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类推
很多时候,当人们不掌握某个行为的原理,就进行朴素的类推,就会有很迷惑的效果。
小时候,每次摔打淤青,妈妈会用活络油对着淤青处一顿揉。痛当然是痛,但妈妈说,痛了才能好的快,淤青揉散了之后就没事了。
这说得当然也不能说有问题(当然读者们切记24hr之内要冷敷不要揉搓),但长此以往,加上其他各种似有联系的名人名言(类似卧薪尝胆啥的),我竟在下意识里面建立了一个观念——痛了就会好。
从此以后,运动肌肉酸痛了,落枕了,淤青了,我就习惯拉伸痛处,揉搓淤青,很用力那种。这处理方法不能说全错,但显然鲁莽且暴力。而且每次拉伸的痛感带来的此后的缓释感让人误以为真的有效果。结果自然是有时候(甚至是多数时候),只是加重了病情。
再到后来,我慢慢理解了淤青的原理,知道了肌肉在痉挛状态不能硬掰(否则后果可能真的很严重),我才忽然觉得,过去的类推竟然是个如此迷惑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这种类推不仅被长期用在了身体上,我内心也已经被潜移默化。比如,我可以在现实困难很大的时候,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让我的内心获得解脱,认为现在的痛苦,都会在以后获得回报。
这大概就是,我自己pua了我自己吧。
再后来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类似的迷惑类推更常见地出现在教育上。我发现我们文化里有个根深蒂固的“痛久了就会了”的想法。
孩子不太善于交际?练!孩子学习感到很痛苦、学不会,练!
一次次把孩子扔进人堆,推上舞台,不断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仿佛这样就能逆转物理定律似的。这说起来,就像在说每天对自己开一枪,久而久之就能免疫子弹。
所以,凭啥?
在一些领域,人们已经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迷惑之处。比如,过去遇到抑郁症,治疗方式是强行交际,遇到同性恋的孩子,处理方式是打。慢慢的,大家发现还是专业心理医生才能解决问题,或者其实根本没有问题。
但这种朴素且迷惑的情况还是大量存在的。而很糟糕的一点是,这种做法是很难得到纠正的——好多传统心态,就是证伪了也无法让当事人相信。这常常成为代沟的体现形式。
嘛,无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