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家虞愚颇善书法
民国十七年(1928),丰子恺与弘一法师合作《护生画集》(初集),共50对书画。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亲手写诗,一诗一画相对照。丰子恺以此画集恭祝弘一法师50岁生日。1940年11月,又由开明书店、佛学书局等印行《护生画集》(续集)。续集是祝弘一法师60寿辰,其内容较之初集,多和平之气。夏丏尊在序言中说:“今岁和尚六十之年,斯世正杀机炽盛,弱肉强食,阎浮提大半沦入劫人。子恺于颠沛流离之中,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为寿,和尚仍为书写题词。使流通人间,名曰续护生画集。”
关于《护生画集》,弘一法师有信致子恺:“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丰子恺复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虽然弘一法师以63岁在泉州圆寂,但丰子恺一直没有中断护生画的创作。如按常规,护生画集第六集应于1979年画成。但冥冥之中似有神助,丰子恺似乎预感到自己的世寿无多,竟在1973年提早6年完成护生画集第六集的创作,于1975年丰子恺因患癌症去世前二年完成全部六集。为报师恩,为践宿约,丰子恺孜孜不息,秉其刚毅之意志,真挚之感情,使护生画集全套六集功德圆满。
笔者在这里一通叙说《护生画集》,主要是为了提及《护生画集》第五集的对照护生画的书写者虞愚先生。
我识得虞愚先生,正是缘于拜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手不释卷地拜读《护生画集》时,当然对护生画的对照书写者都产生了极大热情,也自然对虞愚的书法印象在了脑中。十几年过去,竟再也没有碰到过虞愚的书法。时光飞至2008年8月,当我携犬子毛豆应张曦贤弟之邀到青海游览挥毫之时,在张曦贤弟的工作室意外看到虞愚的书法真迹,真的是惊喜不小。当时我手持虞愚书法,爱不释手,赞不绝口,被张曦贤弟看在眼里,非要送给我不可,我坚辞。临出张曦贤弟工作室,他仍是要让我带走,我仍坚辞掉了。
一年时间过去,当今年十月上旬张曦贤弟携新婚未久的妻子小梅女史专程从西北来敝市探望我时,他们带来了我朝思暮想的虞愚的书法,并且连用虞愚寄书法时的信实封和附着的一通钢笔信札。此套书法、信封、信札是寄给张曦贤弟的忘年交吴玉华先生的,吴先生乃集邮名家,伊创制在一小片玉版宣纸的左上角贴一枚纪念邮票,然后遍寄书画名家,请他们在贴过邮票的宣纸上题词作画。这次张曦贤弟带来赠送给我的这种形制的集邮与名人书画合二为一收藏品除了虞愚的这套,另一套是沪上篆刻大师陈巨来的书法(我已另行撰文记述)。
▲ 虞愚—1《行书》15×9cm
▲ 虞愚—3《信封》
虞愚此件书法是题在15×9cm的宣纸上,纸片上贴着1981年发行的《凤姐设局》纪念邮票。邮票上的王熙凤和“凤姐设局”四字均出自人物画大师刘旦宅手笔,甚是可观。虞愚在邮票右下方题写“王熙凤”三字,接着署题:“玉华同志属书,虞愚。”钤印:“虞愚(朱文)。从信上看时间写着八月十六日,信封邮戳时间北京寄出1981、8、16,西宁落地的邮戳打得不明显,什么也看不出来。虞愚寄的是航空件,邮资12分。虞愚办事认真细致,不拿名家的架子,不但用航空寄来题字,还很客气的用钢笔写有一页回信,信云:
▲ 虞愚—2《信札》
玉华同志无恙:
获读手笔,推挹逾量,抑何敢当。又承惠“敦煌壁画”邮票四张,尤感不安心也。
遵嘱为王熙凤、兵马俑集邮题字,另书登万里长城旧作一并寄上,统希察收高评。足下在第五中学担任何种课程?兼班主任否?便希告我。
此颂
六时吉祥
虞愚顿首八月十六日
信末另写有:“通信请寄北京宣外西砖胡同37号”等。
从虞愚写给吴玉华的信上获悉,吴玉华处还收藏有“兵马俑”集邮题字和《登万里长城》旧作一纸。他日再到西宁,定去目睹欣赏一番。张曦是吴玉华的忘年交,我在张曦贤弟书房挥毫时,吴玉华曾赶过去索字,我们有过交谈。虞愚书法行书,书法特点是向右上取势,并多以横向取姿,得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法风神。虽姿态百出,但结构紧密,惟以古雅出笔。书法写得意态端凝,风姿出尘,犹如松风过雨,溪流淙淙,让人神清意远,深受感染,这些我是从为丰子恺《护生画集》题字时早已领教过的。
虞愚(1909-1989)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厦门。原名德元,字竹园,号北山。19岁到南京,入支那内学院,习瑜伽及因明学。半年后到上海大夏大学预科。毕业后返厦门,入厦门大学。时太虚法师为教师讲法相唯识学,他任记录。毕业后教预科年余。后到南京拜访于右任被留在监察院任职。1941年后,历任贵州大学逻辑学教授、长汀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49年后,担任厦门大学先秦文学史等课程。1956年调京,撰述斯里兰卡佛教百科全书有关条目。1976年后任《中国佛教》编辑、中国佛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文学所研究员。工书法,亦治书法理论,著有《书法心里》等。佛教学术著作颇丰,有《因明学》、《中国名学》、《印度逻辑》、《因明论文集》(合作)等。
撰文至此,我忽然想到,去年我和妻子艳汾携犬子由林坚师兄陪同游览厦门的南普陀寺拜谒则悟方丈时,路过寺前石雕三门,门上匾额和石柱上镌刻的楹联正是虞愚书迹,让人为之振奋。
2009年10月27日于不歌楼晨窗
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本文系自由书画谈原创内容,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