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还会做自己做过的事,还会爱上爱过的人吗?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你还会做自己做过的事,

还会爱上爱过的人吗?

“回到18岁”

永远是人类对自己宿命猜测的一个永恒话题。

2017年就这样呼啸而过。

2017的岁末,朋友们18岁的照片满屏满屏地攻城略地,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儿?大家集体性地又回到了18岁?

一样的18岁,不一样的青春

隔着时空懵懂遥望,就像后羿望月,黯然神伤。

我的18岁,像一阵风,呼啸而过,连一片树叶也没留下,更不要说一张照片。扳着手指数一数,18岁我在做什么?

嗯,我应该已经在县城读高中吧。脚踩着小学和初中的骄傲,跻身于县城唯一的一所高中,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怀揣着一丝激动和自卑。

同我一样来自乡村的同学们,看着身旁的俊男靓女,颇为自惭形秽,常有低人一等之感。对身边的帅哥常常嫉妒,因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帅气而得到女生的关爱;对自己身边的学霸常常羡慕,因为他们会因为优异的成绩得到女生的青睐。

与我而言,《平凡的世界》就是我整个青春的灵魂导师

而我,仅仅是来自农村的土包子,既不帅气,也不是学霸。看到漂亮的女生也只是偷偷地瞄上几眼,连打个招呼都不敢。语文老师让我们反复咀嚼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像一个纯正的现实版。

那种期冀与怅惘就像迷雾一般拂之不去。

凭窗而立,看着地面上拥挤的人群我明白自己有多么渺小;纵目所及,看到那些绿色的庄稼,我知道家里要付出多少才能让我迈出读高中这一脚。

青春的迷幻虽美,但与我多有不适,因为看不到将来的现在无论如何都没有资格谈论其他。能让自己昂首前行的只有擒获隐藏在厚厚书本中的诗词歌赋抑或死死绑缚恼人的几何函数。

于是,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没有统一起床的铃声,我们就悄无声息地从宿舍鱼贯而出。教室的白炽灯是一种无声的召唤,于是,安坐,诵读。

很难说得上是热爱什么学科,仅仅是为了不向粗鄙的现实低下头颅。

所以那段青春的野蛮生长,有一种不明所以的疯狂。到现在依然记得的是,我的后桌曾跟我聊起三毛,面对她如数家珍般的侃侃而谈,我只能嗫喏回应。暗自寻思,三毛不是那个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小屁孩儿吗?值得她如此崇拜?她说的越多,我就越疑惑。当然,她说得越透彻,我就越自卑。

一起读书,却难跨越“书”的鸿沟

原来相同的18岁,差别竟然这么大!直至多年以后,当我站在三毛书前的时候,依然心中隐隐作痛,仿佛隔着这本书又回到了当初的18岁,又听到了那位同学如数家珍般的神侃……

或许今天的学生无法想象,18岁的我在高中吃过的饭。

学校食堂有三口巨大无比的锅用以熬粥。我们都从家里带一大兜子馒头,作为一周的干粮。每天每顿都要记着提前把干粮放在大锅的笼屉上,不然就没得吃了。即便如此,也时常发生自己的干粮无缘无故不翼而飞的悬疑事件。

每到周三以后,带来的干粮就被风干了,或者坚若磐石,或者裂如孩口。即便在笼屉里蒸过,也硬邦邦难以下咽。而我们佐餐的不过是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常见的咸菜是腌萝卜、腌芥菜,使我感觉意外的是竟然有同学带的是腌红薯!每到饭点,同学们穿着各不相同的服装三五成群,在校园里随处蹲下,匆忙就餐。

这样的日子,有六年。以至于刚进大学时,坐在餐厅里吃饭还不太习惯

今天看来,那场面颇似农民工聚会的架势。之所以三五成群,并非是享用美食,因为大家的食物彼此相同。聚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孤单而已。

多年以后读到路遥《平凡的世界》,觉得书里写的一切都似曾相识!那样的18岁,那样卑微敏感而又无悔前行的十八岁!

今天,在略一停顿的当口,稍加回顾自己的十八岁,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用什么给自己的这篇文字作结呢?就用前一段看到的一本书封面上的文字吧:

手中空无一物

出门已是江湖

用最初的心

走最远的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