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刚刚在中国版块加了个专栏!你猜它叫啥?
即将推出的新一期《经济学人》比较特别,它是创刊 175 周年纪念版。封面图片中 1843 与 2018 工整排列,下面附上小字:A manifesto for renewing liberalism. 这期的内容中也有特别的 Essay,讨论现代视角下的自由主义。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经济学人》为中国板块加了个专栏。
从 1843 年 9 月创刊,《经济学人》一直都在关注着中国。1845 年它刊出了第一篇有关中国的封面报道;2012 年单独的中国板块上线,上一次以此方式被单独列出的国家是美国,时间则是 1942 年。
2015 年,《经济学人》首次以非英语的语言发布内容,推出了中英双语刊物《商论》。现在再为中国开一个专栏也是顺理成章。
那这个新专栏叫啥名呢?欧洲板块的专栏叫 Charlemagne,亚洲的叫 Banyan,美国叫 Lexington,英国叫 Bagehot,中国叫啥好呢?
入乡随俗,《经济学人》给它起的名字是:Chaguan。
你可能一下子没反应过来,Chaguan 是啥?其实就是“茶馆”的拼音......
负责专栏的作者是目前《经济学人》北京负责人 David Renne,从 2007 年,他先后写过欧洲专栏、英国专栏和美国专栏,阅历丰富,角度独特,建议今后多多关注。
在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David 解释了为什么取名为“茶馆”,从成都茶馆历史聊到老舍的《茶馆》,最后落脚在了国家控制和言论自由,很有意思。
茶馆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三教九流和吃瓜群众们在这里喝茶、吃食、看戏,高谈阔论或者八卦小道消息...... 悠哉的很。不过到了 30 年代初,精英主流和政府开始批评茶馆生活,认为那是不思进取,浪费时间,不爱国。再后来政府对茶馆有了更多管制,许多茶馆开始贴出“莫谈国事”的提醒,以免招惹麻烦。
David 认为茶馆是个 "public place yet not state-controlled",他把专栏做成精神茶馆,自己做茶博士,烧水沏茶,让客人们好好聊聊天,有那么一会儿的民主和自由。
在我的东北老家,茶馆一般都是用来打麻将。我开脑洞想,如果 David 在东北呆段时间,会不会把专栏改名为 Zaotang...... 多接地气儿啊!
你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