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于宋代的千年古佛塔-定州开元寺塔(料敌塔)

华北平原曾经有歌谣:“沧州狮子,定州的塔;赵州石桥,正定菩萨”,说的是河北的四处有名的古迹。这定州的塔,就是定州料敌塔。
定州,在战国时期曾经属于中山国,后来属赵国。
宋代时为辽宋边界,设为定武军,政和三年升为中山府。当时定州为北方重镇。
《定州志》中的定州沿革大略
司马光、韩琦都曾镇抚定武军,苏轼还曾担任定州知州。当地曾经建有苏文忠公祠,和韩魏公祠来纪念韩、苏两位先贤。吕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宋太祖时曾经担任定州通判。
苏轼曾经担任定州知州
清代雍正时定州下辖曲阳和深泽二县,直属直隶,而不是保定府。事实上,宋代曲阳也是属定州,著名的定窑在曲阳,就是明证。
  • 定州料敌塔概略
此塔位于当时的开元寺内,所以也称开元寺塔。在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为了收藏会能高僧从天竺取回的佛经、舍利子,开始修建此佛塔。
宋代时定州既然为辽宋边界,战事时有发生。为了有效抵御契丹人,经常使用此塔瞭望远处的敌情,所以称“料敌塔”。
中国所有的佛塔的原型,都是来源于印度的窣堵坡(stopa),意思就是高僧的坟墓。印度最早的窣堵坡,是桑奇塔。佛塔到了中国,逐渐和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相融合,出现了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等多种样式。
桑奇塔(Sanchi)
料敌塔修了很多年,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才修筑完成,消耗了无数的砖石木材,至今定州和曲阳还有“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县塔”的说法(嘉山在曲阳县城东北,距离定州城不远)。
  • 乾隆版《定州志》对料敌塔的记载
料敌塔,又名大塔,在州治南开元寺中。寺僧会能尝往西天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诏会能董其役,伐材于嘉山。仁宗至和二年始成。高十三级,围六十四步。盖筑以望契丹者,故名料敌。
乾隆年间的定州城和料敌塔
  • 料敌塔的建筑特色
五台塔为砖制,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层,塔高84.2米。每层高度和直径的比例搭配得当,并且轮廓线有很轻微的收分,外观秀丽典雅。
州志中明言塔为十三级,或许是把塔顶,和首层的平座和腰檐之间部分也当成了两级,所以为十三级。
各层涩叠出檐干净利落
砖涩叠外挑,形成的内凹曲线造型
塔的首层较高,有腰檐和平座,其余的层只有腰檐没有平座。檐用砖涩叠外挑,形成凹曲线,手法和嵩岳寺塔类似。塔顶有忍冬草雕饰,上面有覆钵,其上有铁承露盘和青铜宝珠塔刹。
顶部塔刹
局部还用了仿木结构的斗栱手法
塔壁和塔心之间有走廊环绕,并与四面四门相通,便于四方瞭望。塔内有精细的雕刻花纹和生动的彩画,塔外除檐口、平座、门窗以外全涂为白色,内外对比色差强烈。
各层镶嵌石碑三十余通,少数为明代的石碑,大多数为宋代碑刻,上面有造塔时施舍人众姓名(这和曲阳修德寺塔镶嵌的的北宋水斗岩村邑石碑类似)。
  • “坚强”的料敌塔
明清两代,当地都曾对料敌塔加以修缮。
清代光绪年间,塔的东北角坍塌一部分,内部塔柱露出,塔身直面风雨侵袭。刘敦桢先生在1935年考察时,曾说道:“塔东北角崩塌一部,而南面上层门券上现在亦有裂缝,恐怕全塌的危险,将为日不远。”
刘敦桢先生文集有关于料敌塔的考察报告
光绪年间塔东北角崩塌
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和七十年代的唐山地震均重创此塔,致使塔南、西自中轴线位置从顶到底开裂,整个塔体分为三大片,倾覆似只在须臾之间。
20世纪90年代,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论证,开始整体加固施工。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专家根据不同阶段工程进程的需要,先后进行了拆迁、勘察研究等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又做了临时加固,抢险加固等工程,终于在2001年完成料敌塔的整体加固,保护了千年古塔。
此塔破损百年,居然屹立依旧,真是奇迹,也说明了古代设计施工技术的高超,“防连续倒塌”技术,其实早就应用过了!
 
  • 旅游景点料敌塔
早在宋代时,每年春正及佛诞午日,民众都张灯结彩,登临此塔,和当时的长干寺报恩塔的胜况相似。
明宣德时知州袁瑄有诗:
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
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
顶安珠树迎朝旭,簷奏金铃听晚风。
每上穹然绝顶处,固疑身到碧虚中。
现在的料敌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也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著名景点。
本文为土木君哥原创,转载请直接转发,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包含作者信息),不要做任何编辑。如果有任何改动,作者保留要求转载者删除的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