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晋豫(9)

(永裕陵)

(永裕陵)

(永泰陵)

九、宋陵

巩义不仅有石窟,还有宋陵,都是石刻艺术。中国石刻艺术发端于原始装饰和崇拜,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三星堆金沙的祭祀用石人等等。自汉代起,墓葬中大量使用石材,霍去病墓有现存最早的地上石刻仪卫,应是陵墓石像生的源头;满城汉墓有石雕陪葬俑,但石室中没有出现任何雕刻,画像石在东汉三国才大量出现。佛教传入后,开窟造像之风大兴,将中国的石刻艺术推向高峰。我把石刻分成三类:一是装饰,以玉雕为代表;二是宗教,多为石窟造像;三是墓葬与祭祀,有早期的画像石和后期的石像生。宋陵石刻延续了墓葬石像生的传统,配置完全制度化、程式化,艺术成就不及北魏和盛唐,但技法娴熟、细节丰富,仍有可观之处。

(永裕陵)

(望柱)

(石象和象奴)

(瑞禽)

(甪端)

(石马)

(石虎)

(石羊)

(客使)

(武将)

(文臣)

(镇陵将军)

(石狮)

(上马石)

巩义是赵匡胤亲自选择的万年吉壤,地处汴梁(开封)和洛阳之间,其中暗含其迁都洛阳的打算。北宋定都开封,一直存在争议,开封无险可守,与传统都城长安、洛阳的建都理念完全不同。选择都城的原因非常复杂,影响非常深远,很难用简单的理论说明。我之前一般认为经过吴、东晋和南朝的发开,江南已成为唐宋的粮米重镇,东都洛阳的崛起一部分原因就是长安缺米且运输艰难,而开封比洛阳更易于交通水运。此外燕云十六州被辽占据,河北长期处于国家对峙的前线,定都开封更便于储备、运输前线所需资源。后来听一些讲座,又增一因。长安、洛阳等曾经的北方都城,日常用水多为井水,长时期大人口集聚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这也是不得不新建都邑的原因。与之比照的南方古城,如苏州等,以地表水供应生活为主,就很少迁动城址。不管怎么说,赵匡胤迁都洛阳的计划在其身后被长期搁置,北宋后世帝王只延续了归葬巩义的传统。终北宋一朝,巩义共建8座帝陵,其中7座为除徽宗、钦宗外的帝陵,外加一座是赵匡胤为其父母所建。

(去永泰陵路上看到的石像生,应该是永裕陵的陪葬墓)

(永泰陵)

(阙与望柱)

(武将、文臣)

(石象和象奴)

(石象)

(瑞禽)

(甪端)

(石马)

(石虎和石羊)

(石羊)

(客使)

(武将)

(文臣)

(镇陵将军)

(石狮)

我从最远的永裕陵和永泰陵看起。永裕陵是宋神宗赵顼陵墓,神宗朝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王安石变法。永裕陵现存陵台和门阙残址,神道两侧是对称排列的石刻造像,自南向北,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看似朱雀)、甪端(状如麒麟,鼻子卷曲,常伴明君左右)、马与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将、文臣、狮子、镇陵将军和宫人等,各陵石雕内容和数量基本相同。永裕陵属于较晚期的北宋皇陵,雕刻比较细腻,比如望柱上就有线刻;象身披的锦缎上有莲花;象奴和客使都是胡人,头发卷曲,蹀躞束腰。武将着朝服而非甲胄,与文官的差异只在文官执笏,武官仗剑。镇陵将军形状威武,盔甲鲜明,与守门走狮相得益彰,是我在众多石像生中最喜欢的部分。而石虎、石羊则雕刻得憨态可掬,特别是石虎毫无雄风,或许只代表着盛世太平景象。除瑞禽为浮雕外,其余众像都是圆雕。在门阙外,还有刻有云龙、蟠龙浮雕的上马石。如今这些石像生就矗立在麦田中,甚至部分还埋在黄土里,看起来别有一番沧海桑田的感受。

(永熙陵)

(望柱)

(石象)

(甪端)

(石马和控马官)

(石虎)

(客使)

(武将)

(文臣)

(镇陵将军和上马石)

(石狮)

永泰陵距离永裕陵不远,走乡间小道可达,路上还看到散落成组的石像生,应该是陪葬的后陵所属。永泰陵是宋哲宗赵煦之墓,赵煦是赵顼之子,也是最后一座北宋皇陵。就石刻风格而言,与永裕陵非常近似,文臣武将的身材更接近真实比例,不似永裕陵那般瘦长。雕刻趋于繁缛,衣冠的装饰更丰富。走狮体态更为浑圆,气势更足些。哲宗赵煦幼年登基,高太后执政时废新法,亲政后恢复变法,继承其父遗志,多次讨伐西夏。赵顼、赵煦父子陵墓比邻,可能只是赵煦的个人意志。宋代皇陵是各自独立的,单体陵园有固定程式,但帝陵之间没有关系,各自的皇后、名臣等陪葬陵与主陵有呼应关系,一般皇后陵在帝陵侧畔,两者并不同穴,这与汉唐帝陵类似。不似明清有整体的陵园设计,整个陵园有统一的围墙和大门,后世帝王的神道都从初代帝王神道引出,像一棵familytree般排列,帝后、嫔妃合葬一穴。

(永昌陵)

第二组相邻的帝陵是赵匡胤的永昌陵和赵光义的永熙陵,还有不远处两兄弟父亲赵弘殷与杜太后的合葬墓永安陵。永安陵就是麦田中的小土堆,据说墓前有四件石刻,我也没看到。永熙陵在村子中,周围都是房舍,修复成广场模样。永昌陵正在整治,石像都在黄土地、绿草坪上。不知为何,我更喜欢稻田中的宋陵模样。在永昌陵参观时,我被骑车而来的管理员制止拍照,也不清楚原因,只说是上头规定云云。幸好已拍了几张,算是留下些记录。永昌陵和永熙陵是早期的宋陵,其石刻更粗犷敦实。永昌陵的甪端很威武,石虎也多一些英武,狮子也作怒目呲牙状,开国帝君还是有些气概的。永熙陵的雕刻更有趣味性些,瑞禽背后的山海雕刻出玲珑质感;客使的面目更温和,身躯比例偏小,眉眼表情挺生动;象奴也做孩童状;马头下挂着的銮铃却非常大,颇具装饰感。相较而言,早期宋陵石刻更朴实生动,不似后期石刻那么精致呆板。据说赵匡胤生前只定下陵址,未修建陵园。其突然离世后只用七个月便修好陵园,从此后世北宋帝王形成了七月而葬的规矩。观看宋陵规模,虽在历朝历代中算偏小的,但仅用7个月就能建成也是很难想象的。

(永安陵)

接下来去的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之墓,就在310国道边上,是唯一设为景区,需要买票的宋陵。宋真宗赵恒与辽定下澶渊之盟,以岁币求和平,开启北宋的稳定繁荣时期。其陵墓石刻人像皆面容饱满,外国使臣像胡风明显,走狮也是圆滚滚的颇具萌态。

(永定陵)

最后的两座宋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和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都在巩义市内,永昭陵设为宋陵公园,免费供市民游览,永厚陵正在整治,无法参观。走到永昭陵时,我对看几乎一样的宋陵石刻已经兴趣缺缺,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能看出来的差异或特色少之又少。游览宋陵公园的好处是复原了墓园外观,陵墓被角楼宫墙围绕,墓门之外设阙楼,这与保存相对完好的永定陵残址可以相互印证。陵墓正门(南门)外立镇陵将军和走狮,其余三门外立坐狮。走狮子呈扭头回望之态,与之前的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都不同,前者都是正面前方。这个变化被后世延用,或许更有看护陵墓之意吧。宋仁宗算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德之君,彼时的北宋经济和文化都处于繁荣时期,从石刻上看,也有着堂皇之气,石雕都比前朝高大。

(宋陵公园,永昭陵)

我匆匆浏览七座宋陵,集中欣赏石刻,虽然有些乏味,但有利于比较风格的变化。错过了永厚陵,就从网上找了些旧照片看,感觉风格近似,石像生似比永昭陵细瘦些,雕刻更细腻些,这也符合宋陵石刻的变化趋势。看过巩义宋陵石刻,我算是补全了宋代石刻艺术的一个角,还有一角就是之前游学过的安岳大足石刻。一个是北宋皇家墓葬石刻,一个是南宋民间宗教石刻,无论从审美上看,还是从技艺上看,走的都是细腻、程式的路子,此外大足还多了些世俗化的内容,这大体上就是宋朝石刻整体的风貌吧。各种艺术成熟发展早晚有别,比如青铜器盛于商周,书法在晋唐达到顶峰,绘画则分成两支,壁画是北朝大唐的好,卷轴画是宋元的佳,而石刻艺术则有北魏和盛唐两次高潮。宋代是中国艺术集大成的年代,石刻艺术即便不是最巅峰的状态,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0)

相关推荐

  • 后汉肃孝帝睿陵(刘知远墓)

          刘知远(895年-948年),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刘知远早年追随石敬瑭,曾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协助石敬瑭将后唐愍帝李从厚所有随从全部杀死,并把愍帝李从厚囚禁 ...

  • 石刻中的大烩菜--南宋石刻公园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个标准的弱国富民朝代.地理位置又在著名的苏杭二州,有道是:身缠三千贯,骑鹤下扬州.说的就是中国最富饶的两个地方,那就是在成都有钱了.都要去扬州花钱.成都和苏杭自古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巩义宋陵

    宋陵是宋朝皇帝的墓葬群,分布在巩义市西村镇.芝田镇.回郭镇一带,占地约30平方千米,共有300余座陵墓.宋陵内含八帝九陵,此外还有陪葬宗室的陵墓,以及著名大臣如寇准.包拯等人的陵墓.1982年被列为第 ...

  • 【阅读悦读|图说 】倪熊《朱元璋的明孝陵:有保留,讲“风水”,图创新》

    [阅读悦读|图说 ]刘爱丽<极尽奢华的冬宫尽显欧洲皇家气派> 图文/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 ...

  • 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建立明朝,总算是把国家政权收回归汉族统治,是汉民族彻底摆脱元朝统治.从政治到人身权利总算是有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改观,虽然朱元璋还算不上是一代大帝,但是对中华的大一统还是作出了不朽的 ...

  • 南京记忆(十七)

    南京记忆 (十七) 明孝陵留下的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毫无疑问,建筑本身是一件历史瑰宝.除此之外,神道上的石像生也是充满价值的一件事物. 明孝陵神道 <后汉书>中记载:"墓前开道,建 ...

  • 访古晋豫(1)

    一.初到上党 我喜欢古建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引人着迷.建筑是人创造和活动的空间,不仅仅是一幢房子那么简单.越是习以为常,越是值得深究.仔细想想,人类所有的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家具.陈设 ...

  • 访古晋豫(2)

    二.两堂宋塑 上党地区,走到哪里都历史悠远,下午来到长子县,便是尧之长子朱丹的封地.可看的景点也多,而我们要去的崇庆寺和法兴寺,都以一堂宋代彩塑闻名.说到中国古代的雕塑,大致分成两段,以佛教传入中国为 ...

  • 访古晋豫(3)

    三.浊漳河谷 第一次来长治,夜晚到.天明走,没时间逛逛,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餐桌上的白起肉--用老豆腐夹着豆腐渣蘸料吃.与白起相关之处,只有这道菜的颜色是白的,取这个名字足见赵人对白起之恨.同游的团友非常 ...

  • 访古晋豫(4)

    四.云上金灯 在山下的平顺县城,完全想不到山上会遇到云海.南太行原本壮观的山色,在云海的映衬下更显雄奇.这次意外的相遇,让我将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地貌和叫不上名的花花草草全然抛下,只盯着那一片云海拍个没够 ...

  • 访古晋豫(5)

    五.各施绝技 游学第四天,对晋东南的古建筑已经免疫,年代久远的殿堂庙宇打动不了我,营造法式的斗拱雕梁打动不了我,真能打动我的只有建筑之中留存的绝顶技艺. 高平开化寺风景不错,深山古寺,翠林黄瓦,远眺如 ...

  • 访古晋豫(6)

    六.古寺青莲 游学之旅已到尾声,来到此行最著名的景点--青莲寺.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青莲寺所在硖石山在丹水之畔,与周围的浮山.珏山一同把丹水挤出"S"型湾.伏羲画卦有一说(另一说 ...

  • 访古晋豫(7)

    七.惊喜结尾 在回程大巴启动时,得知部分不急回家的团友留下参观晋城博物馆,我也一下子心活了,和团友黎黎一起跳下车继续旅程. 晋城博物馆在市级博物馆中很不错,展陈的重点仍是古建筑.李兢扬老师带着我们这些 ...

  • 访古晋豫(8)

    八.巩县石窟 告别游学山西的旅程,开启独行河南的日子.河南来过多次,河南博物院.洛阳龙门都曾到访,此番重游,却又不同,毕竟时隔十多年,我对文博的知识又多了些.旅行访古当然不能都是旧相知,还得有些新见识 ...

  • 杨清云 || 黄忠故里访古

    坐上五路公交车,沿着光武路.张衡路.信臣路,走出南阳城,就能直达新店乡夏饷铺村黄忠祠--与五路车终点站只隔一条路. 祠堂内有黄忠塑像,立有"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刻碑一座.因为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