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新部编语文
资深语文教研员、四位特级教师
联手执教。
【基础过关】
1. 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 ,其名为 ,他和苏轼及 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答案】
1.交代作词的时间和缘由 弟弟 苏辙 苏洵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 又恐 何似
【解析】考查与苏轼及本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
4.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每空0.5分,共3分)
①宫阙( ) ②琼( )楼 ③朱阁( )
④绮( )户 ⑤婵( )娟 ⑥不胜( )寒
【答案】①què ②qióng ③gé ④qǐ ⑤chán ⑥shèng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5.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酒:
(2)天上宫阙:
(3)归去:
(4)不胜:
(5)起舞弄清影:
(6)何似:
(7)何事:
(8)别时圆:
(9)此事:
(10)婵娟:
【答案】
(1)端起酒杯。把,执、持。
(2)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3)回到天上去。
(4)胜,承担、承受。经受不住。
(5)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跟着舞动。
(6)哪里比得上。
(7)为什么。
(8)在人们分别时圆。
(9)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0)指月亮。【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拟人、反问。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愁帐,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的分离者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实战过关】
一、理解性默写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 。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复杂心情: , 。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 , 。
5.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表达美好祝愿、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答案】
1、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2、我欲乘风归去
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琼”“婵娟”“阴晴”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古诗鉴赏(4分)【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答案】上片:望月 下片:怀人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词内容的概括能力。上片写景,词人把酒问月;下片主要抒情,词人望月怀人。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
【答案】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首先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表现的情怀”中任选一个中心点,再围绕这个中心点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6分)【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词主题的理解。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何似在人间”体现了词人对人间的眷恋。结合本词主题来看,本词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这一说法欠妥当。
A选项中,谈到小序的作用。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如交待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一般认为,宋词较多出现题序,始于张先;而苏轼主张“以诗为词”,小序承载的功用越发明显,也由此开始转向繁复;到南宋小序甚至不再是词的依附,甚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由此看,A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
B选项中,把酒问天见于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因此没有问题。
C选项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词情感波澜起伏。首先,接续上文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向深远发展,倾心于天上宫阙,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终不忍弃绝人间。由此可以看出,选项中说“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是不正确的。
D选项中,字面意思是“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看起来是在埋怨月亮,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了因亲人不能团聚产生的惆怅之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分)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对于“句子为什么有名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句子的赏析。通常我们说,赏析要包含诗句原意,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几个方面。这里我们就可以从原意入手,然后写出诗句的深层含义,由于没有复杂的意向和典故,最后分析一下诗句的写作手法即可。
《新部编语文》,由资深语文教研员、四位特级教师联手打造,每天分享语文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和优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