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吃二甲双胍,为什么血糖降不下来?医生:服药方式很重要

一位六十多岁的余女士疑惑地找到接诊糖尿病专科的医生,询问到为何自己天天都服用二甲双胍,怎么血糖却没有一丝下降的迹象呢?
其实不仅是这位余女士,非常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自己每天按时服用了二甲双胍,不仅血糖没有下降,有些甚至出现了肝、肾功能的疾病。
在了解到余女士不仅每次服用1g左右的剂量且一日服用三次,这服用剂量大大超标,难怪会事与愿违。医生告诉你:服药方式很重要!
“血糖”顾名思义即为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Glu)。每分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的量(单位为毫克)被称为血糖值。
葡萄糖为人体提供各种活动必需的能量,所以血糖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太低,人体缺少能量,即为低血糖;而血糖过高,则为高血糖。
那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是什么呢?
糖类(碳水化合物)分很多种,谷物与水果中就存在各种糖类,包括单糖、多糖等很多种类。人体内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经唾液、胰液、小肠液的分解,成为葡萄糖。
而如果体内的血糖量超标,便构成了高血糖,其不仅会导致身体脱水、抵抗力下降,还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甚至视力下降和失明。
在临床上,糖尿病被定义为是一组以高血糖为典型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针对高血糖的成因,既往国内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分析,可能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遭到损伤,或者两者兼具而诱发的。
胰岛素是当下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治疗阶段伴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也会使机体血糖发生较大波动,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阿卡波糖、沙格列汀都是各种糖尿病指南内推荐和胰岛素联合使用的口服降糖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如今市面上最常见的降血糖药物还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别名甲福明,如大家在二甲双胍药瓶上常见一般,其多为一种盐酸盐,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尤为熟悉,其正是此病症的一剂良药。
在一般情况下,口服西格列汀或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式,其中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控制患者的运动或饮食,从而达到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目的。
而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为减弱胃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同时,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强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以此对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多将二者联合应用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几乎所有药物都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起到特定作用,二甲双胍虽是降血糖的一剂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但是如果不按医嘱随意服用也可能与原本的用药意图相去甚远。比如这位余女士便是用药过于频繁且药量过大。
这也是许多患者的用药盲区,误以为药效和用药量必成正比,却殊不知“过犹不及”,只有谨遵医嘱才是正确的用药方式。
根据这位余女士的症状和病情,医生给出了每日一次,一次500mg的用药量,这与余女士先前自我安排的服药量相差甚大,轻则浪费药材不起作用,重则事与愿违反而导致乳酸堆积引起中毒。
一开始剂量较小主要是给身体一个对于药物的适应阶段,服药和运动一样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第一周先遵循一日一次的剂量,在一周后可以找医生复诊确认是否可以开始增大剂量为一日2~3次。
俗话称,是药三分毒,二甲双胍也不例外,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当葡萄糖氧化不良,可生成乳酸引起中毒,建议用药期间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情况监测与检查。
其次,用药时间也会影响到二甲双胍的药效。这位余女士就是将二甲双胍片都放在早晨起床后服用,其效果才不显著。
一般情况下都是放在饭前,可以更好的吸收,但是如果是肠胃功能有缺陷或是胃肠道黏膜病变的患者,还是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肠道不良反应。
最后,在购买二甲双胍药品时还要注意其分类。二甲双胍药品大致分为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其药效和服用方法也大有不同。
普通片对胃肠道和消化道的刺激相对较大,药品的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对较大;肠溶片相对于普通片,因多了一层胶囊外衣,使之在消化道中的刺激相对较小一些,在进入肠胃前的药物损耗也较小使其利用度高有利于资源保护;
最后刺激性最小药效最温和的就是缓释片,其药性释放缓慢,不仅减小了对肠胃的刺激,也使患者服药频率得到减少,是如今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二甲双胍药片类型。
二甲双胍的药品服用在年龄上并没有太大的限制,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二甲双胍应用于老年人群时并无年龄限定。
若在检查中发现患者血清转氨酶超过 3 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曾还有传言称孕妇不可服用二甲双胍,但在某实验中通过实验证明并对此辟谣。
二甲双胍不仅单服效果很好,和其他药物配合服用也有非常好的功效。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也是个奇妙的组合:二甲双胍可改善IR,从而将肝糖的输出大幅降低;
而另一剂磺脲类药物则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之所以能做到相辅相成的药效,是因为其一从根源上减少肝糖原的输出,而另一则是促进糖原的分解,两者结合具有更全面针对T2DM病理生理的特点,但是在互助服用前应格外注意低血糖风险。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也有“1 1>2”的效果,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在除药物治疗外,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便是运动疗法,毕竟运动是每个人的每日所需,不仅是对于高血糖这类疾病,对于预防各类疾病和强身健体都是一大良药。糖尿病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医生在给患者制定运动疗法时,会参考其当前的身体情况和所患糖尿病的类型以及特点,利用体育锻炼的预防辅助治疗的效果,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病情较轻的三高患者只要坚持运动疗法并结合饮食疗法,就能逐渐康复。
运动疗法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对于控制三高最有效。切记的是,在运动前千万要询问医生的意见和指导,给予身体过大的负担反而会适得其反,运动强度过大易发生低血糖,强度太小又收不到良好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必须有一定的强度限制。
一般每个人每周的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都应固定,运动次数最好在3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适宜运动的时间段是饭后30~60分钟,此时是血糖上升的时刻。
饭后血糖一旦上升,就不容易下降,此时运动就会消耗血液中葡萄糖,减轻进行糖代谢的胰岛的负担。有的人认为运动20分钟以上才会有效果,但实际上一次运动10分钟以上,就能有效消耗血液中葡萄糖,因此每天进行3次10分钟左右的运动就会有效果。
除外在条件外,心理压力也是血糖升高的一大因素。由于一些职业原因或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甚至情场失意等,如果只是短期的压力,运动或释放过后血糖也能得到缓解下降,但如果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心理状态下,高血糖便注定与其相连了。
定期出去散散心,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交谈缓解压力,甚至是去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都是可以有效缓解以及预防这类高血糖的发生,也可以辅助以一些适当的中药调理。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日常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和心理疏导、规划饮食来预防及缓解血糖升高。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也切勿像余女士一般盲目用药,除了药物成分外,服药方式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谨遵医嘱,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