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2杜甫七排《释闷》读记

杜甫七排《释闷》读记

(小河西)

释闷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初春,时杜甫客阆州,正打算从嘉陵江入长江出峡。诗中有“闻道嬖孽能全生”句,或是听到皇上决定不诛大宦官程元振的消息有感而作。释闷:排闷。【《……湖上避暑》(唐-皎然):“释闷命雅瑟,放情思乱流。”】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

十年:自天宝十四载(755)起至广德二年(764)为十个年头。

咸京:原指秦京咸阳;后常借指长安。《惜别行送向卿……》(杜甫):“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失道:迷失道路;失去道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晋文公出亡,箕郑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渡河北》(北周-王褒):“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襄野:典“失道襄野”。《庄子-徐无鬼》卷8中:“黄帝将见大隗(wěi)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后以喻帝王出游。

忽是:忽似,忽若。《大墙上蒿行》(魏-曹丕):“岁月逝,忽若飞。”《南隐游泉山》(隋-孔德绍):“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芍药》(宋-刘敞):“谁移化工巧,忽是物华饶。”

扬鞭:典“七宝鞭”。《晋书-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于湖:县名。阴察:暗察。)…(敦)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巳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而止不追。”(诗中“湖城”或指“于湖”城。)

大意:四海之内十年兵戈不息,连吐蕃也来侵占京城。不关黄帝访道在襄城之野迷路,似是晋明帝乘马扬鞭暗地里察看敌营。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固:确实。《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合:合当,应该。《叶性之有诗…》(宋-吴芾):“合当风月夕,更结一笑缘。”《次韵何起岩喜雨》(南宋-许及之):“守臣有罪固合诛,农夫在勤亦良苦。”

升平:太平。《汉书-梅福传》:“使孝武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放歌行》(唐-王昌龄):“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诛求:强制征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白帝》(杜甫):“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嬖(bì)孽:受宠之佞臣。此指宦官程元振。《申鉴-杂言上》(汉-荀悦):“省闼清浄,嬖孽不生,兹谓政平。”

参考:《旧唐书-代宗记》广德元年:“十一月辛丑朔,太常博士柳伉(kàng)上疏,以蕃寇犯京师,罪由程元振,请斩之以谢天下。上甚嘉纳,以元振有保护之功,削在身官爵,放归田里。……程元振自三原县衣妇人服入京城,京兆府擒之以闻,乃下御史台鞫问。……二年春正月己亥朔。壬寅(初四),御史台以程元振狱状闻,配流溱(zhēn)州。既行,追念旧勋,特矜遐裔,令于江陵府安置。”(以闻:将此事告诉。)

大意:到处是豺狼当道行人断绝,夜晚烽火不断,乡野尸骨纵横。天子也该厌倦了奔走,朝中诸公确实该考虑如何才能有太平。只怕横征暴敛得不到改变,却听说程元振这嬖孽竟能全生。嘉陵江边的老翁预料又错,俺两眼昏花看不见风尘是否已清。

诗意串述:这首诗共12句。首4句写吐蕃入京代宗东逃。十年来战乱不止。天宝末年,安史乱军攻占长安。广德元年,吐蕃“也复”侵占长安。上次是玄宗奔蜀。这次是代宗逃陕。皇帝为啥逃?是像黄帝出巡迷路襄野吗?是像明帝扬鞭察看敌营吗?(两典精彩。)中4句写战乱后果。对百姓而言是“人断绝”是“尸纵横”。对皇上而言,是两次奔走逃难。面对如此结果,朝中“群公”真该想想办法了!后4句写“闷”。如何才能“升平”呢?杜甫认为一要“诛求”改辙,二要惩处“嬖孽”。诛求能否改辙还不知道,但听说嬖孽已“能全生”。末句沉痛。俺总是判断错误。俺真搞不懂这皇帝。是俺老眼昏花,没看到风尘已清了吗?杜甫“闷”的不是吐蕃入京皇帝逃难,是逃难之后仍然不改弦易辙,是导致皇帝逃难的罪魁祸首仍然“能全生”!(这首诗忧国之情溢于言表。语意直白。属对工切。)

(0)

相关推荐

  • 67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愤》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注:  "闻道"两句:指郭子仪与回纥联合,再破吐蕃后,论功封赏回纥事.花 ...

  • 崔淼:杜甫咏春,总在明媚悲壮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尚书大传>云:"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位于东方,五行属木,色青.这些观念都意味着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 ...

  • 杜甫年谱简编(22)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

    话说杜甫在年末春初的时候,带着全家老小,从梓州出发,先是到达了阆州.他是在宝应元年(762年)的时候带着家人从成都到梓州的,也才过了不到两年,又要带着家人踏上奔波之路了.记载当时心境的有一首排律< ...

  • 看图识唐诗(645)杜甫·宿江边阁

            杜甫·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而过, 高斋次水门.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薄云岩际宿,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 孤月浪中翻.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鹳鹤追飞 ...

  • F04杜甫五律《梅雨》读记

    杜甫五律<梅雨>读记 (小河西) 梅雨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梅雨是一种气候现象.基本特点是持续阴雨.因在 ...

  • F05杜甫五律《宾至》读记

    杜甫五律<宾至>读记 (小河西) 宾至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或刚迁居 ...

  • F06杜甫五律《田舍》读记

    杜甫五律<田舍>读记 (小河西) 田舍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夏.题目&qu ...

  • F07杜甫五律《江涨》读记

    杜甫五律<江涨>读记 (小河西) 江涨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居成都 ...

  • F08杜甫五律《云山》读记

    杜甫五律<云山>读记 (小河西) 云山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居成都 ...

  • F11杜甫五律《一室》读记

    杜甫五律<一室>读记 (小河西) 一室 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 正愁闻塞笛,独立见江船. 巴蜀来多病,荆蛮去几年. 应同王粲宅,留井岘山前. 这首诗或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居成 ...

  • D65杜甫五律《铜瓶》读记

    杜甫五律<铜瓶>读记 (小河西) 铜瓶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沉.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此诗或也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作. ...

  • D125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小河西)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 ...

  • D124杜甫五古《鹿头山》读记

    杜甫五古<鹿头山>读记 (小河西) 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