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都是禅:仰光内观智慧禅修心得

缅甸蒲甘平原上的日出

引子

先说两个小故事:

抵达禅修中心的第一天,我办好手续后抓紧时间去附近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回来路上有点儿饿,就在路边摊上买一小碗面坐下慢慢吃,结账的时候老板说已经有人帮忙付过钱了,我惊讶地问谁啊?老板指着旁边一个缅甸老太太,老太太说这碗面是布施给我的,又指指我身上的禅修服,说谢谢我给她一个布施的功德。我才想起自己是穿着禅修服出来的(如果离开禅修中心出去办事最好脱下禅修服,换上平常装束,不要像我这么疏忽。),赶紧道谢,老人问我从哪里来,又说禅修是很好的事情,我这么年轻跑这么远来禅修学习,非常好。还笑着说了句禅修者每次听开示和唱诵经文的结束语Sadhu !Sadhu!(巴利文:善哉善哉的意思)好吧,我红着脸接受了这个布施,默默感慨,虽然蒲甘平原上四千多建于中世纪的佛塔大多数都只有断壁残垣供人凭吊,但缅甸人们心中却兀自有着时光难以摧毁的佛法精神。

有一天中午我去找老和尚请教问题,看到他工作室外面停着几辆车,其中一辆是当地婚庆公司用车,车身上喷满了广告,一群在家人围着他,男女老少皆衣着鲜艳隆重,他对我说中午要帮一个人办理出家,让我一小时后再去找他。在这个国家,如果家庭成员出家是被当成一件喜事来办的。

一、五蕴皆空

此次缅甸仰光禅修之行对我心之体验,若要用一个词语形容,可谓“震动”。

从前读过的一点儿自以为看懂了的佛经,这次才开始真正逐字有点儿粗浅的明白,试着勉强做一个记录,用于日后的学习和修持,看看自己如何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兜兜转转的一路走来,提醒自己求法之路“道阻且长”,而修行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只能勤奋再勤奋,用功再用功。

比如:

《心经》开篇写“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三句话,在复旦哲学系听课时,老师可以讲两个小时左右,那时坐在台下的我,听得自以为是懂了。这次禅修,一上来就从“四念处”入手,观照五取蕴,每一天早晚密集的坐禅和走禅,以及晚上睡前的卧禅,把日日寻常的走路姿势拆开来观照五蕴,五蕴是哪五蕴?正在走路的脚属于什么蕴?走路的动作和感受分别是什么蕴?知道是在走路的意识属于什么蕴?观照正在走路的心是什么蕴?……

二、走禅


(早上5点小路上的女尼,缅甸女尼着粉色僧袍,非常美丽。和葛印卡内观禅修主要针对在家人不同,仰光马哈希禅修中心多出家僧尼。)

行住坐卧都是禅”这句话以前经常听到看到,自以为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真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之前坐禅有一些经验,走禅倒是这次才开始真正学习,一位出家26年的马来西亚师父告诫我走禅时“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她走在前面示范给我看,后来又在邮件中再次叮嘱我: all deeds/actions come from the heart, so all good actions should be genuinely from the heart---then it is very powerful and good and is blessings'。搞得我每次走禅时都低头看看脚,看看我的心在不在……

六点结束早餐后天色微明,我喜欢在禅修中心林间小径上慢慢散步,在禅修中心的散步也不能忘记禅修,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目不斜视,专注于自己前方两米左右,手不摆动,或交叠于前或反握于背,每跨一步抬起、落下,脚底和地面只能有一个触点,即全脚掌着地,动作缓慢便于当下即时观照五蕴,如此缓缓行来,每一步都用心去观照每个动作五蕴的运作,忽然就明白何谓“四威仪”,也就明白了第一天听开示中所谓的“当一个人随时觉知和观照身体的每个动作,他的举止间都会充满了殊胜的智慧。”想想看,这是一个已经证悟了涅槃的人所传授教导的方法,是已经被印证了的经验,而这个人,曾经是一个皇室的王子,这样的“法”,每行一步,会知道为什么有“庄严宝相”的说法,从前读过一个故事:把一个王子和一群奴隶关在一起,一个月后再看,人们依旧可以一眼看出来一群奴隶中的那个王子,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王子的行为举止自带高贵优雅,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不因衣食环境的粗陋而改变。

日以继夜无非坐禅、走禅、观照腹部上下起伏、观照脚步提起、推前、放下…想起有人去寺庙里求法,住持让他先扫地,一扫就是三年,看去单调枯燥,耐不住的就早早溜下山了,耐得住的,专注地扫了三年地,最终有机会登堂入室学法,其实原因无他,每一天扫的不是地,扫的是心,让那颗滚滚红尘中乱糟糟的心平静下来,一日日扫去灰尘和污垢,剩下一颗清净的心来听法,才能真正理解“法”的甘美。

走了这么远的路,原来只为重新学步,禅堂,心的课堂,新的人生,刚刚开始。

三、飞翔禅


(禅修中心最多的鸟是乌鸦)

走累了,有时默立于树下,看各种鸟儿在枝头飞翔起落。

有时一只大鸟从我的手肘处掠过,能听到它们扇动翅膀的声音,它们或停在一根细细的枝丫上,惹得许多树叶簌簌颤动,会想起诗人写的“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偶尔看到一只骤然飞高,嘴里衔着一条黑乎乎的小虫,倏忽远去。

风起时,树上成串的花儿打着转飘落下来,低矮的灌木和小径上一时铺满了各种不知名的花瓣,正是“花径不曾缘客扫”,鸟儿忙着在高高低低的树梢间穿行,鸣叫,我猜它们大概也在禅修,不过是“飞翔禅”:每一次飞翔都专心致志,警觉灵敏,“知道”自己在”飞翔”,“知道”自己在“鸣叫”,“知道”自己在“觅食”,绝无二念。

天色渐渐亮起来,鸟儿们四下里飞开了,想来早餐时间结束啦,我笑笑转身准备回禅堂,低头时看到肩上白色的落花…

---第七天。

四 、五蕴的运作

起床的时候习惯性地醒来就坐起,刹那间想到老师说醒来后先观照自己五分钟再起床,顿时觉得“行住坐卧都是禅”说来容易做来难,过往养成的习性太重,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得过来,修行路“道阻且长”。

早起在禅堂走禅,口中默念“提起,推前,放下”,来回走了几遍,忽然在不断重复的走动间发现五蕴的运作模式:意识发出行动指令,色识(物质)接收到信号开始行动:提起、推前,放下,然后每个动作都带来一个感受:轻巧或沉滞,舒服或不舒服,(想识)脑袋里知道自己在跨步或转身,(心识)一直在观照的心对一切充满觉知,了了分明。此时外面的鸦噪声,鸽子咕咕声,猫狗打架吵闹声,工人泼水扫地声都在在清晰,心中却觉得无比安静。想到刚来时,一日沐浴后在阳台上看落日,我说这里太热闹,有各种动物,一位师兄淡淡说那是你心不静,我觉得这里很安静啊。她已经来过数次,这次呆20天,算短的,之前来呆过70天。忽然明白那位出家26年的马来西亚师父听说我这次只呆10天后就摇头说,10天太短啦,至少要住半年才能有所收获…

晚上睡觉时发现脚板上居然有个水泡,不知该为自己的勤奋努力还是细皮嫩肉默默地点个赞……

五、“能观者无敌”

中午排队等着用餐时,看到一队韩国人在拍电视,正是僧人们准备出去托钵乞食的时候,估计是电视台拍纪录片,看来以后这里的韩国禅修者会越来越多了,中午饭也比平日丰盛许多,可能是韩国人布施了不少钱。这里经常有人布施,所以餐桌上有时会有饭后甜点:蛋糕啊冰淇淋啊……小黑板上会标注布施者的姓名和金额,也有人布施一天的早餐或中餐,按照50桌每桌5人,大概500美金左右。我们吃的比国内简单,但基本上保持六菜一汤,老师后来告诉我这是佛家寓意的“六根”,所以吃饭也是禅修(佛门处处充满智慧),在缅甸人的生活中算是非常丰盛,据说当地餐馆里也就是这些内容和水准了,禅修中心是拿禅修者当贵宾对待的,尤其是外国禅修者,几乎每餐必有水果,为了照顾初学者和一些西方人,我们这些外国禅修者的餐桌上还有鱼和肉,咖啡,这在当地也都是不便宜的。

吃完饭去找老和尚,他也刚用餐回来,在门口碰到我,说“还有什么问题?”估计我这种问题宝宝不太多,我嘻嘻笑着说“还有好多问题”,他摆摆手示意我跟他进去,我找地方坐下来,问他“老师,我马上就要回去了,回去后如果有问题该问谁呢?”他笑着说:“有问题就观照问题能观者无敌。”我笑了,老师你教我的方法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观照它就好了。他也笑,说“只是观照,不用考虑不用分析”。我说那不是无情无义?他说“你只是分析和考虑怎么会有情绪?情绪都是因为你的脑袋在分析思考以后产生的,所以让你只是观照,生起情绪你就失败,只是观照你就赢了。举例,如果你看到仇人或不喜欢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不高兴,有嗔恨心?如果你只是观照,不去考虑和分析,怎么会有恨?怎么会不高兴?不高兴对你不好还是对他不好?所以不起情绪你就赢,起了情绪你就输了。”想起那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著名问答: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老师真是标准的佛门回答。难怪菩萨会叫“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字竟是由此而来。老和尚第一次见面时跟我说他是初中生,没什么文化,后来发现整个禅修中心的外国人接待和教导都是他一个人负责,能说中、缅、英文,中国禅修者每周定期跟指导老师的禅修汇报也是他负责翻译,真是不经意就遇上一个“扫地僧”。

六、何谓“学佛”?


此次堪称“震动”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学佛”。

每个人学佛的机缘和动机不同,作为一个喜欢阅读和写字的人,我最初是因为喜欢读佛经而产生学佛的兴趣,记得第一次读到佛经,我跟一个学佛的朋友说:原来出世间法的文字是这么妙不可言,跟世间法的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真真是让我如饮甘露,边读边点头频频称赞,“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偶然有幸被好友晏推荐参加了一次针对在家人的内观禅修课程之后,我对佛经的兴趣更浓,不再满足于自己闭门阅读,而是尽量去旁听各种佛学知识讲座,每每结合自身的一些禅修经验,“闻、思、修”,对学佛的兴趣又更深了一层。这样一路走来,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对佛经有了依赖而不自知。此次仰光禅修,我亦照搬此学习模式,每天除了按照课表坐禅和走禅之外,就是抓紧时间读禅修中心的教材,读不懂的时候就干脆直接抄一遍,抄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结果每次去问老和尚他都让我现在不要看书,而是专注于修持,他问我:书本知识和经验哪个重要?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看书就能证悟又何必来禅修中心?每个人发一本教材就好啦。

禅修中心的课表上几乎排满了各种修持的时间,每周有读经、听开示、汇报禅修心得接受老师指导各一次,其他时间就是密集修行。我不理解地说:可是不读书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修行啊?老师说:书本知识也许你会忘记,可是自己的修行经验不会忘,你观照一个热的感受,不是一下子就热起来了,而是先有点儿暖,然后慢慢热起来,我要你去观照自己的这种感受,这种经验和感受你到死都不会忘记!

细想想,佛陀可不是看了佛经才得到证悟的,而是证悟以后才开始说法,法再由弟子们汇集整理成经文,而学佛的终极目标是证悟涅槃不是成为一个佛学博士!由此,我想以后也会更清楚知道什么人是真正的修行人。明白为何佛陀说法45年,临终却说自己未曾说法,日后若有人说佛陀曾说法便是謗佛,又说自己说的都是错的,而佛陀在世时也不曾留下文字,也许就是因为修持才是真正的学佛,佛陀教授的都是他自己印证过的经验,一切的学习最后如果没有落实到修行上都不是真正的学佛,这是此次禅修最大的“震动”。

 尾声

(摄于禅修中心女众宿舍门口)

缅甸的禅修中心大多位于闹市,门口没有台阶没有吓人的石头狮子,什么人都可以进去,不用门票不用买香,没有任何佛珠佛串香火等所谓佛具等商品兜售,有几个简易的金塔和佛像,在家人也可以随时进去叩拜,没有烟熏缭绕没人算命卜卦,没有开光加持(我常常觉得那些追寻开光或者加持大概是希望在学佛修行的路上走一条捷径或者用了世俗交易的心态来学佛),佛前供奉的就是园中采摘的树枝,几杯清水和蜡烛。整个禅修中心安静庄严,免费为本国和世界各国来求法的人们提供食宿和教学,不计成本,真正的“众生平等”,人们日夜不停地修持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想想我们的一些寺庙的做法,感慨本来清净的佛法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不免“有染”了。

最后一天下午去办公室取护照(中心会代为保管护照,也确保禅修课程如期完成。)看到窗外一个年轻老外背着大包跟着工作人员进去,等我回到宿舍在门口看到她已经换好禅修服出来了,离开的早晨我最后一次去禅堂整理自己的坐垫,时间太早大家都还在房间休息,我看到安静的禅堂里居然有人在走禅,进去之后发现就是昨天新来的年轻老外,正在认真地走着:左步、右步…看她跟我刚来时一样走得错误百出,我忍不住过去告诉她落地时不能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落地,应该这样,一步跨出去就是一个触点,“only one point ”我举起一个手指对她说,不能转圈,要走直线,手不能乱动,可交叠于前或反握于背……老和尚教我的那些话我尽可能原样复述给她,这也是对老师教导最好的感恩吧,她连连称谢,临走时我问她哪里来,她说法国。

哦,我轻轻带上禅堂纱门,转身离开,心中默默随喜祝福:一身风尘而来,一心清净而去,又有一个生命即将展开一段奇妙的禅修旅程……

经过老和尚办公室,我进去在门口布施箱里放了些美金(这里所有的布施都是凭个人心愿,无人管你),时间尚早天还未亮,办公室寂静无人,我放下行囊,在老和尚办公室门外跪下,诚心诚意地跪下磕了三个头,感恩老师的慈悲耐心教导。(禅修中心没有任何仪式仪轨,叩拜都是个人自愿,发自内心深处地感恩佛陀和老师们的慈悲耐心教导,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亲爱的祖国的大小寺庙也能有这样真正清净的正法,我们普通的大众不用跋涉千山万水,也能有机会在自己国土的禅修中心享受这样纯正的本来面目的禅修。

走到大门口等出租车,回头看看禅修中心的一切,想起丰臣秀吉在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临别不胜依依”,此刻心中亦是如此。

去机场的路上,第一次浏览仰光的早晨,雾气弥漫的城市很美,我心中充满了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爱,想到出发时冒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旅行?忽然有了一点点答案:每个曾经旅行并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从此对你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当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看到听到,你的心中会涌起许多回忆和情感,一个人旅行的地方越多时间越长,对这个世界会越包容理解,心中的爱也会越来越多,就像此刻的我,想到我们这些不交学费的学生白吃白住白喝还白拿(老师送了一些光碟和教程给我回来继续学习),还无限耐心地教导我们,早餐时知道我马上就要离开,工作人员把桌上的蛋糕多给了我一个,好像小时候去乡下亲戚家过年玩儿,临走的时候她们会塞一些好吃的给我留着路上吃……这个陌生的地方,我千里迢迢为求法而来,却感觉是去走了一趟亲戚,并不富裕甚至相当贫穷的人们尽其所有拿出家里最好的待客,这一片赤诚,让我法喜满满而归,想到这些,我的爱溢满了整个心胸,湿润了眼角……

-完-

三山2016年2月15日晨写于仰光机场,修改于曼谷机场,3月9日编辑于上海。

-完-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缓慢耐心管理财富。

s&s

(0)

相关推荐

  • 仰光要大变样?今后,仰光的房子每三年就要“换一次衣服”

    [缅甸中文网讯]缅甸仰光省省长吴漂敏登称,仰光市内的建筑从建成至今,还未重新刷过漆,今后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刷漆,目前,部门正在实施相关工作. 由于仰光市内的大部分公寓楼属于个人,每户户主在维修管理时的 ...

  • 180 缅甸游-寺庙

    缅甸有约85%的人信仰小乘佛教,僧侣在整个缅甸非常受到尊敬,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缅甸人普遍乐善好施. 仰光 缅甸的老首都,缅甸最大的城市. 曹太极卧佛 建于1907年,卧佛身长230英尺(约70米) ...

  • 这么美的仰光大金塔实在是罕见,快来看看吧

    [缅甸中文网讯]缅甸仰光省消息,4月28日,仰光大金塔举办了鲜花地毯铺设及9000盏灯点灯活动.人们用50多万朵鲜花,铺设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毯,五颜六色,成为了大金塔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民众纷纷前来朝拜, ...

  • 缅甸2名男子从邻国购买大量假币,回国挥霍被抓

    [缅甸中文网讯]缅甸仰光市警局消息,日前,警方接到民众举报消息,称有人在达梅镇举办的28尊佛会上使用假币进行消费. 随后警员们在佛会找寻使用假币的人员时,一名警员在佛会附近的皎苗路一家饭店里,抓获了正 ...

  • 佛陀在涅槃前给我们说了什么?李双林

    主讲:李双林 导读: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一切经典之前,应以什么字义作为经首?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 ...

  • 关于佛“经”的几点介绍

    编者按:我们平时都说可以多读佛经,那佛经是什么?有哪些含义?又为什么要多读?本文来为大家介绍. 经是什么 经,是佛学文献里的一部分,是用散文体的这种形式说佛法大意的文字.现在看到的经,基本都是从印度那 ...

  • 专家警告:缅甸如防护不好,确诊人数从100到1000,可以很快

    缅甸作为一个佛教国家,很多民众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隔几天就要前往佛教圣地朝拜祈福.而今年,疫情爆发,包括仰光大金塔在内的很多佛教圣地都关闭.因此,很多民众只能使用自己的方式,每天诵经祈福. 不能前往佛塔 ...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沙漠丨内观疗愈

    我在门外坐了两天两夜,看着天空不断变化.我才发现,虽然我已经在这里很长时间,但从来没有看清楚过这个沙漠.以前见到一座山,我就想知道这座山后面是什么样子.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王家卫<东邪西 ...

  • 我们都只能一边懵逼一边成长丨内观疗愈

    从前有一只双头凤:两个脑袋,雌雄同体. 好多人都尝试想要将它分开,没有成功. 某日飞来一物,分别对双头凤耳语数言,分开了. 有人就问它,你是怎么做到的? 它说:很简单. 我先是对雄凤说,"昨 ...

  • 每个人的心灵史,都是一场特洛伊丨内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01 曾先生这句,说"人我关系":敢不敢担当?是不是走心?有没有实修?心法和做法都提了 ...

  • 人到中年回看半生传奇,怎么看都像是一本病历本丨内观

    最近读到一篇妙文,叫<自传五章>: 第一章   我沿街步行.人行道上有个深洞,我掉进洞里,不知所措,焦虑恐惧.我着急坏了,这TM谁干的?必须起诉!但无论如何,我先得想办法爬出去! 第二章  ...

  • 如实观察实相而生起智慧 ——《内观:葛印卡的解脱之道》│ 书海遨游 No.21033

    书海遨游 No.21033 推荐指数:☆☆☆☆☆   如实观察实相而生起智慧   --<内观:葛印卡的解脱之道> 原书阅读:294分钟 本文字数:4,504 本文阅读:12分钟 佛陀曾经说 ...

  • 内观、内求、内智慧

    其实我想每个成年人都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生活,没有谁的日子是完美无缺的. 唯一的区别便是有的人面对问题总是在抱怨这抱怨那,有的人永远选择直面困难,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案. 随着写作的持续和深 ...

  • 《内观经》能内照体内一切器官连当代物理学都解释不了,经文详解

    在有形物质领域的研究探索层面,现代科学要领先神学几百年,人类科技都已经发展到了太空领域,深入到了对黑洞和虫洞的研究探索:但在无形物质暗能量等领域,神学又要领先科学几千年,中国神学对天文领域的观测研究,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东坡讥笑着说: ...

  • 如何对治烦恼?教您最实用的内观禅法!(收藏)

    不少读者来信说,虽然参禅打坐多年,至今仍不得要领,不得真实受用,心里很害怕长期以往,信心和道心退失了. 这种焦虑的心情我们实在可以理解.在此,我们谨向这些教友系统地介绍一下原始佛教的内观方法. 内观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