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博兴百货大楼”
博兴能够专享“大楼”这一称号的,只有百货大楼,别的大楼都不够格。县委、县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无论单位的楼房有多高、有多大、有多气派,在博兴百货大楼面前,都是小弟弟,都要在大楼前加上限制性定语,如商业大楼、邮电大楼、水利大楼,就是后来它被拆除后,在原址新建的百货大楼,无论外形、体量都比它不知道高出几个档次,依旧不能代替它的地位,也无法世袭它的称号,只能叫做“新大楼”。唯有博兴百货大楼可以堂而皇之、毫不客气地宣称自己叫“大楼”,没有任何限制和束缚的“大楼”,博兴人心中唯一的“大楼”。总而言之,博兴人就是这么拧,就是这么邪,就是这么认死理儿,谁也没办法。
博兴百货大楼
博兴百货大楼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博城五路与胜利三路路口东北角,呈直角V型,两层,楼顶上有博兴老书法家初文英先生手书“博兴百货大楼”六字,字形饱满,笔意浑厚。大楼正立面上方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字样,具有计划经济时代鲜明的特色,大楼外墙为清水砖墙间以斩假石、水刷石、拉毛水泥石砂浆,简朴、端庄、大气。内部水磨石地面,油光水亮,前面纯白涂料,纯净朴素。楼梯木扶手施以深红大漆,典雅深沉。天花板装有风扇、灯具,相当前卫。
我对百货大楼记忆犹新的,是大楼上那票据夹子在空中不知疲倦地穿梭,不知疲倦地飞,这是我童年记忆里博兴百货大楼内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从收款台到各个柜组,呈放射状扯起钢丝,绷得紧紧的,如同一束束光线,每根钢丝之上,别一枚票夹,倘若顾客选中商品,售货员拉出一份扉子,将扉子夹在票夹,顺手用力一推,如一枚纸飞机,划一条优雅的线,轻唰唰地直达收款台。收款员货款收讫,紫色的印章清脆地盖在扉子之上,麻利地将扉子重新上夹,轻轻一推,扉子又一次开始了优雅的飞行,稳稳地停留在售货员跟前……在我少年的心里,那高高在上的收款员,是令我神往的职业。那时候,能在百货大楼得到一份工作,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如果是男孩子,不愁找媳妇,如果是女孩子,不愁嫁个好人家。因此能够分配到百货大楼工作,比今天考取公务员、事业编都难。
在博兴人的眼里,那是博兴的标志性建筑,是博兴的门面,是博兴人的第一需要。每每家里需要添置什么物件儿,想到的就是它,孩子们买支钢笔,买块橡皮,买个本子,想到的也是它,往往都会对父母说“爹(娘),俺没有墨水了,给俺两毛钱,上大楼买瓶墨水去。”父母总是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去吧,买上赶紧回来,不要耽误做作业。”
我上学的第一件像样衣服是一件的确良的细格格衬衣,就是在百货大楼截的布。我家第一台双喜牌收音机、北极星带日历挂钟、秀水牌400毫米灯扇、熊猫牌17英寸黑白电视机、小鸭牌5公斤单筒波轮洗衣机,都是在百货大楼买的。
还记得爹爹第一次抱着收音机回家的那个夏天,当天傍晚开始,我家就成了半边村子的文化中心,《杨家将》《岳飞传》《水泊梁山》《明英烈》《三国演义》《儿女英雄传》,天天听众爆满,我也一次次地打开过后盖,看一看里面咋钻进去那么多男的女的说话的?至今,我家老屋里,那一台机械钟还在不知疲倦分毫不差地转动,只是月历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998年的12月18日,那一天我从老家搬到县城住,它好像天意似的停止了记载日期。
爹爹将电风扇扛回家的那天,我们一家人手忙脚乱地捣鼓了大半天,电风扇才咪辘辘地转起来,隔壁二奶奶和她大孙子正好遇见了,二奶奶笑得咧开了掉光了牙的嘴:“这可真是个好稿儿。”小弟弟兴奋地一蹦多高:“真凉快儿,真凉快儿……”
我家电视机是我做主挑选的品牌儿,当时北京、长城、飞跃、熊猫、双喜,我独独青睐“熊猫”,1987年1月1日,“熊猫”入住我家,当晚一部电视剧剧情阴森可怖,吓得我一晚上没睡着,从第二天开始,我家进入电影院模式,每天晚上挤满了看电视的人,直到电视节目全天播放完毕,电视机里嗤嗤拉拉地飞满了雪花……
俺家的洗衣机,是俺娘地位上升的象征。自从俺家搬了新居,俺娘在盖新房期间和嫁到俺老王家门里几十年来优异表现,让俺爹高兴满意,买洗衣机的那天,俺爹赶着地排车,俺娘、俺姐姐、俺一家人坐地排车上全体出动。俺家毛驴载着俺一家人和崭新的浅绿色的洗衣机进村时,似乎也格外骄傲,“昂昂昂”地欢快叫着,仿佛在向乡亲们炫耀俺家买洗衣机了。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老百姓的感官体验是非常直接、非常剧烈、非常震撼的。犹如快镜头下春风吹拂的一朵朵花儿一样,次次第第地开放了;又如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湿润了老百姓的心田。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吃的喝的穿的住的用的,变戏法儿般地涌了出来。充足的物资供应下,各类商品再也不是隔着高高的柜台,隔着透亮的玻璃,隔着高傲的售货员,距离感再也不存在了。所有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们,一想到这些,真的是幸福太多。
这一切都是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市场活力得到释放的结果。商品资料的生产流通不断加快,博兴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车道,以博兴大集和物资交流会为代表的商品流通形式井喷式呈现。
在最初,博兴大集只能给百货大楼带来更多的顾客流,而不会对百货大楼造成任何的竞争压力,就连每年秋冬季的物资交流会也是如此,属于彼此相得益彰的一对关系。真正对大楼形成威胁的,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体私营商业的兴起和计划经济体系的逐步解体,对包括百货大楼在内的国有或集体商业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从针头线脑、服装鞋帽、家电五金、饰品珠宝、家居建材等等,林林总总只有老百姓想不到的,没有生产不出来的商品。渐渐地,国营的、集体的商品零售企业生意日渐萧条,新兴的民营市场主体日益发展建立完善,包括百货大楼、商业大厦、供销社、五金交电化、二轻等零售门面,一天天衰落下去。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又滚滚去,来的时候携裹着春风春雨,去的时候带走陈枝落叶。曾经至高荣誉的百货大楼,为几代博兴人深深爱着的百货大楼,也终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博兴新百货大楼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博兴百货大楼——这座博兴的标志性二层建筑,融入一代博兴人骨子里的建筑,计划经济时代人人羡慕、梦寐以求能到里面上一天班,过过国营商场职工瘾的建筑,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被拆除了。在原址上,一栋崭新的、不规则几何体的新的百货大楼拔地而起。可是,计划经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市场经济结构深刻改变,物质供应极其丰富,以供方为主导的供求关系大势已去,私营商业经济蓬勃发展,不到十年的功夫,就将曾经百货大楼这家博兴的商业巨头挤到边缘角落,风光不再。留下的,只有记忆里的雍容富贵和没有声音的画面,以及那来回穿梭的票夹子和扉子,如一枚枚轻盈的纸飞机,不知疲倦地飞翔、云淡风轻……
博兴新百货大楼
作者:王玉山,山东博兴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