合和以□□。

3.《古今录验》疗咳逆上气,胸满多唾,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已更御服,甚良效方。

干姜三分  礜石一分泥裹烧半日  蜀椒五分汗  细辛二分  乌头一分炮去皮  杏仁一分  吴茱萸四分洗  菖蒲一分  紫菀二分  皂荚一分去皮子炙  款冬花三分  麻黄四分去节

右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夜卧吞一丸,日二,不知加之。疗二十年咳,不过二十丸便愈,御药也,秘在石室不传。忌猪、羊肉、饧、生菜、冷水。一方有桂心三分,无麻黄。

4.《千金》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蜀椒丸,治上气咳嗽方。

蜀椒五分  乌头  杏仁  菖蒲  皂荚  礜石各一分一云矾石  细辛  款冬花  紫宛  干姜各三分  吴茱萸  麻黄各四分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暮卧吞二丸如梧子。治二十年咳,不过三十丸。

5.《千金》治三十年上气嗽,咳唾脓血,喘息不得卧方。

蜀椒五合  吴茱萸六合  款冬花  干姜  桂心  紫菀各三分  杏仁  皂荚  礜石一作矾石  菖蒲  乌头各一分  细辛二分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以酒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三夜一。二十年嗽,不过五十日愈。患咳嗽,喉鸣上气。服一剂永差。

6.《千金》款冬丸。治三十年上气嗽,咳唾脓血,喘息不得卧方。

款冬花  干姜  蜀椒  吴茱萸  桂心  菖蒲各三分  人参  细辛  荛花  紫菀  甘草  桔梗  防风  芫花  茯苓  皂荚各三分

右十六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

7.《千金》治三十年上气嗽,咳唾脓血,喘息不得卧方。

款冬花  紫菀  细辛  石斛  防风  芎藭  人参  当归  藁本  甘草  蜀椒  白术  半夏  天雄  菖蒲  钟乳  桂心  麻黄各三两  独活二两  桃仁二十枚  大枣二十五枚  芫花  附子  乌头各一两

右二十四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大二十丸,日二服,不知,加之,酒渍服亦得。

8.《千金》治九种气嗽欲死,百病方。

干姜  半夏  细辛  紫菀  吴茱萸  荛花一作芫花  茯苓  甘草  甘遂  防葵  人参  乌头  大黄  杏仁各一分  葶苈二分  巴豆  厚朴  白薇各三分  五味子  远志   前胡  菖蒲  枳实  蜀椒  皂荚  当归  大戟  桂心各半分

右二十八味,末之,蜜丸,先食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服,以知为度,不知增之。

蜀椒丸类方,虽冠以叔和之名,但考其根本,亦应源自六十病方。从甄权、孙思邈的记载来看,该方有“御服甚良”“甚良效”“秘在石室不传”之美誉,也使该方在晋唐诸家中流传甚广,变化颇丰。

据《千金》所载,该药用法为“暮卧吞二丸如梧子“,而”治二十年咳,不过三十丸”,也就是30年的上气咳嗽,用此方治起来也不过短短2周即愈,堪称神方。且就方证记载来看,此方所治多有“上气咳嗽““二十年咳””喘息不得卧““咳唾脓血“等与慢性支气管炎、COPD、支气管扩张等高度吻合的症状,故笔者对其治疗COPD的潜力和前景颇有信心。

另外,该方方证中的“咳唾脓血“也提醒了我们,在临床上不要见到咯吐黄绿色浓痰就条件反射的想到一定是热证,一定要用清热化痰药!其实像蜀椒丸、皂荚汤这种温药热方也是有很大的使用空间的,一切都要从综合、整体、辨证的角度去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