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时间定律:你永远会浪费时间!
作者:陈书悦
「写在前面」
时间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在国内外的EMBA、MBA等商业管理教育当中,都专门开设时间管理课程,并且,将时间管理能力作为一项衡量企业管理者基本能力涵盖在内。
鸣金网将在公众号当中,开设专栏,邀请国内资深领域学者和实践者,为我们的用户分享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内容。首篇将以“时间管理”为内容,共有20篇的篇幅,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一篇进行分享。
希望大家每天打卡,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以此感谢鸣金用户的长期支持和鼓励。
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描述一个场景——
因为某种需要,你现在必须读完一本书。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说,所以就不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甚至需要你根据它所陈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进一步想象、创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有所收获。
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
你坐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渴,起身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刚喝一口,突然想起来——不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真是的!无论说多少次,她都不会记得把带糖的饮料和不带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妈妈的卧室里,与她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悻悻地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不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她这身打扮太漂亮!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
嗯?怎么这么渴?你这才想起来,你刚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饮料放在你妈妈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饮料,就直接回到沙发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点喝的。喝了两口,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喝的。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
手机响了,一条信息:朋友问你在干吗。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结果那朋友竟然打电话过来慰问,你只好支支吾吾地应付了一阵子……挂了电话,你又回到沙发上。想了想,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现在这个太伤感。于是,你扭身摆弄了一会音乐播放器,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突然发现你刚刚在发呆,于是打了个寒颤。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两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终于,在某一刻,你失声惊呼:“没时间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些似曾相识、很有同感?
但,我们认真思考一下,时间管理,看起来也很简单,解决问题似乎也不难。
问题无非是——
Ø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Ø 错误估计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Ø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解决方案也无非是——
Ø 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Ø 正确估算任务所需时间
Ø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出差错
但事实上,时间管理非常非常难,难到了千古未决的程度。
因此,有所谓的“帕金森定律”:不管你有多少时间,你的工作就是会做到时间用完的那一刻。
例如,如果是一星期后交报告,多数人都会写到截止日前最后一秒钟,而且拖到截止日前一两天才动工。很多人把这样的状况定义为“拖延症”,其实,本质上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人和人的时间感迥然不同:忙碌的经理人可能一天可以回 50 封电子邮件,而一个退休赋闲在家的人,可能写张卡片都要想个半天。
关键在于事情的急迫性与时间的供给量:时间越少、紧迫性越高,人的效率就高;给的时间多、紧迫感低,效率就会降低。不是先把时间拿去做别的事、把不紧迫的事拖延成紧迫的事,就是求好心切、把事情越做越大,最后无法收拾。
人们常常在浪费大把时间之后,悠然长叹:要是再多给我一天,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实,即使再多给十天,也还是那个样子。
你看:哪家公司的哪次投标,不是到最后一天熬夜到凌晨?
你看:哪个学生的哪次考试,不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即使是“大人物”也不例外。
德鲁克讲述过这样的故事:他请某董事长写下自己的时间支配情形,对方自认为与部门主管互动、与重要顾客往来、从事社交活动各占1/3。但是,对照董事长秘书连续 6 星期记录老板“实际从事的活动”,发现董事长根本没花什么时间在那三件“他自以为”的事情上,反而是:经常打电话给各个生产部门,督促他们赶紧为跟自己有私交的客户发货,打乱了生产节奏,造成工作延迟。
你以为你只是个例而已吗?
下一篇,我们讲“浪费时间”的具体场景~
在IT、数字化领域拥有近30年工作经验,曾在微软、清华大学等单位任职技术总监、讲师等职。在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等领域拥有前沿技术和成功经验。此外,在个人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团队协作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