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交谈:《自我教练》总结
你上一次与自己交谈是几时?
8.12-13日《自我教练》第一讲广州站内训学员来自3家企业,结束后各公司都认真组织了总结,分享一篇学员的课后心得分享。
我喜欢跟这样关注员工成长的客户合作,喜欢教这样独立思考的认真学员。题目为我所加。
与自己交谈
——《自我教练》培训总结
广东实朴 吴苑维
从幼童开始,父母、老师、学校、工作单位……再教育,要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好好与别人相处使之感觉如沐春风。但是,这样的沟通就是有效的吗?我真的有理解对方吗?与此同时,沟通是相互的,我的意思,对方又是否明了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从以前的没心没肺,当下开心就好,渐渐开始思考:人际交流时,我要理解对方,也希望对方理解我,但这一切的基础,难道不是对自我的理解吗?形之于口的言语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冰山下的评判、想法和情绪才是关键。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放置一面纤毫毕现的明镜,将冰山下的深层意识映上水面供自我剖析、自我控制,我何愁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若能将这面镜子投射于外,投射于他人身上,虽不敢说能达成天下大同这么宏伟的目标,至少沟通障碍应该会减少一大半了。
意识到这一点,我上路了,虽然当时并不能很好地总结出我要寻找的是什么;无奈只靠自己觉悟太慢,初期能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太少,而后期互联网信息大爆发,似是而非只讲结论跳过方法与推导的文章一大堆,却都不是我需要的镜子……直到我遇上了《自我教练》课程。
第一次见到课前要写这么多字的课前问卷调查的课程,但在写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开始自省:啊,原来我一直寻寻觅觅的,就是心智模式的成长。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四种心智管理模式:一开始以为辅导型和乾纲独断型是不好的,后来才明白,这几种模式都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对需要点拨、激励的人做教练,对需要方法建议的人做顾问,对偏执的人做辅导,对懒惰没目标的人做监控,这样对症下药,才能使管理的效率最大化。
无论是哪种管理模式,无论目的是对自己的心智管理还是对他人的沟通管理,为了准确把脉基本都需要应用四大工具:聆听、区分、发问、回应。
聆听:拒绝先入为主,听到他人的表达和情绪,也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
区分:区分表达中的真实和演绎,目标与渴望,成果与障碍。
发问:获取更多资料,也帮助对方厘清思路。
回应:不是评判也不是建议,就事论事地回应自己的感受,有好也有不好
虽然《自我教练》的初衷是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但当我实际参加了培训课程之后发现,其实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沟通的环节,包括与自己内心的交谈。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带褒贬地坦然接受所有的情绪想法,大概就成功地成为一位教练,可以教练他人了吧~
2017-8-17 广东实朴 吴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