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平章华梵
为什么写“平章华梵”?很有意思,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我觉得这都是现实乐趣,而另有一种无法用金钱实物衡量的乐趣,也就是世上最大的乐趣——智识的愉悦,只能自书中来,比如这个平章华梵,就是乐趣之一,如果你第一眼看到这四个字就能准确说出其意,我尊称您一声老师,因为我是最近读书才学到的。
整件事情很好玩,春节回家,旅程漫漫,辗转繁琐,自然不适合看严肃深奥的书,就挑了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断断续续中跟着叶先生从诗经到小词走了一遍。因叶先生提及恩师顾随先生的教诲,她回忆说自己当年辅仁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尤经常回母校继续听顾先生课程学习,当年听课的几大本笔记更是伴随她从大陆到台湾,又从台湾到加拿大,半生颠沛流离,从无遗失。这样我好奇地便去了解顾先生,一读之下果然收获甚多,叶嘉莹先生是个认真的好学生,也是如今海内外学者公认的诗词大家,但必须客观承认,学生和老师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看过顾随诗话后,自然又对顾随先生提到他所崇敬的老师发生兴趣,从一个人曾经吸取的营养中去发掘开拓,一路追本溯源,于我而言,简直像福尔摩斯探案,其乐无穷。
顾随先生在谈论诗词时必提作者写作背景,也就是当时的历史现状,这样又让我必须去看看历史大家们都是如何评价他们心中的这一部中国二十四史,谈到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自然不能绕过陈寅恪先生,在看陈寅恪先生的时候,陈寅恪先生对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创作依据的考据,更是有趣,因为陈寅恪先生认为《桃花源记》不是无中生有的幻想,而是根据当时人民的社会现实加工创作而成,要理解陈先生的观点,就必须要去了解晋代历史,尤其是自秦汉以来历朝政治制度的沿袭和改革,于是又走到了另一位大家钱穆先生的课堂,钱穆先生《中国政治得失》看完,你会发现其实历史就在那里,可是每个人因为自己的哲学观不同导致解读不同,于是好玩去看看民国时期的哲学大家都是什么观点,这样又走到了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的特质》和《综论》地盘,
自然要先了解牟宗三先生其人,自然又有许多好玩的故事,比如牟曾言“我需要骄傲,骄傲是我人格的底线”,是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人哪个谦虚了?而事实证明,当初那些“不谦虚”的人皆有大成就,他们不谦虚的时候,也还都是年轻人,也都已经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初有所成。
自然又好奇去看牟的师承渊源,于是又来到了他的老师熊十力大师的世界,还没进门,先搜到了民国另一位大家马一浮先生为熊十力《新唯识论》序,序言有“将以昭宣本迹,统贯天人,囊括古今,平章华梵。”
平章华梵四字,华梵能明白是中华和印度梵天,但平章不敢妄断,继续检索资料,发现果然不能妄断,平章并非字面意思评论中印佛学文章,而是大有来头:
平章事,据此大致可知为官名,位及宰相,辨析判断奏章之事也。
所以一路下来大致路线如此:叶嘉莹诗词——顾随诗词课——小词中历史背景——陈寅恪国学思想——论证陶渊明《桃花源记》创作依据——晋代以来政治——钱穆《中国政治得失》----牟宗三《综论》——牟宗三其人与老师熊十力——马一浮为熊书序言“平章华梵”——何谓平章?——官名......这样读书,如歧路亡羊,一路亡过去,一路惊喜不断,羊越来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我喜欢的读书方式。
查资料的时候还看到一个好玩的,比如《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与《这些人能代表学术界是国家学术的“不幸”》这样的两篇文章,你会先打开哪一篇?
其实这是两篇同样的文章,标题不同而已,是哲学家牟宗三先生1990年一个讲演的摘编。如今人们常常抨击标题党博人眼球赚点击率,可是每位读者不妨先问问自己平时更多点击哪一类标题呢?世风日下是大家都喜欢说的,但其实世风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世风是每一个人都参与推波助澜的,向外指责很容易也轻松,但不会有更多进步,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也需要为此负责任,也许才能真的“再使风俗淳”。
如今人人喊养生,《黄帝内经》说养生之道要“真气内守”,常读书,多读书,书中自有千年真气,自有真乐趣,守住这股真气,以此乐趣滋养身心,大概就是最好的养生吧。
曾被人们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历时三朝,他从幼年即要求自己“一事不知,深以为耻。”
2019.3.18于沪上柔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