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之美(6)

六、邯郸(下)

如果没有遇到小刘老师,我的响堂山之旅肯定不完美。顾不上吃午饭,我匆匆赶到南响堂的时候遇到大门紧闭。一筹莫展之际大门却开出一条缝,赶紧挤进去,就遇上小刘老师。原来南响堂要下午2:00才开门,可我实在没有时间,只好如实相告,得到小刘老师的谅解,破例让我参观,并给我讲解,实在感谢。

南响堂石窟开凿于一片岩壁,上下两层,很是紧凑。洞窟开凿于北齐,窟外的摩崖造像则多刻于隋唐。下层双窟大小相似,形制相同,都是中央塔柱窟。一窟华严洞保存较好,窟门两侧有龙柱,门楣上有佛像和飞天,尚留石刻仿木构建筑部件的遗存。中心塔柱正壁开帐形大龛,留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七身造像,这是很少见的搭配。佛头虽残尚在,含笑庄严。帐形龛之上有华严经变,经变画多出自隋唐,在敦煌壁画中很常见,在北方石窟中却少见。龛下浮雕两只狮子,一雄一雌,很是精彩。中心塔柱侧壁开龛较小,各留一铺五身造像,龛上刻千佛。龛后壁开有低矮甬道,拱人绕塔而行。两侧窟壁上部开有列龛,下部却有差别,一侧为刻经(《大方广华严经》,这也是此窟得名的原因),一侧为造像(原本可能也是刻经,后世磨平后重新开龛造像)。我最喜欢其中一座佛塔的雕刻,精致细腻,覆钵之上的塔刹与花叶装饰的塔檐之间有链相连,上挂铃铛。响堂山关于塔的造型不少,很多大窟都是塔形窟,窟内列龛也呈塔形,但保留完整的塔形浮雕,仅此一处。窟门内壁上方还有一铺西方净土变,尚能辨识童子从莲花中诞生,在莲池中游泳的画面。作为姊妹窟的二窟残损严重,窟内造像几无所存,与一窟相似位置(中心柱正壁龛楣,窟门内壁门楣)同样有两铺经变,可惜早被盗取,今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幸窟前壁所刻《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尚存,隶书端庄大气,此洞因而得名般若洞。洞外两侧壁经清理发现两通石碑——滏山石窟之碑,为隋刻,其上有明确的开窟纪年“齐国天统元年乙酉之岁”,也是响堂山唯一一处有记载开凿时间的碑刻。说到此处,不妨一提南北响堂山的开窟故事,与一对政敌——唐邕与高阿那肱有关。政争失败的唐邕在皇家石窟北响堂开凿了刻经洞,胜利者宰相高阿那肱为了争宠,就在晋阳邺城两都间的要道上新开南响堂,更方便北齐皇帝在此驻跸礼佛。

(以上两张引自网络,第一窟华严经变及线描图)

(以上为第一窟,之上两张为第一窟西方净土变)

(以上为第二窟,最后一张引自网络,是弗利尔美术馆藏第二窟经变石刻)

南响堂上层有五窟,编号三到七,其中第七窟是三处响堂山中保存最好的一窟。第七窟为阁楼式塔形窟,是继北响堂北洞、中洞早期塔形窟成熟之后的样式,结构依然完整,分前廊后窟两部分。前廊四柱三间,独立的四柱为八棱莲花柱,撑起的仿木屋檐,有斗拱,有屋瓦。屋檐之上是覆钵塔,塔顶有宝珠,还有卷云状山花蕉叶纹,云头正中有金翅大鹏鸟,两侧有八角柱。左右两间刻有力士,正中明间开设窟门,门框刻有双龙,龙首在门楣,龙身在门柱,粗粗看还以为是忍冬卷草纹,仔细瞧却发现花叶间伸出的龙爪。窟内为佛殿窟,三壁三龛,每铺五身,尚有一菩萨(中龛)一弟子(右龛)造像保存完整,实属难得。小刘老师特意让我观察这一窟的造像在细微之处有何特色,我瞪大眼睛也没看出来。经其指点才发掘原来弟子像是穿着鞋的,而一般弟子像都是裸足。佛龛为帐形龛,幔帐之上还有三龛相连不断的千佛纹样,龛下有博山炉和神王像的佛雕。窟顶正中为莲花,四周环绕八身飞天,各持乐器不同。石窟前壁刻有千佛,三龛背面也刻有千佛,所以此窟被称为千佛窟。上层第五窟释迦洞也比较精彩,地面正中刻有团型莲花,四角各出单体忍冬,好似地毯,与窟顶莲花相呼应。两壁与天顶交叉处刻有思惟菩萨,思惟菩萨在北齐的背屏佛龛中经常出现,但在三处响堂石窟中却仅此一例。洞窟是礼佛的共同空间,佛龛则放置于参想的私人空间,题材上肯定有差别。第三窟也保留着完整的山花蕉叶卷云窟顶装饰。有种说法,一窟和三窟是一组,二窟和四五六窟是一组,各形成一套双层的塔形窟,而七窟是独立的一个,这使得南响堂一面岩壁两层石窟的布局有了不同的意味,可惜我在现场完全没看出来这点。

(鱼神王)

(风神王)

(穿鞋的弟子,以上为第七窟)

(以上为第五窟)

(第三窟)

(南响堂其它窟石刻)

南响堂还建有石刻博物馆,陈列响堂山各处残存的可移动造像。其中一尊侧头枕手小寐的沙弥头像很是清新。他可以小憩一下,我却不可以,带着看遍北响堂、南响堂和水浴寺的大满足,带着小刘老师精彩讲解的大兴奋,我奔向邺城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的主题展是关于邺城的历史,文物不少,珍品不多,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件。一是战国桥足布,这是我在上博没见过的;二是铜雀三台的青石螭首,龙首昂扬,很有气势;三是骑射图案青石枕,图案很有波斯风格;北朝宫殿的叠瓦鸱尾,厚重大气。还有一件石雕小狮子,昂首眯眼,宛若微笑,颇有自信的样子。但最重要的还是邺城佛教造像。

2019年我在北京恰逢国博的“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教造像展,展品出自于2012年临漳北吴庄发现的佛教造像埋葬坑,这批佛像以东魏北齐造像为主,也有少量的北魏和唐的作品。邺城造像与青州造像有相通之处,都是北方石雕一脉,题材上有差别,青州以单体佛像为主,邺城以龙树背龛见长,以我的观点,邺城造像更精致,不愧其都城气象。如今这批文物分散在河北博物院、邺城博物馆、邺城佛造像博物馆等几处。这次来邺城博物馆,是再次的相逢。

(桥形布)

(铜雀台青石螭首)

(骑射石枕)

(叠瓦鸱尾)

(兔石镇)

邺城博物馆游人极少,光线也暗,就欣赏和拍照而言,实在不是个好地方。但换个角度,假设自己是在私人参想的场景中,感受便好起来。参想是极个人的体验,可以抛开材制、技艺,甚至无需顾及主题,单从细节中即可获得更丰富的体悟。北齐是非常黑暗的王朝,内忧外患,皇帝以杀人为乐,只有在与佛相对的封闭私密空间中,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慰。所以北齐造像没有窈窕多姿的身态,却有安宁平和的面容,比北魏的微笑还要淡一些,若有若无的耐人寻味。有一铺龙树背屏的一佛二弟子四菩萨的七身造像,顶部飞翔的六尊飞天,从正面看呈“V”字形浮于空中,从侧面看则是从背龛向外飞出,曲线更为柔和。在佛龛的背面或主佛像的侧面有时会用线刻出佛像、弟子或花纹,与浮雕不同,一样耐看。佛龛基座的装饰更为自由,除了常见的博山炉、狮子,还有神王、弟子、菩萨、力士等等,只要成对成组出现就行。我对从北魏末到北齐出现的神王像最感兴趣,可以清晰地看到山神王、树神王、鸟神王、象神王、风神王等等,比在石窟里看得更明白。

(基座上的神王,象神王,风神王等)

(树神王、山神王)

(以上四张是莲花佛座上的神王)

(以上三张是狮子和香炉)

(飞天的侧面)

(线刻思惟菩萨)

我看得实在入迷,耽误了去石家庄的火车,只得临时改签后续列车。可这一日看响堂山石窟,看邺城佛造像收获更大,特别是对北齐造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那种装饰华美、雕刻细腻、风格含蓄、气质安宁的风格深入我心。

(0)

相关推荐

  • 喜仁龙镜头下的天龙山石窟

    流失海外一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一亮相春晚就引起热议.该佛首1924年被盗,是2020归国的第100件文物. 1922年3月,日本人外村太治郎拍摄的天龙山第8窟. 天龙山第16窟.17窟的 ...

  • 山河旧梦 | 夜游龙门:通往神都之路

    自蜚声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之龙门石窟推出"夜游"项目后,我前后两次深夜探访,在流光溢彩的伊水河畔,徜徉在石窟艺术的海洋中,穿过伊阙,开启一条通往神都洛阳的达到,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

  • 隐藏在龙门石窟周边的,北魏神秘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古都洛阳的城市名片.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经历朝历代四百余年的修凿,终成今日之像.其实在龙门石窟开凿前,工匠们在洛阳周围的一些悬崖峭壁上开凿了 ...

  • 龙门石窟,伊水河畔的一部恢弘千年史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之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这也使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 ...

  • 一代瓷圣何朝宗(明代)的造像之美

    在以陶瓷器型演变为主线的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中,"以瓷塑人"的窑口凤毛麟角而艺术家却不乏其人,唯明代"善陶瓷像"的何朝宗以其世极少的瓷塑杰作,赋予了陶瓷艺术以更完 ...

  • 佛像起源 | 当佛教相遇希腊雕塑—犍陀罗造像之美

    佛教艺术,博大精深.自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后,便长盛不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艺术源流儒.道之外,最为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无论是寺庙.还是石窟,大多以佛教造像为核心,而后同佛教建 ...

  • 南北朝造像 真美!

    肋侍菩萨 云冈石窟 北魏早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了三国时代. 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一共361年,这三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战乱频生.兵连祸结,和平的日子少,打仗的时候多. 供养 ...

  • 走进巴黎吉美博物馆,领略佛教造像之美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在里昂工业家爱米尔 · 吉美(1836-1918)的宏伟规划诞生的.最初旨意为展示埃及,古罗马希腊及亚洲国家的宗教.多次埃及,希腊之行,加上1876年途经日本,中国和印度 ...

  • 大慧寺明代彩塑 中国古典造像之美

    大慧寺,俗称大佛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该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曾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光绪年间之 ...

  • 造像之美(1)

    造像之美(冀川渝) 今年休假无法远行,临时决定补上两处未去的石窟--邯郸响堂山和安岳石刻,并以此为中心周围逛逛. 一.正定隆兴寺 河北于我比较陌生,只去过遵化的清东陵.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蓟县的独乐寺,甚 ...

  • 造像之美(2)

    二.正定博物馆 这两年以石窟.古建为代表的文化讲座和游学蓬勃兴起,敦煌.故宫.佛光寺等明星景点被无数人追捧,我也是追捧大军中的一员.特别是去年在国博看到<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后,便 ...

  • 造像之美(3)

    三.正定古城 漫步正定古城的大街小巷,以隆兴寺院墙外的一段最美,槐树绿,院墙红,在华北民居青砖灰瓦的底色衬托下,更增鲜丽.未到旺季,游客不多,小城的街很安静.正好让我琢磨一下空间的营造.古人眼中,天圆 ...

  • 造像之美(4)

    四.保定 读过巫鸿先生关于满城汉墓的文章后,我便对这座中国横穴墓的最早代表非常感兴趣,特意从正定北上前往一观.乘高铁从正定到保定不足一小时,很便捷.我在火车上决定给保定的堂妹发消息,原不打算叨扰,可到 ...

  • 造像之美(5)

    五.邯郸(上) 邯郸是古城,战国的赵都渺不可寻,曹操的邺城尚存遗迹,东魏北齐一时辉煌,直到北宋仍为陪都,有许多可看之处.我来邯郸主要是看响堂山石窟.中国石窟艺术从印度经阿富汗(健陀罗)传入,在库车(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