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核教程 」建立姿态是门手艺活,千万不要小瞧

「 CLAUTO ACADEMY 」
在这个看似通俗易懂但是又极为生涩的系列当中,酷乐会讲述如何准确的感受和描述一台车子的驾驶感受,以及如何听懂别人描述的是什么意思。
该系列目前分刹车、转向、动力、操控四个方面,我们力争把复杂的事情讲简单,把感觉的事情去量化,把随机性的事情系统化。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刹车篇 1 —— 「 硬核教程 」改装刹车好不好,到底应该怎么试?(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刹车篇 2 —— 「 硬核教程 」改装刹车的制动稳定性和舒适性如何判断?(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转向篇 1 —— 「 硬核教程 」转向改装不盲目,哪些细节才是重中之重?(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转向篇 2 —— 「 硬核教程 」转向精准这个简单的小事,居然如此复杂?(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转向篇 3 —— 「 硬核教程 」六大因素,让你的转向不能完美呈现(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动力篇 1 —— 「 硬核教程 」认真讲,如何评判一台车的“ 驱动性 ”?(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动力篇 2 —— 「 硬核教程 」别老弹射,正确测试车辆起步性能很重要(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操稳篇 1 —— 「 硬核教程 」如何像“老司机”一般,将稳定性刻入血液(点击阅读)
▶ 真·车友聊天指南 —— 操稳篇 2 —— 「 硬核教程 」如何测试一辆车的稳定性?
如何准确的感受和描述一台车子的驾驶感受,如何听懂别人描述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我们的车友聚会面基和群聊中常常遇到的麻烦事。有时候我们也能发现,在使用了一些常见的翻译词的时候,事情反而搞不懂了。
比如:有人会将“负外倾角”简称为“外倾角”,在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自己仔细想想,他/她说的这个“外倾角”到底有没有省略“负”这个字。
和熟悉的朋友或和职业者聊天的时候,我们心领神会,不必多言。但在和一些业余玩家及普通爱好者交流是时候,“操控好”、“刹不住”、“动力好”、“不舒服”这些常用却又并不严谨的说法可能就要误导别人了,也难高效沟通。
在此,我们来看一些工程师和职业人士的习惯用词及其含义吧。在我们看车、试车、评车时,这些概念可能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系统的去了解一台车子,也能帮我们更清晰的去向别人介绍一台车子。
内容比较枯燥,并不全面,也并不绝对严格。仅介绍一些可能和个人玩家及爱好者有关概念,供车友们更好的无障碍沟通。
试车有风险,望君谨慎!留得健康在,才能天天开。
欢迎交流指正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述均为赛车改装及赛道驾驶
请勿驾驶非法改装车上路行驶,请勿危险驾驶
在车友的日常聊天中,我们常能听到关于转弯特性的话题 ——
“前边调低一点,后边调高一点,能减少推头”
“过弯速度太快,进弯给了一脚刹车,然后车子直接前轮失去附着力推进草了”
“前驱换了绞牙转向过度怎么办?”
“后驱车改了绞牙避震之后出现了推头刹不住,需要通过改装调教哪方面才能使车子趋向于转向过度?”
“我的车子是前驱车,想给前轮用高性能胎,后轮用普通轮胎 这样来使前轮抓地力远大于后轮,这样可不可以增加极限或者抵消转向不足的趋势?”
转弯特性或者说是操控特性,确实是我们玩车的一大乐趣之一,也确实是不容易精确控制的问题之一。在此,我们再来从基础原理上看看这个问题。
 俯仰建立的过程 
“低头严重时要调大前压缩阻尼,调小后回弹阻尼”。
以我们对车子的理解来说,这中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整。车子姿态变化的过程和最终所达到的结果同样重要。
以全力减速来说,车头下俯是有个过程的,并非只有正常和最低两种状态。
车头下俯随减速度、随时间等因素的变化曲线也就有了很多种形状。有些车对减速G值更敏感一些,有些车的车头俯仰随时间的变化更明显一些。
 附着力变化的过程 
从整车的动态特性来说,在载荷变化、侧倾建立、俯仰建立的过程中,一旦后轮在某一时刻出现了附着力不够用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转向过度等相应的倾向。
很多时候,一旦在初期出现了转向过度的情况,即使随后后轮的可用附着力又增加了一些,也难以让车子再重新回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了。
 侧倾建立的过程 
经过调试,如果车子在长距离弯中,车头和车尾的侧倾最终能稳定的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数据上,但侧倾建立的线性(随车速、G值等)和响应(时间延迟)不合理的话,很可能在车子还没达到最大侧倾时,就已经出现不好的状态了。
此时,你可能会感觉车子在进弯阶段的极限很低,不容易感知是否接近极限了,留给你的控车窗口也很小。其实,如果能将线性和响应调好的话,你很可能会发现:这台车子的极限远高于此。
很多时候,在侧倾达到极限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车子还会有一些不稳定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单独考虑在接近弯中可能达到的最大侧倾前,该如何让侧倾更柔和的接近并保持在极限,而非在极限附近波动。
如果波动严重的话,你感受到的可能是这台车子一旦到了侧倾极限,就很难控车、救车了。
车子前、后的侧倾并非必须严格按角度或按百分比同步的,响应(时间延迟)也并非要完全一致。如果前部侧倾的初始响应比后部侧倾的初始响应快很多的话,可能你感受到的会是进弯时车头侧倾下沉,车尾基本稳定。
此时外侧前轮的载荷增加了很多,容易出现过载、转向不足等情况。如果你依此认为车子转向不足了,进而更多的松油门的话,就有可能让松油减速和车尾的侧倾同时发生。
车尾侧倾比车头的侧倾更晚一些开始增加,增加时正好又是松油载荷前移,此时车子很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转向过度倾向,进而需要你立刻进行反向控车,甚至是救车操作。
所以在调减振和四轮数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车子最终稳定后的轮荷等情况,也要考虑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前的变化过程。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要让前、后轮的附着力始终处于较为合理的比例上。在头脑中建立时间轴,以动态过程和积分的概念思考这个问题会更有效一些。
 侧倾极限附近 
在长距离弯中,车子会在所能达到的或实际达到的最大侧倾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在接近这个最大的侧倾角度前,有些车子的侧倾变化率是比较柔和减小至0并最终维持在最大侧倾角度的,有些车子是保持之前的侧倾变化率,在达到可以稳定住最大侧倾角度后又超出了极限一些,再回调至最大侧倾角度。
如果你的车子在达到最大侧倾时会超出极限一些的话,那就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去接近最大侧倾,记住车子的动态过程,试着在达到最大侧倾前提前修正控车,并养成条件反射。
否则的话,在达到侧倾极限时你的操作就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或不准确的,你会感受到这台车子一旦达到极限就救不回来了。于是,你就会在比赛中有所保留,不敢轻易以极限状态进弯,进而影响成绩。
如果你是初次尝试一台车子的话,也注意这一点,特别是别人说了这车不好救的时候。最好问问他/她,这台车在达到极限时具体会出现什么问题,他/她是如何救的,结果怎么样。
 More 
今日日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