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了青铜器里的大项 ——食器中的鼎、鬲、簋、甗、盨这些青铜食器中的重器,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体形较小的簠、敦、铺、豆、盂、盆、釜、俎、匕、镬。
这些较小的青铜器,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碗碟之类,是真正的贵族吃饭时的餐具,不是完全属于礼器,一般不参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我们可以从这些带着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气息的青铜器去了解和感受我们祖先的日常生活,去感悟祖先们的生活情趣和情感。簠(fu):又称胡、瑚。簠的形状为长方形,侈口短足,上下形状大小相同,打开可分为相同的两件器皿。西周晚期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主食。
敦(dui):由鼎和簠两种器型结合演变而来,整体基本为椭圆球形,上下对称,各有三足,和簠的功能雷同。敦出现在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后期至战国晚期绝迹。
铺:类似于豆,器腹为直壁浅盘,边狭而底平,圈足矮而粗,且多为镂空,出现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豆:类似于铺,上部为圆口盘,中部为细长束腰柄,大多有盖,西周时期的都较矮,盘较浅,春秋以后的豆柄较长,盘较深。豆出现在商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盂:也可盛水、盛冰,常与簋配合使用,比簋大,如盛饭的桶。盂的器型大而重,多为圆口圆足,深腹内敛,个别有盖或者为方型。盂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逐渐消失。
盆:盆和盂类似,平底无圈足,有两耳,多为圆形侈口折肩敛腹。主要用于盛饭食、盛水和盛冰。
釜:煮食器,腹部广而深,有双耳,一般悬挂于火上煮食品,多用于野外,比如行军。釜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
俎(zu):切肉或放置肉食的案几,案面为微凹长方形,有四足,也用于礼器,祭祀时盛放猪羊等牺牲,流行于西周时期。
镬(huo):也称为镬鼎,周人除鼎之外的专门用于烹煮大型肉食的大锅,也用于处刑,称为烹刑。
匕:古人用于取食物的匙,匕一般为桃叶形,前端尖而薄,有直柄和曲柄。多流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
关于青铜器中的食器就为大家介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