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1122天《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个人认为极有韵味的电影。它的回味之处不在于这部电影拍摄得多么好,而是它表达或者传递的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戏,在《楚门的世界》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示。也许有些人看来,楚门是可怜的。出生以来,整个人就是按照剧本式的模样生活,暴露在闪光灯下。可是,谁又能说,我们现在的人生不是如此?现代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的隐私已经越加狭窄。你出门之后,到底携带了多少张不同的脸,也许自己也数不过来。<一>现实的契约自己曾有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工作,增添那么多的烦恼?等我步入社会,开始自己忙碌住宿、搬家;自己掏钱吃喝;学会积蓄,以防之后岁月的用度,我才明白了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工作,其实就相当于我和现实签署了一个契约,虽然和公司也签订了合同。这份契约主要告诉的,是要学会牺牲一定的自由、快乐,去换取让你生存的力量。我们看到有的人欺下媚上,有的人假冒伪劣,有的人笑里藏刀,有的人……我们无法哀怨太多,因为这就是每个人的选择。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叹一句:人,怎么这样啊?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但也仅仅是自己的感叹,因为每个人看到“这样的人”恰恰是不同的自己认为对的样子。不同品性的人,为了过想要的生活,也就做出了应有的选择。所以,前言部分,我省略了一段话:现实的我们也是活在剧本中。我知道很多人会不服气,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可以随时如何。也许,想多了。这里的剧本,不是电视剧中完全的限定,但是确实划定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根据你想过怎样的生活,需要牺牲什么代价。这一切,就是注定。很难有人真的无拘无束,哪怕所谓的世界首富。有无数的人渴望追寻自由。自由?那是何物?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牢笼。这个世界真正让你放飞自我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无知。这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孩童有时的无知,恰恰就是一种奢求。有的人开局很惨,内心有着一口气,出人头地。通过不断地努力,逆袭成功了,是不是改写了他的原有剧本?不是,他付出了“汗水”,丢掉了一些所谓的自由,才换来现有的财富。当然,我们和现实的契约是唯心的,是一系列社会行为的映射。也许你还在纠结,手中的那只鸟要不要捏死。现实,如同对面的高僧,平和微笑地正看着你。<二>现实的催化剂:经济很多人会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当政者会聚焦经济?曾经这个问题我也想不通,直到自己开始在公司逐渐接受管理事务才略有所获:经济,确实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理想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要不吃饱了饭还不太饿;要不他们觉得所有人可以和他们一样受冻挨饿。可是,理想主义者,毕竟是少数的理想。经济的增长,过去的两三千年其实发展较为缓慢。这样的缓慢,主要指的是中国。欧洲在16世纪之后,经济的增长确实快速许多,因为他们发现了某些有趣的东西。经济发展缓慢,和当权者的认识,以及社会的整体认知有关。我说过,在五百年前,五十年的变迁除了周围的人变老,逝去,其他的很难有多大差距。因为,在所有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看来,稳定就是一切。他们也许想着能够挣两个钱,但是从未想过国家的GDP暴涨,因为他们难有这样的意识。什么情况下才会迎来经济的疯狂增长?国家的矛盾完全无法内部消化为止。一个组织,绝对会存在各类矛盾,有些会逐渐消化殆尽,有些会留存在那里。随着岁月的流淌,矛盾积累过多怎么办?这时候如果不想着改变,那就是如火药桶般的爆发,也就是不破不立。相对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很明显,16世纪的欧洲选择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侵略,殖民,扩张领土,刺激消费……国家,在这样的畸形的速度中日新月异。带来的经济增长,其实反驳了一个论点:零和博弈。未想过改变之前,这个社会在共有的认知中,就是零和博弈:你要富起来,那就是有人要损失财产。这就很难实现,矛盾就会扩大。经济的增长,逐渐将社会变成了正和博弈。如同经营公司一般,你想要加薪,可以,但不是现在给你加。公司收益只有这么多,给你加薪公司就会损失,长此下去公司也许倒闭。最好的办法就是各位伙伴更努力地工作,公司扩大,这块蛋糕变得更大。彼时,每个人的份额也许很小,但是切下来的蛋糕,足够把你的胃撑得满满的。这种正和博弈没太容易实现,因为人皆有私心。正和博弈实现的前提,就是能够有普遍的意识,能够开始去做。否则,一切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但是,前面我说了,经济增长会是根本。但是没有其他辅助,也会让社会产生巨大偏斜。欧洲自16世纪到20世纪,四百年的时间,经济直接超越了原来时间的经济中心——中国。但,在这期间,欧洲基本上也是烽烟不断。不是今天这个国王被砍头,要么就是明天哪个亲王流亡,再要么就是哪位大佬被赶出议会,纷争不断……经济增长,在某些手上会是利器,用之不慎者就会伤到自己。几年一任的官员制度,以经济为核心指标的考核,那么官员的行事也就只能急功近利。每个地区,总有那么几个被百姓吐槽不断的“面子”工程。这些在前人当政期间搞得风风火火的大项目,待其高迁之后,也就无人问津。那萧索的政绩,不知掺杂了当地多少的血泪。改革开放以来,或者公司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增长,给所有参与者带来了无比的欣慰。可是,其中的人文教育也许是双管而行为要。80-90年代的土大款是极多的,甚至出现比赛烧钱点烟。确实,当你的财富来的太快,社会的经济飞的太猛,认知却没有跟上,总会出现诸多的啼笑皆非。我们会发现:土鳖终究是土鳖,涂上黄金,也还是土鳖。也许,经过多年的沉淀,进行思想层面的引导,世人才会真正焕发与环境契合的模样。<三>短视,有意识的选择知识,最近一百年的增长速度应该是超过了之前千年的总和。我曾提过,社会的发展曲线就像是指数函数图像一样:越到后面,增长越快。这个数学模型里面的内容,比外面看上去的曲线可是要复杂得多。一千年的知识增长,确实要慢很多。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人们觉得掌握得已经够多。教会告诉你:一切问题,上帝都能够解决。皇帝告诉你,安心种地就可以;读书?那几本圣贤书已经够你啃了,不要想那么多。宋代程朱理学爆发后,之后近八百年的科举考试,基本考察方面就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统治者,或者读书人想来,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看来是可笑的,那时确实正常。明清时期的火器其实曾处于世界同时期先进水平,可是之后停滞不前。有统治者原因,同时也确实认为:这够用了。我们想来,那些人怎是如此短视?怎么不去发展军工?怎不去发展商业?怎么不去向外殖民,打造中华帝国?可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幸存者的偏见吧。站在那个历史的节点,我们不要把皇帝和那帮安邦定国的人想得无比肤浅。人们去看待那些已然发生过的事情,总是会把自己放在上帝角色。实际上,你本是一粒尘埃。所谓的短视,实际上也许就最符合当时的利益。开启民智,大弄军工,等来的到底是国家强盛,还是烽烟四起或者穷兵黩武?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近代的科学革命打破了这种短视,因为在这些短视中蕴含了无知。但是现实更多的短视,发生在身边,让你无可奈何。前面说到那样的官员体系,也许让人咬牙切齿。当权者是否知道?知道。能够怎么办?没法办。能不能禁止?没法禁止,就因为经济确实是重心。如果以为当官为了升迁不动脑子,我觉得想的也是简单。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呢?呵呵。臭氧层破坏很严重,二氧化碳排放严重超标,那又如何?有人提出全世界国家应该明令限制,共同维护地球这个大家庭的安全,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美国直接不鸟这个规定,没有签。其他国家,把限定时间往后延迟了二十年,什么意思?现在不要讲什么保护环境,还是先发展经济。至于保护地球这样的光荣使命,还是交给下一代最好。自上而下来看,自前往后而观。短视,你以为的短视,到底是什么模样?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会对你所认为的短视,提出严肃的批评,让你明白:你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结语>这段时间,一直在调整我的认知。对个人,对人际关系,对团队,对思想,对未来……认知没有对错,这是我相信的。不是因为固执,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认为的好,才是好;你认为是艺术,那就是艺术。旁人会给你一个要去适应的价值观,但是自己其实也应有一套不需展现的三观。站一楼和三楼,看到的风景不一样。走进地下室,你看不到外面的多少风景,但是你更会从地基感受更多。越往上一层,风景不同,也许看到的更清晰,也许更迷糊。长远也好,短视也罢,问心无愧,求福报于自身为佳。待尓故去,怎管他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