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季秋的心情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季秋的心情
温国兴
在北方,春天和秋天都比较短暂,虽然春秋两季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是各占有六个节气,但从气象学上来看,冬天差不多占有半年的时间,夏天则有三个月,春秋两季也就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过了寒露节气,还没到霜降,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过了寒露,天就一天比一天冷了,再过些日子,过了霜降,基本上就是冬天的气象了。一场星星点点的小雪带来了强劲的冷空气,夜晚的气温降到了零下,早上街道边上的积水会结上一层薄冰。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了,呼啸的北风将落在地面的黄叶刮起来胡乱地飞舞,似乎找不到归宿,秋风扫落叶的景象给人带给人无限的惆怅,油然而生的感伤是可以理解的。
可能古时候南方也比较冷,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正是“时维九月,岁属三秋”,也就是季秋,大约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文中所描写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景象与当下十分契合。而古代的北方冬天可能比现在来的还要早些,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天八月的时候就下雪了,而我们这里现在是农历九月中旬,还没有下雪。诗人的心情因这天气而感到压抑:“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雾万里凝。”杜甫的诗《登高》把秋天愁苦的心情吟咏到了极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喝酒的心情被秋天的景象冲淡了,不得不放下酒杯,原本清冽的酒也显得浑浊不堪。秋天让人容易感伤,情人在这个时节分别感伤尤甚,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穷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千金崔莺莺相爱,但门第不般配,遭到老夫人阻挠。老夫人要他必须去考取功名,才能成全他们的姻缘。此时正值深秋,景色凄凉,崔莺莺送他到十里长亭,离别之苦可想而知。作者用一段《端正好》将两个人的心境描绘出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段已经成为描写情人送别时的经典。
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很容易被作品中描述的秋天情景所感染,让我们也不自然地产生一种感伤的情绪。但仔细想一想,其实那都是文人刻意将情与景融合起来的情绪,在我们普通民众看来未必当真。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是农民在秋天收获喜悦,今年的年景不错,粮食丰收,政策给力,虽然有蠢蠢欲动的新冠病毒伺机卷土重来,怎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就如同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描述的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在全国人民的强大攻势之下,凶恶的病毒只能宵遁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安澜的社会环境,心情之好是无与伦比的。我常说,我们这代人赶上好时候了,我们不应有愁也不应有伤,即使在这样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我们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样是在深秋时节,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写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内忧外患非常严重的时期,毛泽东以他特有的乐观情绪,以景带情,抒发出一位革命家的豪迈的、博大的胸怀。
一样的光景,不一样的心情,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怀。我们要学毛泽东,无论处于何等艰难困苦的时候,都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何况我们所处的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环境和蒸蒸日上、繁荣兴旺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悲秋”。在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节,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毛泽东的成功和伟大,不正是源自于他的这种博大而豪迈的胸怀吗?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