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团队 研究CTA薄层MIP检测血栓强化征象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最新成果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发表研究文章《Visualization of Thrombus Enhancement on Thin-Slab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of CT Angiography: An Imaging Sign for Predicting Stroke Source and Thrombus Compositions》(运用CTA薄层MIP检测血栓强化征象以用于预测急性脑卒中发病来源及血栓成分)被《Radiology》杂志接受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魏黎明主治医师,朱悦琦副主任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李跃华主任医师。
目前介入取栓术已成为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不同TOAST分型的卒中患者接受取栓术后的存在不同的临床预后。一般而言,心源性卒中通畅有较大的血栓负荷量,较差的侧枝循环,但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而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特别是原位狭窄病变开通成功率偏低。因此是否能够通过影响征象准确辨别急性脑卒中来源能够帮助神经介入医师更好的理解发病原因,准备更合适的手术方案。
CTA是目前用于检测脑血管闭塞部位及侧枝血管评估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而CTA薄层MIP技术则可以更好的显示复杂的血管走形以及小的软脑膜血管,并可能够更好的显示侧枝血管情况。当运用薄层MIP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病例时,我们发现在部分病例中薄层MIP能够显示强化后的血栓,并通过所显示的血栓勾勒出闭塞血管形态。因此,我们研究不同TOAST分型的病例中出现血栓强化征象的概率以用来预测卒中发病来源及血栓成分。
图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栓强化征象阴性(A)和阳性(B)示意图。 (A)72岁男性患者,出现左侧偏瘫及右侧凝视。薄层MIP(黄色箭头),常规MIP以及三位容积重建(白色箭头)上未检测到血栓强化征象。(B)68岁男子患者,出现左偏瘫和嗜睡。薄层MIP(黄色宽箭头)上显示血栓强化征象,而在常规MIP和三位容积重建(白色箭头)上都未检测到。
图2. (A)血栓强化征象阳性和阴性血栓的H&E染色。与血栓强化征象阴性血栓相比,阳性血栓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微孔。(B)三角图显示三种主要血栓成分: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分布。(C)对血栓的病理切片研究显示,来自大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中含有大量的广泛分布的红细胞,并伴有较少的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而心源性卒中病例中取得的血栓则具有更多的纤维蛋白/血小板及较少的红细胞。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我中心共在80%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中(119/148)发现血栓强化征象(图1),根据TOAST分型,血栓强化征象在心源性卒中以及隐源性卒中病例中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型病例,根据以往的研究报道,大部分隐源性卒中属于心源性卒中,我们可推断出血栓强化征象可以提示急性卒中的发病原因属于心源性这一结论,敏感性达到94%,特异性为71%。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术中所取出的血栓HE染色,发现具有血栓强化征象的血栓通常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以及较低的红细胞成分(图2)。
综上所述,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可以运用CTA薄层MIP技术检测血栓强化征象,并可将其作为一种可靠手段来预测卒中血栓来源以及血栓成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