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于建华略谈扇文化
双清斋
扇子的历史,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当属晋朝崔豹的《古今注》。书中有云早在殷商时代(前18至前12世纪)就有了“雉尾扇”,算下来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未有图示,我们不知道“雉尾扇”的形制。至迟从汉代始,扇子由扇风取凉演变成为宫廷仪仗的“障扇”,即长柄的大“伞”,成为兼具礼仪、遮阳和扇凉驱蚊蝇的功能。我们聪明的祖先在使用扇子的时候,手持扇子不但扇风纳凉,有时在感到不方便时又用来遮面,于是扇子就有了“便面”的别名。《汉书·张敞传》里出现过“便面”二字,唐人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唐人王建《调笑令》有“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词句,故扇子也有称“并面”“障面”的。
鲍亚辉《空江流晚钟》
“扇”字从“羽”,上古扇子应是多用羽毛制作;扇作仪仗时左右开合如户,故也从“户”。出土实物最早的扇子是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一柄战国竹编扇,2300多年的历史了。
扇子的种类非常多,真正流行开,并被玩家认同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
贝聿昭《秋日》
折扇又名“折叠扇”、“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因最初的折扇扇骨多用竹子制成,故又从“竹”称“箑”。又因折扇常怀入袖内,也有“怀袖雅物”的雅称。据载,我国最早出现的折扇中,流行的认为是11世纪从日本经高丽泊来的。但折扇来到我国这片文化深厚肥沃的土地上,即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立刻成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尤物。书画家更是大展身手,开辟了中国书画创作的新天地。不过也有学者据《南齐书·刘祥传》“以腰扇障日”,《通鉴》注“腰扇即折叠扇”。南齐(公元479~502)虽有文字载“腰扇”,但最早的折扇实物则是到宋代(960~1279)。1978年江苏武进南宁墓中出土的黑漆奁上,画着一位手持一柄五档折扇的仕女,白扇面上绘有花鸟。降至明清民国,折扇因为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得以出现异常繁荣的景象。
贝聿昭扇画局部
磨砂底留青玉竹、湘妃竹、黄杨木博古、梅鹿竹扇骨
更早于折扇出现的团扇是圆形的扇子,大多以绢、纨、罗一类丝织品制的圆形或椭圆形,甚至包括四角略带圆意的等,有较长的柄。曹操的儿子曹植作《九华扇赋》有云汉献帝赐给他老爸一柄“尚方宝扇”,形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系用竹丝编制而成,其花纹繁丽华美,故称“九华扇”。这说明汉代末期竹编的团扇已颇具工艺性了。更早的文字有载团扇是西汉成帝(前32~前7)17,由于赵飞燕入宫而失宠的班婕妤尝有诗云:
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著名的“遇妪书扇”轶事,家喻户晓。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云王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这记载说明王羲之当时是书写在六角形的竹编扇子上,也应是团扇的一种。
团扇亦名“纨扇”,江淹《杂体·班婕妤咏扇》诗云:“纨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最著名的团扇“实物”,当属中唐著名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一位贵妇手执绘有牡丹图的团扇。虽有“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词句,但在唐代永泰公文墓和李凤墓的壁面上,皆绘有手执团扇的男士,说明唐代有男士执团扇的风尚。至宋、至明、至清,团扇似乎专为女性之物了。
奚屠格《山水成扇》
限于篇幅,折扇和团扇的历史沿革不再赘述,折扇扇骨也省略不写了。下面来简述下扇子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描述。
翻开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说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便有“扇”的出现:“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写的可佩可拿。”这块“可佩可拿”的扇坠大小的玉石便是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的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作者的第一回“扇”字,伏着书中要有精彩的“扇”出现。
到了第二十七回,工于心计的薛宝钗以“扇”栽脏于林黛玉,作家神来之笔也。宝钗欲寻众姐妹游玩,“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宝钗有着王夫人“密探”的角色。颇留心他人的言行,于是“便煞住脚往里细听”,作家用词好听罢了,什么“细”听,纯粹的“偷”听也。宝钗偷听别人说话也还罢了,伊正偷听来劲“只听‘咯吱’一声”亭子槅子推开了,宝钗“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林黛玉绰号),我看你往哪里藏!”宝钗这伎俩一使,让亭子内说隐私话的人以为黛玉在亭子边呢,便引出亭中人道:“这可怎么样呢?……若是宝(钗)姑娘听见,还到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你说这可恶的薛宝钗,黛玉连边儿都不沾,她却已嫁祸伊了。
季康《仕女》
宝钗袖中取出的扇子应是折扇,后来的画家画《宝钗扑蝶图》,有画宝钗以团扇扑蝶,误也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以生华妙笔描写晴雯不小心“连扇子还跌折了”,朝着昵爱她的主子宝玉撒娇,宝玉要讨好晴雯,晴雯说“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晴雯不但撕了宝玉手中的扇子,也撕了麝月手中的,并且“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还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所幸晴雯“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不知要撕掉多少柄扇子呢?
宝玉这厢用扇子讨好罢晴雯,这厢却因为扇子得罪了他老爸贾政。起因是贾政“今年春天,老爷(贾政)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终于找到一家有二十把精致旧扇子的主儿,《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这样描述:
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吴杏芬《山水》
上述扇子为媒介,揭露出贾政的“假正经”和贾雨村投机逢迎,同时也显示清代中叶扇子几种珍贵的扇骨和材质。“湘妃”即湘妃竹,又称“斑竹”,产于湖南、广西等地,因竹竿上有斑故名。更因舜帝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的妃子又让斑竹美名远扬。《述异记》云,舜帝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水洒在竹上而成斑。《群芳谱·竹谱》有载:“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棕竹”产于四川,皮叶皆似棕,也叫桃花竹。“麋鹿”即麋鹿竹,竹质坚挺,色紫赫而有黑斑,似麋鹿之斑,故名。“玉竹”绿色竹竿上杂有金黄色的线,又名“金镶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