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影像学技术揭示额叶-纹状体通路在失眠障碍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有5亿人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38%,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揭示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对于开发科学的治疗方法尤为关键。动物研究表明纹状体脑区多巴胺和腺苷受体对大脑皮层兴奋性的调节参与睡眠-觉醒的调控过程,然而目前纹状体相关回路在人类失眠障碍中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袁凯课题组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喻大华课题组及包医一附院刘波主任团队,以失眠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模态的影像学研究。该课题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失眠障碍患者伏隔核-内侧前额叶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加;此外,课题组还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揭示了失眠障碍患者纹状体到海马及前扣带回通路的白质纤维束连接强度的异常;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通路的功能及结构可塑性变化与失眠障碍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评分(PSQI)显著相关。上述成果近期分别发表于NeuroImage: Clinical及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杂志。
本系列研究揭示了人类额叶-纹状体通路在调控睡眠-觉醒行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为失眠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影像学证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