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海参(海趣6-7)
捡海参(海趣6-7)
6捡海参
大连四周的海里全有海参。只要你能潜到水底,在暗礁边缘的缝隙里,就会发现一个个肥得像小胖猪似的海参,懒懒地躺在那里。你用不着什么技巧,只要抻手捡就行了,所以海碰子的行话叫“捡”海参。
生物学家说海参以贝壳碎渣、硅藻及极微小的螺类等沉积物为食。但老渔人说海参就是海里的蚯蚓,靠吃泥沙生存。这家伙厉害呀,能将黄色粗糙的泥沙吃下去,排出细腻的黑淤泥,成为养育海藻的肥沃养料。
然而,看似老实的海参,也有奇特的本能,尤其是危险突袭而来,它有着高超的逃跑花招。当大鱼的尖牙利齿即将咬住它时,竟然能猛地将肚子里的胃肠喷射出来,借着喷射的反作用力,逃之夭夭。大鱼却以为飞射而出的胃肠就是海参,一口咬住,得意洋洋地觉得捕获成功。此时海参早就躲进礁石缝隙里,并能再生出一套完整的胃肠。但对我于我们人类,海参这个小把戏就没用了,喷射的反作用力再大,也不会超过一米远,所以,还是乖乖地成为我们手心里的俘虏。另外,海参行走的速度太慢,更倒霉的是它总会在沙土上留下清晰的足迹,沿着一道道弯曲的足迹,你会轻易地找到它的藏身之处。
海参还有着奇妙的反抗能力。一旦被我们抓到干燥的岸上,它首先它以“壮烈牺牲”的姿态将自己溶化,变成稀溜溜的粥状,以这种“化学式的自杀”来麻痹你。粗大的海参一旦变成这种半稠的液态,你的网兜眼儿再小,它也会“溜”出去逃走。而一旦逃走,它就会迅速地恢复原来的体态。
但我们早就从老海碰子那里学来招法,只要将稀溜溜的海参抓起来朝礁石上狠狠地摔打几下,这家伙立即就变得“棒棒硬”,我们趁机用刀将海参的胃肠剐出来,放慢它的溶化速度。而且我们还要赶快回到家里,用沸水将海参煮几个开,拌上粗粒海盐淹渍几天,“杀”掉它身上的大部分水分。最后再拌上草木灰曝晒数天,制成干海参,这样可以放到过年再慢慢享用。
不过,煮海参的铁锅绝对不能有油腥,得用碱水刷干净,否则这家伙就会彻底地溶化成一锅稀粥,让你全功尽弃。由于女人手上皮肤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化妆脂粉,所以她们动过的海参,几乎百分之百地完蛋。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误以为女人不吉利,在加工海参时,对所有的女人都视为大敌。后来才明白这是脂粉的作用。
越是凶险的暗礁,海参的个头越大;越是冰冷急湍的海流,海参的质量越高。我曾在飘着雪花的初冬,到金石滩(当年叫满家滩)下水。由于气温下降,海参都从藏匿处跑出来晒太阳,清澈而凛冽的海底闪烁一片海参的花刺儿。啊哈,发财了!于是我绝对发了疯般地扎猛子,一个潮流下来,擒获将近一千头海参。用今天的价钱计算,可以卖到N多万元。也就是说几个小时就能拼搏到一部长篇小说的基本稿酬。
当然,这里有拼搏二字,那可是真正的拼搏。当你憋着一口气量,赤身裸体扎进冰刀般的浪涛里,体温与砭骨般海水百分之百地撞击时,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正是海参给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坎坷的人生之路决没有什么轻松和捷径,也决没有什么运气和侥幸。为此,我得到的,心安理得;我得不到的,从不妄想。
7揪扇贝
在蓝色的大海里,桔红色的扇贝显得格外漂亮。它们也像牡蛎一样牢牢地附着在礁石上,但形象比牡蛎生动多彩,远远看去,像粉红色的珊瑚丛。因为扇贝与礁石紧紧地长在一起,你必须用力地往下揪才能获取它,所以,用海碰子的行话说,就是“捡海参,捉蟹子,抢(铲)鲍鱼,揪扇贝”。
扇贝非常喜欢洁净,总是选择水流湍急清澈的地方,微微张开两扇粉红色的壳,守株待兔般地吸着水流漂来的营养。奇特的是每个扇贝里都有一个小寄生蟹,这小蜘蛛一样的小东西靠吃扇贝体内分泌物过活。但它也不白吃,因为扇贝是个十足的傻瓜,只知道张着嘴进食,却感觉不到敌人进攻。小寄生蟹就充当了哨兵,一旦发现有敌情,就立即报警,使傻呼呼的扇贝迅速关闭贝壳。可对于聪明的人类来说,这却是个致命的缺点。当我们潜进海里,听到一片吱吱嘎嘎的声音,就立即明白,这是扇贝不打自招地报告它藏匿的位置。
由于扇贝愿意群居,所以当你发现一个扇贝,很快就会发现一大批,一个挨一个地排在一起。扇贝本来以鲜味出名,那里面的小寄生蟹就更是鲜上加鲜。记得当时,我们只要是揪到扇贝,出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抠里面的小寄生蟹,然后放到嘴里嚼,那滋味绝对比扇贝还鲜一倍。
有一次我扎猛子,发现水下一个大礁石上长满了桔红色的扇贝,惊喜得几乎在水下笑出声来,我一猛接一猛地扎个不停,所有的网兜都装满了战利品,但礁石上依然密密麻麻地一片桔红色。
夜里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准备好更大的网兜,第二天再找来几个海碰子伙伴一起下水,准备大干一场。但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礁石却空荡荡的一个扇贝也没有。大家都气坏了,认定是我撒谎。后来一个老海碰子告诉我们,扇贝有奇特的逃跑能力,尽管它像牡蛎那样结结实实地长在礁石上,但当发现危险时,却会自动断开连接,两扇贝壳一张一合地扇动,借着水流的浮力逃走。
后来我们果然发现,平日里死死长在礁石上的扇贝,会从这个礁石上飞到另一个礁石上,那两扇桔红色的壳真就像小鸟展翅飞翔,动作还挺优美呢。有时,拿到岸上的扇贝,偶然也会突然扇动两个贝壳,“咔达咔达”地在鹅卵石上蹿出一二尺远。看着它那奇特而无奈的逃跑动作,让你又惊讶又可怜。
扇贝最大的特点就是洁净,只要海水里出现污染物,它就立即逃走。所以打渔人拿他当监视海洋污染的哨兵,只要没了扇贝的影子,你就明白,这里的海“脏了”,有危险了。但人类太喜欢吃扇贝这种海鲜了,所以就发明出豢养扇贝的方法,把它们装进一串串小笼子,漂浮在海里。如同鸡鸭关在栅栏里一样,有翅也无法逃跑。为了让扇贝长得快,抗污染,人类当然会发明营养丰富的“饵料”,并像喂鱼那样地定时喂养,你就老老实实地长肉吧。
无论城里还是渔村的饭店,餐桌上永远堆满了鲜美的扇贝。人类将扇贝关在笼子里,确实是个聪明的办法。然而扇贝毕竟有着洁净的本质,一旦海水有什么污染,就会逃到更洁净的海域躲避。可关在笼子里的扇贝却只能像囚徒,忍受着病害或死亡。但人类太聪明了,最终发明出更高级的“科学饲料”,让扇贝在多么污染的海水里也死不了。问题是扇贝死不了,那人吃了死不了的扇贝,也死不了吗?……
一个特爱吃海鲜的老海碰子对我说,他现在只能吃这样的扇贝了,说完却幽默地加了一句,说他“目前还没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