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画唠】《天寒翠袖图》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小二画唠,那刚刚读了一首唐朝诗人杜甫的《佳人》,那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就是和这首诗是有关系的。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张画,这张画的名字叫《天寒翠袖图》,这张画的名字其实是与诗歌有很大关系的。
刚才我们念的这首诗,我讲了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佳人》,而这首诗歌的内容就是说一位绝代美女,佳人,然后她躲到了深山里面去,然后这个绝代佳人就说自己是良家的女子,飘零破落然后到了荒山里面。
然后紧接着讲述了自己为什么会到荒山里面,因为安史之乱,长安荡乱了,然后兄弟都遭到了杀害,然后当年的这些高官如何显赫啊,地位如何崇高啊,这些又有什么用呐,他们都不会收养我。借此反应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讲到世态炎凉呢,又不仅仅如此,而且他的丈夫更命苦了,她的丈夫又是一个轻薄之人,不重情不重义,又娶了非常非常漂亮的新夫人,也不要他了。
然后后面就是她自己的一些感想,没想到夫君是一个轻薄的人,然后娶了新的媳妇。
然后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然后鸳鸯啊合欢花啊,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成双成对的,很羡慕别人,自己却是孤苦伶仃的在山里面。
然后说要变卖自己的首饰,让侍女卖回钱来才能够修破的茅屋,采来的野花插在头上来做打扮,就是说这种生活越来越跟以前的生活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然后天气寒冷,美人还穿着单薄的衣服,然后夕阳西下她只能依靠这个长长的青竹。
而且这张画表现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话,这个天气寒冷然后佳人穿着单衣。
这张画儿是一张宋朝时期的画,这张画的作者已经查询不到是谁了,这张画上也没有题款也没有盖印,所以也是找不着作者的一幅画。
拿这张画我们看到了内容是这样的,反映的内容和这个诗是相对应的,这个那就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人,包括早一些年代,包括八十年代,那时的画家们包括全国的美术展览,还都是用诗歌的名字来命题。
包括我看到的,当时查阅资料的时候,八二年的中国画研究那本杂志,那本书上,当时的征稿启事,当时的就是这种全国的绘画比赛,上面的都是根据诗歌然后来命题画作,命题比赛。
我觉得那个时候还是非常非常的有意境的,和古人很相似的。不想现在,现在很多都绘画就是起个主题,某某某,完了之后大家都开始画,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东西都有。
古人东西,我觉得包括古人这种方式,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的有意思的,诗与绘画相结合。
当然了,这些我们也就想到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这一块,绝对是联系到一起,都有这种深刻的内涵和深刻的研究的。
那么来看一下这个,天寒翠袖薄,就是说这个穿着薄薄的衣裳,那我们来看看这个仕女。
我们之前讲过《簪花仕女图》,我们把她的服饰做了一个讲解,那么看一下这张画,这张画的这个侍女,她的服装和我们当时讲的是不是很贴切啊。
首先是她头上的发髻的造型,包括她的服装,包括胳膊上搭的,然后上面穿一个小褂,然后底下穿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裙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唐人的打扮。
你看,我之前跟大家说过,唐人的打扮这个裙是在胸口以下的,对吧。
我们当时还讲了,对《簪花仕女图》有一个疑义,就是她把那个小裙子直接提到了过了脖子开始分叉儿,就开始包起来了,胸部没有露出来,对吧。
唐人是比较开放的嘛,对吧,基本上唐人是从胸部往下的,这种搭配,这种服饰特点,还是唐朝人这种服饰的一个特点。
然后就是这个人物的用线,大家看,人物的用线其实是非常非常有规律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就像如果你穿着衣裳,你把你的胳膊蜷一下,你看看哪里的褶最多,是不是你胳膊肘这里的褶最多?对不对?
然后如果你现在坐着,然后你坐下去是不是你腰上的褶最多,然后你的腿伸直了之后,你把它蜷下来,是不是你的膝盖附近的衣褶最多。
这是我们穿现代衣服的特点,那古人都是大袍子大裙子,那他们的特点在哪,他的衣褶怎么处理呢?
因为好多朋友在画人物,画侍女图的时候,都要问我说:衣褶如何处理,如何把握?
其实我就跟大家说一个最简单的,你只要把这个人套在衣服之上,这个衣服就可以很直接的告诉你,它哪里弯曲,哪里堆积,自然哪里的线条就多。
比如说我刚才讲的是我们现代人穿的衣服,那古代大家穿的大袍子,那大家看这个仕女图,她双手合十,那袍子大,就像我们看那个水袖一样把它拎起来之后,两个手一插,那肯定是水袖最前头,双手合十的地方衣褶最多了,所以大家看这个地方就非常非常的密。
那我们看是吧,双手交叉的地方就比较密,然后大家看她的右手的地方,也是褶比较多的,然后我们看她的左手,左手我们看不见里面的褶,就直接往上引,直接勾到她的肩。
而且大家明白一个问题,这个中国的传统服装和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是完全两个概念,中国传统服装是没有肩的,袖子和肩是连在一起的。
大家可以看我们现在衣服,袖子是袖子,肩是肩,中国古代就是一片直接搭下来的,所以在肩上不会显示任何东西,就是一条溜肩膀就下来了。
那像现在的西方的这种衣服,比如说穿西装,你不是高肩,你是溜肩膀怎么办,你塞一块垫肩,那古人你是什么外型就是什么外型,你是高大魁梧,那你自然就把衣服就撑起来了,如果你要是小溜肩膀,那你穿这个衣服的就是溜肩膀的型,把你的外轮廓贴的比较匀实。
所以大家看,从这个女人的左臂上,从她的脖子下来,一条线直接到她的肘这往下,我们中国画讲究疏密结合,对不对,大家看一看,一条线下来,然后这是简单的,就是疏,然后到手这就是密。
大家看,我标出来的她的左臂,从脖子往下一条线下来,这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很疏的线,完了之后,紧接着从手到小臂上的就是很复杂的很繁琐的很密的线。
这就是疏密结合,为什么会说,古人这个画我看得很舒服,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它的疏密的结合,甭管在哪儿。
然后紧接着下摆裙子,因为它要直嘛,表现出它很长嘛,就是长线直线往下,是吧。这样我之前也讲过为什么,因为她的头部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装束,然后很板很硬很挺,然后为了让她显得更灵动,怎么办?
那只有在下身处,从脖子以下做点文章,那直接把衣服做得很灵动,然后紧接着再把脖子,因为上身很硬了,又不能表现出很短,脸很长了,所以要把下半身表现的很长才好看。
虽然我的上身很长,但是我可以把下身做的比上身还长,这样的话,就更美了。
所以他在胸部以下这个裙子就下来了,一直顺到地下,然后这是比较疏,比较板,那我为了让它密一点怎么办,不还有胳膊上搭的这个么,这个咱给它做的迎风飘动,做的层次多一些。
做的多一些之后,不就和这个裙子又形成一个对比么?
我们再看看这张画的竹子,那古人讲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中国文人画里是最广泛的题材。
但是说实话,这张画为什么佚名了,找不到画家了,我觉得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张画确实不是画的特别特别好的那种。
大家看这个竹子,好的地方那就是竹节的地方都是有这种粗细的变化,把这个竹节一节一节的质感都表现的很清楚。
这块画的还是非常好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然后他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实话实说,他确实有他不好的地方,它不好在哪?大家看这个竹叶画的啊,线很好,也很灵动。
但是大家看,姿态相同的太多,包括大家看基本都是两片叶子相叠加,最多三片,三片之后姿态基本相同,姿态基本一相同,这个画就差点劲了。
所以这张画大家在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他的笔法,但是就不要去学习他的这种叠加了,他这张画,确实这种竹子的叠加补得法。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最后一张画,竹子可以弯,但是节与节之间不能是弯的,一定是直的,所以他这个弯竹啊,他把这块画的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问题。
当然了,古人绘画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绘画来要求,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了解了就行了。
但是这张画还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我觉得就是他这张画的这种画景的搭配,就是氛围的营造,他除了画竹子,画人,画了两片石头,两片土坡之外,他把这个竹子旁边的的蕨草啊什么的画的还是不错的。
而且我觉得他的蕨草的叶子,要比他的那个竹子的叶子画的精彩,大家看一看他的蕨草,看这几个蕨草,其实它张开的角度是不同的,大家看大图的时候右下角一丛的蕨草的姿态又是不同的。
我觉得他的蕨草的叶子画的比他的竹叶的姿态要画的好的不得了,要好得多了。
所以中国古代虽然是传下来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的去分析,不是所有东西都好,也不是所有的东西说不好,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鉴别和鉴赏的能力的。
那今天这张画咱们就基本的就聊到这了,咱们明天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