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这样爱孩子
读中学的时候,英语课本中讲了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的是:爱因斯坦每天下午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玩,因为小女孩总是找爱因斯坦玩儿,女孩的妈妈好奇地问爱因斯坦:你们在一起玩什么呢?爱因斯坦说:她给我带来甜馅饼,我给她做数学作业。
当年,这个简单的故事,通过教学被湮没在繁杂的英语单词、句型、语法等知识之中,谁也没有在意故事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才体会到,爱因斯坦是多么爱那个孩子呀!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小女孩之间,那种超出世俗理解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的交往趣味儿,是多么珍贵呀!
最近,读到由担任过爱因斯坦27年的秘书的海伦·杜卡斯,和爱因斯坦的合作者巴纳希·霍夫曼编选,由李宏昀翻译的《爱因斯坦谈人生》这本书,对爱因斯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书中编选的是爱因斯坦写给别人的书信中的片段,每一个片段之前先交待了写这封信的背景。从中读到一个有爱心、有情趣、有态度、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爱因斯坦,常常被他深深地打动。我想写系列文章,把那些让我感动的书信片段、以及我的读后感分享给读者。第一篇就叫就《爱因斯坦这样爱孩子》。
俄亥俄州一位五年级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在得知人类也属于动物界时,都感到震惊。他建议学生给伟大的学者写信征求意见。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信,他于1953年1月17日,作了这样的答复:
亲爱的孩子们:
我们不应该问“什么是动物?”而应该问“我们称之为动物的是什么?”我想,当一件事物具备如下特征时,我们便称之为动物:它必须吸收营养,它从与自己相似的先辈繁衍而来,它生长,它独立走动,它到一定时候就会死亡。因为这样的理由,我们把昆虫、鸡、狗、猴子都称为动物。那么人类呢?用上面的方式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然后你们就可以判断把人类称为动物是不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爱因斯坦的答复多么智慧!如果问“什么是动物?”答案就是具体的列举,把人和其他种类的动物一样列举作答,确实让灵长类的人接受起来感到别扭。但如果归纳一下动物有哪些共同的属性,把人归为动物就比较好接受。爱因斯坦巧妙地把问归类的结果,换成归类的理由,有了理由再归类,就自然而然了。
爱因斯坦的答复又是多么用心!作为权威,他没有简单地给孩子们一个是或否的结论,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不仅回答了一个问题,还教孩子们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爱因斯坦如此认真地对待孩子们面临和一个常识的问题,他就是这样爱孩子!
英国一所学校的“六年级协会”于1952年2月25日,写信给爱因斯坦,兴奋地通知他,协会一致推选爱因斯坦担任会长。还说,这一职位无须承担任何义务,组织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设立会长的规定。但是他们感到,爱因斯坦会喜欢这个结果,因为这是协会对爱因斯坦伟大工作的承认。
1952年3月17日,爱因斯坦给协会的孩子们写信,答复如下:
作为一个曾经的教员,我非常乐意接受贵协会对我的任命,并为此感到自豪。尽管我是个老吉普赛人,对于受尊敬的事物有那么种由来已久的倾向——你们懂的。然而我不得不说,对于你们事先未经我同意就作此项任命,本人略感困惑(倒也不是大不了的困惑)。
有很多封信告诉我,爱因斯坦对很多的大学、机构送上门的头衔是不当一回事的,而对这个小学协会的“头衔”却自称“非常乐意”、“感到自豪”,这显然不是他的本意,那其实是对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法的配合与尊重。
如果仅仅因为尊重而一味配合,没有自己的态度,那就不是爱因斯坦了。他调侃自己是老吉普赛人,对于受尊敬是乐意的,一句“你们懂的”,我仿佛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略带调皮的笑:你们不是以为我会“喜欢这个结果”吗?接着他笔锋一转,说不得不说的“略感困惑”。他委婉地告诉孩子们:你们错想我了!但他还是那么体谅孩子们,在括号里补充“倒也不是大不了的困惑。”
这段书信写得诚恳而又艺术,他细致地呵护孩子们的天真,又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就是这样爱孩子。等孩子们渐渐长大后,他们会理解爱因斯坦的良苦用心的,并为此而感动。
有一位小女孩的母亲,代替小女孩向爱因斯坦提了一个口头问题。1951年6月19日,爱因斯坦给小女孩写了一封信,说道:“地球已经存在了十亿年有余。至于它何时终了,我的建议是,等等看吧!”信上,他加了个附言:“送上几枚邮票供你集邮。”
从爱因斯坦的回信中可以推测,那小女孩提的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爱因斯坦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口头上对小女孩的母亲回答了事,而是郑重地给小女孩写了一封信。
和一个小女孩谈地球会不会灭亡、什么时候灭亡的问题,肯定说不清楚,爱因斯坦幽默地说“等等看吧”。这轻描淡写的答复,特别能安定人心,说明那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那几枚邮票也意味深长,地球亡不亡我可不那么在意,你喜欢集邮这件事情倒是值得关心的。眼前有这么有趣的事情要做,想那些干什么呢?
我想,小女孩看到那几枚邮票,一定忘记了自己担心的那个问题。爱因斯坦虽然没有给小女孩一个确定的答案,但他把小女孩从那个担忧中解救了出来。他就是这样爱孩子。
一次,爱因斯坦家里来了亲戚,但亲戚家里一位有趣的、8岁的女孩伊丽莎白·莱,没有同家人一起到爱因斯坦家做客,没有见到爱因斯坦。为此,她很不高兴。得知情况后,1920年9月31日,爱因斯坦给伊丽莎白·莱寄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写道:
亲爱的莱小姐:
爱尔莎告诉我,你很不满意,因为你没有见到爱因斯坦叔叔。我把他的模样告诉你吧:苍白脸,长头发,肚子有点鼓。走路挺笨拙,嘴里叨雪茄——假如凑巧有雪茄的话——口袋里揣着笔,要不就拿在手里。不过,罗圈腿还不至于,肉瘤也没有,所以他还挺帅呢——起码他手上不像丑八怪那样长满了毛。因此,你没能见到他,确实是个遗憾。
致以热情的问候!
伊丽莎白·莱一直保存着这张明信片。爱因斯坦如此传神而又俏皮地为一个小孩子画了一张自画像,来安抚她的失落。他就是这样爱孩子。这份善意与幽默,将成为一个孩子心灵长久的滋养。
一位学生从南非寄宿学校、给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写来一封天真可爱的信。来信中说:“我多年前就该给你写信了,可是我竟不知道你还活着。我在历史方面很糟糕,我以为你生活的年月大约是18世纪呢。我多半是把你跟伊萨克·牛顿什么的搞混了。”接着他说了他和朋友对天文学的兴趣、及晚上为观察星象逃出学校,被学校管理者逮着的事情,还有自己对弯曲空间的困惑。
1946年8月25日,爱因斯坦给这位学生回信说:
亲爱的马斯特:
感谢你7月10日的来信。为我至今还活着一事,我不得不表示歉意。不过这事是可以补救的。
至于“弯曲空间”什么的,不用担心。将来你会懂得,这是空间所可以具备的最为简洁的形态。在这里,“弯曲”一词的含义和它在日常语言中并不相同。
希望你和你的朋友将来的天文学研究再也不要被学校当局的耳目发现。大多数好公民都是这样看待政府的,而我认为这态度是正确的。
收到爱因斯坦的信后,这位学生欣喜若狂。由于她的名字,爱因斯坦误把她当作男孩,她于1946年9月19日又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女孩,我一直对此感到遗憾,但事到如今我已经多少接受现实了。”在信末她写道:“我得说,当我得知你还活着的时候,我可没有失望哦。”
爱因斯坦回复到:“我并不在意你是个女孩,但关键是你自己不要在意。在意这个可没有道理。”
爱因斯坦这两封信里,用风趣而又善意的调侃,拉近与学生与自己的距离。又用简单的解答,告诉学生眼前的未知将来会知道,不必困扰。还用明确的文笔,鼓励学生进行天文方面的研究,表明自己对管理者所持的态度。平和而又平等。当他得知写信的孩子是位女生时,他的回答又温暖,又精辟。这让这位爱天文的女孩得到多大的鼓舞啊!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爱孩子。
有一封信的背景编者也不知道,说是可能是某个人口头请求的结果。意思是某个人口头上请求爱因斯坦给过圣诞节的孩子们写封信。爱因斯坦写道:
亲爱的孩子们:
我想像你们在圣诞灯光的照耀下济济一堂欢庆佳节时,欢乐之情油然而生。请想一想你们为他庆祝生日的那个人的教导吧。这些教导是如此简单,然而近两千年来它并未大行于世。请学会从别人的幸福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幸福,而不要通过同类相残的冲突来获取幸福!只要你们心中能够容下这一点天良,你们生活的重负就会变得轻松,起码会变得容易忍受;你们就会耐心而无畏地找到生活之路,把欢声笑语带到四面八方。
这封信告诉孩子们,过圣诞节不只是欢乐的事情,还可以想一想圣诞老人的一些教导,因为为他过生日这件事情在大行于世,而遵循他的教导却并没有大行于世。他让孩子们从中体会节日的更高层面的意义,也是爱更高层面的意义。
后面的话都是至理名言,写得诚挚而又漂亮,它们一定能照亮那些读到这封信的孩子们的心、甚至照亮他们的未来。事实上,它们通过这本书还有其他的传递方式,照亮了更多人的心和人生。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爱孩子。
爱因斯坦爱孩子,孩子们也热爱爱因斯坦。
1953年3月,纽约某小学5年级学生得知爱因斯坦不仅健在,而且快要过76岁生日。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3月10日给爱因斯坦写一封信,对爱因斯坦表达生日的祝福,还给爱因斯坦寄去一枚领带别针和一套袖扣作生日礼物。
3月26日,爱因斯坦给学生们写了回信:
亲爱的孩子们:
感谢你们给我寄的礼物与祝贺。这礼物给我恰当的提醒:今后该穿得稍微讲究一些啦。说实在的,领带和袖口对于我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
爱因斯坦一向不修边幅,他领会了孩子们的心意,表示今后该穿得稍微讲究一些,让孩子们觉得他对自己的礼物是多么珍视。那最后一声感慨,读来有些心酸。因为,写了这封信不久,爱因斯坦告别了人间。
这本书中,收录的爱因斯坦给孩子们的信还有不少,都是孩子们向他咨询一些自己面临的问题。爱因斯坦非常重视孩子的问题,在回答大一些的孩子职业选择、学习困扰的问题,他的态度比较严肃(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分享),但他的回答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真诚、那么平和、那么耐心。那里面折射出来的是他对孩子们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