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生气,除非你告诉我这些道理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托马斯·哈宾所写。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对愤怒进行了阐释,总结了愤怒对家庭、友谊和事业的消极影响,并挖掘出了隐藏在愤怒背后的扭曲思维,帮助我们识别愤怒出现的原因,能更理性地面对世界。

主观读心术』

不论在两性关系、同事关系、还是亲戚关系中,有句话在吵架时很常见,“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种非常主观的“读心术”,对愤怒的双方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种思维的扭曲性表现在:首先几乎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某个人在想什么,错误的想法只能带来错误的结论;其次它会干扰你的判断,让你朝着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思考;最后当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时,对方很难对你敞开心扉,不愿和你沟通。
不管对方犯了怎样的错误,也不要用“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给对方下定义,要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否则留下的将是一个个解不开的小疙瘩。

『极端理解』

盛怒之下,人们的思维变得窄化,会把对事情或他人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如果把亲密度按照1~10的级别划分,处于“极端理解”状态下的人,眼里只有1和10,没有中间选项。
工作是幸福的或者是毫无价值的、伴侣是真爱或者是毫无感情的、朋友是挚友或者是对立的,“极端理解”渗透进了发怒者大脑里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想法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也很容易让自己钻牛角尖儿。
事实上,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着很多灰色地带。外界的人、事、物并不是要跟你针锋相对,只是没有按照你预想的发展而已。只有理解世界的变化性,复杂性和偶然性,才能不固执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过分概括』

“他反驳了我的观点,是不是没把我当朋友?”
“这点事儿都理解不了,这领导真是无能。”
“为什么不及时回我信息,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类似的“过分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只根据一部分信息就得出结论的人,往往非常敏感。
然而,朋友反驳你的观点,也许是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来对待,帮你纠正想法;领导不是万能的,他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当然也有自己的短板;不回复信息,他可能没有听到、可能在忙,也可能在去找你的路上。用过分概括来理解世界,是大脑偷的懒。只有意识到这种思维扭曲,你才能更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合理评价。

『剪角思维』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人的七情六欲、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和成长经历。一旦矛盾发生后,对方的某一特质被你尽收眼底,这个特质就像从纸上剪下的角,而你的眼里再也看不到那张纸,只剩下一个角。
当我们用这个角来衡量对方时,就会把所有的言行都往这个角上拽。
“看看,他主动回答了经理的问题,他就是这么爱表现。”
“哎呦,他和经理站得好近呐,我就知道他爱套近乎。”
“还在加班啊,他可真是爱表现。”
别人无意识的一个行为,在带着剪角思维的人眼中,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这种情况在愤怒情绪下尤为突出,选择性看待别人,损失的其实是自己,它让我们无法全面立体地看待世界。

 ⑤

『恶化思维』

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大多数人都身处轻微的压抑或抑郁状态。在悲观视角下,我们很容易把事情往严重了想。
“经理今天没理我,是不是我又犯错了?这个月的绩效危险了呀,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他已经6个小时没有回我信息了,他是出危险了还是不再理我了?”
对于这类“内心戏”你是不是有点眼熟?即便没有这么夸张,不少人有时也倾向于把事情往恶化了想。尤其在愤怒情绪下,他们会把小小的不满看作屈辱、把挫折当成灾难,甚至感觉生活没了指望。
对于这种错误思维,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小题大做,自己吓自己,这对我们的人生没有一点好处。
总结一下,愤怒只是情绪的一个维度,它背后居然有如此多的错误思维。如果你不想被情绪绑架,始终带着客观冷静的眼光看待世界,你就得了解上述思维模型,用沉稳打退那些“杞人忧天”的内心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