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仗

生活中每一段经历都有相像的地方,今天刚好看到一个老师发来一段文字,一下子引起了共鸣。

“孩子拿回试卷,考差了,切记:得和孩子一起打败分数,别和分数一起打败孩子!”

怎么样?很多人刚看到这一段会不会哑然失笑,可笑吗?看上去很好笑,太多的家长,做的事情,就是分数那么低,真是丢人,怎么会考差呢?不努力,不认真!各种标签在脑海中浮现,有吗?

是的,很多家长会和分数一起来打败孩子,一股脑的情绪发泄,贬低,斥责,总觉得孩子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花一点功夫在学习上都那么费劲,整天就知道拿着手机玩游戏,看小说,刷微信,聊QQ,分数能高吗?

停。。。。

把上面的这些统统抹掉。

你希望孩子能提高吗?没有那个父母愿意看到孩子一直都考不好,一直都在那个低迷的状态。可是,上面的做法能把孩子从水坑里拉出来吗?

是的,站在孩子的身旁,一起来打败分数。这话听上去有些过于直接了,但是一语中的,说到了要点。

你和我是一国的!你有没有让你家孩子生发出这样的感觉。不管我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妈我爸和我是一国的,我是安心的,我的一切状态都是暂时的,有没有?

小时候,我家孩子很不喜欢写作文,也不喜欢背古诗,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拿过来硬生生的东西都是枯燥的,因为困难很明显摆在那里,他也曾因为古诗难背而述说过那些诗人真的是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把诗写得那么复杂,晦涩呢?(其实在不懂诗的意境时,的确很容易心里生发出厌烦),这几天在读尹建莉老师的书,发现尹建莉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陪伴孩子,一点点培养她的兴趣,作为妈妈一直出现在孩子的环境,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给予和帮助,更是在思想上总是引导和关注着孩子,内心深处永远都是一种充满关心的爱,洋溢在孩子的周围。

在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并不太懂什么教育,什么心理学,也学着别人买了很多早教的卡片或者电子笔,花了不少钱,东西往那里一放,就想着孩子自己可以慢慢地玩,慢慢学,可以发现孩子玩的不多,后来请教销售这些益智的人员,对方说,得家长带着孩子玩,那时候并不能领会家长带着孩子玩时,一个家长所能付出的真正要涵盖的所有内涵,只是拿出一个卡片生涩地给孩子讲,也就是单项的去教孩子,并不关注孩子他的注意力和兴趣,所以,说到底所有的教育工具,缺乏了人和人之间双向的交流,都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

再说到,有一次孩子六一儿童节,恰好世纪公园在搞活动,然后参加一些游戏,我们当时就忙着让孩子参加游戏,然后急着让他拿着小卡片去找老师画对勾,然后好换成奖品,然后就再玩另一个,以此类推,一上午结束,就回家了,好了,我们也陪着孩子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可是,是这样吗?

我注意到,有一个爸爸,孩子当时再1、2、3、4、5、6、7跳格子游戏,孩子总是跳错,他就让孩子一直跳,然后,笑盈盈地等在一边,不着急,不慌,看孩子想玩哪一个,就到哪里,而我们当时在旁边看到孩子做的不对,赶紧拉着孩子告诉他怎么做,然后做完好走下一个程序。

变味了,是的,我们的教育有些变味。

等我意识到这些时,没想到孩子一转眼长大了。

还好,生活中也有慢慢摸索的机会,只要你想调整自己,你一心向学。

说回到孩子写作文的事情,从一开始不会写,到后来他慢慢地构架思路,再到每写一篇作文,我们一起慢慢品读,然后把里面特别好的地方,反复咀嚼,告诉他那个地方好在哪里,不断地激励他,这让他的文字充满了灵性和幽默,或许他的作文因为阅读还达不到一个大量的水平,欠缺一定的宽度和高度,词汇也有些贫乏,但总体说来他的作文表达的思路还是很清晰,而且也有他自己的独到的想法。

再说到孩子考了差的成绩,孩子不至于一直都很差吧,只要家长有所关心,不是说关心成绩本身,而是关心孩子,比如今天读书,尹建莉老师讲到一个高二孩子的父亲,孩子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也缺乏探索精神,这个爸爸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找家教,而是自己也开始钻研这个题,毕竟现在孩子的题比较深了,他非常诚恳地请教孩子,孩子也给他讲,遇到都不会的,孩子就去请教老师,或者别的同学。慢慢地孩子就有了兴致,也喜欢探索了。这个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父母对孩子关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相信在这里,父母和孩子觉得可以打败分数的。

生活就像一场打仗,一不留神,我们就把敌人搞错了,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经历的风雨,都是我们的敌人,它可能把我们击垮,也可能让我们更加强大,在这个风雨,切记不要搞错了,你要面对的敌人是谁。

养育孩子,是一场良知唤醒良知的战役,与其说我们通过我们的良知唤醒孩子的良知,不如说,孩子通过他的各种表现,来叫醒我们内心的良知,以此来唤醒孩子内心的良知。

再来打败真正的敌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