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杨派老生--杨少彭

见到杨少彭的第一印象是,很帅,而且很潮。他隆准方颐,明眸上的一对剑眉,留着时下最流行的“斜庞克”发型——两边与后边剪短,上边头发留起来,造型别致。杨少彭还对这种发型作了创新,把前面的刘海向后背过,这样潮味儿十足中不失成熟之感。相信见到他的人不会把他和老气横秋、四平八稳的老生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言人不可貌相,眼前这位型男,到底是怎么成为老生的杨派传人呢?这还得从少彭儿时说起。

练武习文,九年磨剑

杨少彭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杨乃彭是天津赫赫有名的杨派老生演员,母亲王新玲是著名的青衣演员。杨少彭告诉我,他儿时受父母的影响很大,但他们却不希望自己走京剧这条路。小少彭6岁时,拍了郁美净儿童霜的第一个电视广告,还参演过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由于父母觉得学戏太苦,因此希望儿子杨少彭走唱歌、演艺这条路,京剧的衣钵由少彭的哥哥继承就行了。

虽然父母没打算让小少彭学戏,但他还是不知不觉间耳濡目染,被京剧的艺术魅力吸引。他经常跟着父母去剧场,在后台聚精会神地看戏,最爱看叔叔阿姨在舞台上翻翻打打,一招一式帅气十足。乌飞兔走,转眼间小少彭已年及十一,正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那天小少彭在后台,听见其他小朋友谈论参加戏校考试的事,才恍然想起自己也到了报戏校的年纪。他赶紧找到父亲,说了自己的意愿:去戏校学武戏,将来要拍电影,我想当武打明星。父亲则告诉小少彭,学戏比他想象中苦得多的多,而且行业的前景很不乐观。要知道,彼时是1988年,正是京剧行业蹭蹬不前、市场低迷的时候,京剧演员的收入微乎其微。但小少彭并不以为然,说道:“您怎么能预见京剧20年后是什么状况呢?我觉得肯定比现在好。”

想想那个时期,整个京剧行业萎靡不振,有些京剧演员对工作心灰意冷,甚至跳槽改行,而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能有这番见地,对京剧的未来这么有信心,实是难能可贵了。父亲听他说完这番话,也觉得有一定道理,就说:“那你去考个试试,但有一样,考试我不陪你去,咱也不托人,你考上了就去学戏,考不上就去上初中。”

小少彭随后参加考试,唱了《三家店》当中的一段西皮流水,这是他在此之前,跟父亲学的唯一一段京剧唱段。可能是遗传了父母的戏曲基因,主考老师都觉得小少彭唱得有滋有味。小少彭于是就这样顺利地被天津市艺术学校录取了。

小少彭考上戏校后,做父母的自然心欢意喜,他们觉得儿子可能就是戏里的虫,对儿子学戏倍加支持。小少彭在学校先学的老生,可他天生好动,而且考戏校之前就抱着学武的志向,所以他没过多久就转去武生组了。众所周知,学习武戏既苦又累,但由于小少彭喜欢,再苦也觉得甜。他在学校第一回登台演出是一场汇报表演,演一出《林冲夜奔》。那次汇报表演父母都去了,小少彭演得很好,在台上昂昂自若,毫不怯场。只是演出结束后,他不由自主地哇哇吐了。依着杨少彭现在的话说:“那头你是没勒上,你勒你也吐。”原来,那回演出是小少彭第一次勒头,网子、水纱、盔头,竟然有三层之多。而且那时勒头都是老师给勒,不像成年演员自己勒头,轻重松紧心里有个谱儿。老师给勒头时,生怕小孩儿一会儿上台盔头掉了,为了避免演出事故,老师勒得都特别死。而小孩儿演出时聚精会神,不觉得怎样,一演就是两个小时,等到演出结束,很有可能因为长时间脑供血不足,发生呕吐现象。我问少彭,父亲看你演出后吐了是不是很心疼?少彭轻描淡写地说道:“嗨,这种情况很正常。”

小少彭在学校跟着蒙师郭文俊老师学了《挑滑车》《恶虎村》《一箭仇》等武生戏。他考进戏校后,父亲本想让儿子学老生,不过刚开始练练武,打一下基本功也挺好。但等到少彭坐科到第五年,父亲觉得少彭也差不多该子承父业,学老生了。于是父亲和校方商量,希望少彭转行学老生。校方领导考虑再三,最后和少彭的父亲说:“我们觉得还是您亲自教他最合适,您教完了,我们负责给他彩排。”就这样,父亲此后每天亲自给少彭下小灶。人们常言隔行如隔山,老生与武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行当。少彭那时已经学了4年多的武生戏,表演时脸上的表情、身段动作都有了一定的程式,习惯成自然的东西改起来很困难。刚学老生时那真是苦不堪言,完全适应不过来,而教戏的父亲又是那么严格,在学校一遍能过的戏,在他那演十遍都可能不合格。一个《失街亭》诸葛亮上场的“引子”,“羽扇纶巾,四轮车,快似风云……”就这十几个字,按规范细抠,竟然一个星期少彭才将将“及格”。杨少彭笑着回忆那段往事,说:“我父亲是个极其严格的人,他一字一句地言传身教,跟着他学戏,练不好,他没准儿就梆你一下,我那时见了他都害怕,学戏经常哭。”

人们常说“棒头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杨少彭白天练功学武戏,晚上跟着父亲吊嗓子学老生。如此殆无虚日,直至坐科第七年,他已成为一个能文善武的好学生,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

杨少彭演唱的《文昭关》选段:一轮明月照窗前

他初学老生之时正在倒仓,对此少彭说:“人家唱老生的,因为倒仓嗓子不行去学武。我这学武的,却在倒仓时去学了老生。”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少彭遗传了父母的一副好嗓子,倒仓时唱戏并不费劲。他上大专时倒仓已基本结束。说起来,他还是班里唯一一位坐科七年后,直接到北京上大专深造的人。当时父亲觉得天津的京剧氛围并不太好,市场比较小,儿子要想发展,还得去北京。少彭考中国戏曲学校大专班时报的是武生,他从小学武生,还是没舍得撂下。考试时他只身来到北京,演了《八大锤》的一段,并展示了自己毯子功、腿功等方面的功力,专业课的考试就轻松过关了。同时,他还恶补了文化课的知识,同样毫无阻碍地过了关。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后,杨少彭师从丁振春、马玉璋,学习了《秦琼观阵》《英雄义》等剧目,进一步夯实了自己武生的功底。且这段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少彭终于顺利地渡过变声期的“倒仓”关,一条音质音色圆润“挂味儿”的好嗓子开始“显山露水”,成了他日后“好风凭借力”振翅升腾的“本钱”。

杨派传人,锋芒毕露

1997年,杨少彭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他初露头角凭的是身手不凡的武戏功底。跑龙套、翻跟头、扔出手,少彭在舞台实践中一点一滴地进步。1998年3月1日,他以一出《秦琼观阵》获得了北京市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优秀表演奖。他饰演秦琼,展现了那运用自如的“腿功”、干净利索的身段、英姿勃发的气势。同年,杨少彭在随团赴台的演出中以《秦琼观阵》技惊四座,而另一出《八大锤》的陆文龙同样见功力,成为杨少彭赢得京都戏迷另眼相看的“杀手锏”。

杨少彭工作以后,武戏成绩斐然,而文戏这块儿,他也始终没撂下。上大专期间,除了在校跟李世霖老师学了一出《上天台》,他寒暑假还坚持跟父亲学老生戏,领悟杨派艺术的妙谛。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少彭的思想越加成熟。原来那个好动的毛头小伙儿,如今成了稳重、干练的大丈夫。他的气质与老生越来越契合,他对老生也越来越热爱,进而脑海中慢慢浮现一个想法——自己早晚要继承父亲的衣钵,把这么好的杨派艺术发扬光大。时逢2001年文化部举办全国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的比赛。杨少彭毅然决然以杨派代表剧目《文昭关》参赛。当时院里的领导、同事都为少彭揪心捏汗。因为大家有个先入为主的意识,少彭虽然唱过老生戏,而且唱得也不错,但他终究是大学里毕业的武生演员,因此唱武生或者文武老生更合适。少彭之所以这么坚持,就是想改变大家固有的想法。比赛的结果果然不负众望,在全国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杨少彭以《文昭关》获得了一等奖,这个奖成为他弃武从文的重要转折点。

同年,杨少彭又以《文昭关》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院里领导找到少彭,说这回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已经有人报《文昭关》这出戏了,问他要不要换一出戏参赛。杨少彭认为,《文昭关》是杨派代表剧目,他已经演得十分纯熟,而且这出戏时间长短合适,并有大段的二簧唱腔、高腔,最能展示自己的唱功实力。所以少彭仍坚持最初的选择。比赛的前几天父亲看了少彭的彩排,他对少彭说:“也许是天助你也,我发现你最近的演出像那么回事了。”父亲是极少夸赞自己的,杨少彭听了这话比获奖都要开心。得到父亲的表扬后,他信心百倍。比赛那天因为团里有演出任务,杨少彭借用的是父亲天津的乐队。琴师汤振刚,鼓师陈希凯都是与少彭父亲伴奏多年的合作伙伴,所以给少彭伴奏起来得心应手。少彭则在这熟悉的伴奏声中,穷尽杨派唱腔的百转千回,把那杨派韵味绕梁三日。评委听后,给了他极高的分数。而当少彭手捧最佳表演奖这个最高荣誉的奖杯时,台下看戏的父亲因为演出任务,已经走在回津的路上了。

蹉跌一时,峥嵘有日

杨少彭一年连获两项全国性的大奖,逐渐成为团里的一号主演。2002年,他考入中央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成为第三届研究生。和大多数考研的同事一样,杨少彭备考期间十分辛苦。尤其是文化课方面,又恶补了一番。对此少彭的复习方法是见缝插针,虽然每天的演出任务繁多,但一有空闲,哪怕只有十分八分的时间,他也会拿出书来多看两眼。进入研究生班后,少彭仍然跟着父亲学戏。父亲是中央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导师,少彭微笑着说,原来是跟父亲在家学,现在是在学校里学。在校学习的同时,院里的演出任务有增无减,京剧理论与舞台实践相辅相成,让他的杨派功力愈加深厚。不久之后,杨少彭又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演员流派班的学员。他是杨派流派班一班的学生。杨派一共有两个班,二班有学生若干,一班只有杨少彭一人。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此时的杨少彭已然是杨派青年演员中的代表。

就在杨少彭京剧事业冉冉上升,艺术水准节节攀升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从三十三天跌去苦海。持续发烧和呕吐折磨了他一年多,每天辗转于家和医院之间,生活一片混乱。在最痛苦和低落的时候,同是京剧演员的未婚妻蓝恭欣义无反顾地与杨少彭结烛合卺。这仿佛是给杨少彭打了一剂强心针,带给他莫大的支持。经历过患难的杨少彭夫妇现在感情好得让人羡慕。2012年6月,夫妇二人又喜添贵子。少彭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感喟:“通过这几天的奋战感触颇深!第一,母亲太伟大了!第二,有孩子的感觉实在是很享受,虽然比较累!第三,我想说其实当父亲也很伟大!”

养儿方知父母恩,少彭有这样的感慨是很自然的,因为在他的背后确实有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少彭大病初愈之时,身体仍然十分虚弱,一段戏都唱不下来。是父亲带着病床上的少彭,一句一句地吊嗓子,用两年时间,把已然唱不了戏的少彭重新练回到他原来的水准。那会儿少彭在北京调养,父亲在天津还得工作演出,京津两地免不了奔波之苦,其对儿子倾注的心血、父爱之伟大,可见一斑。

杨少彭演唱的《击鼓骂曹》选段:谗臣当道谋汉朝

杨少彭经过两年时间的休养,身体渐渐恢复。他2009年重返京剧舞台,先从整出戏的一折开始唱起。到了2010年,少彭自感体能如初,遂决定在长安大戏院举行专场演出,上演的戏码是《文昭关》《秦琼观阵》《击鼓骂曹》,有文有武,算是给他疏阔已久的戏迷一份美味的大餐。2011年,杨少彭参加魅力春天擂台邀请赛,准备以杨派代表剧目《伍子胥》参演。他找来《史记》,反复地看司马迁笔下的伍子胥是一种什么情怀,又跟父亲,天津的孙元喜老师共同研讨,《伍子胥》该怎么演更好。杨少彭最后对整个剧情和结构进行了合理取舍规划。其中最大的调整是从《战樊城》开始,以《打五将》结束。舍《芦中人》,只演《浣纱计》,因为这两折戏的内容略有重复。经过取舍规划后,整出戏给人感觉结构紧凑,有文有武,十分好看。不过好看的背后,是杨少彭须接二连三地登台表演,对他的体力、嗓音都是极大的考验。

精心创排后的《伍子胥》,演出大获成功。杨少彭说今年“每周一星”,他还要把这出戏搬上舞台,并希望这出创新后的剧目能成为他的代表作品,让更多的观众耳目一新、大饱眼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