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
A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喉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逆,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B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呿(张口的样子),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C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D 手太阴之经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肋。
手阳明大肠经
A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大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肩髃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贯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鼻流清涕)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B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其病: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C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D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九页);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颌。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足阳明胃经
A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脾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骨,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足颈部气血阻逆)。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热性病症),汗出,鼽衄,口gua
B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顶,合诸经之气,下络喉隘。
C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
足太阴脾经
A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B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C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
D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心经
A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B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C 手少阴之正,别入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