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大湖梦幻往事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08期

麻大湖梦幻往事

文/林梢客
看这一段时间的文章,关于博兴湖滨的颇多,我亦萌生了拾掇起自己那段遥远记忆的念头。
想来已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尚是天真稚嫩的学生娃,暑假正在家优哉游哉乐享天伦,突然接到专业老师通知,要我们去博兴进行为期一月实习性质的勤工俭学。正是对外面世界充满美丽幻想从而无限向往的年纪,虽然父母皆持反对意见,我却还是兴冲冲执意前往了。
我们要去的地方,正是博兴湖滨一个民风朴实的小村庄,就在美丽的麻大湖畔。那里的村庄都不是很大,最大的特色是村村毗连,有的不过一条胡同之隔,村界到底在哪里,或许只有本村人才清楚。
我们去的那个村庄,村姓是王,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皆是王姓。村不大,却有不少产业,如酒厂、醋厂、织布厂,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厂里上班,中老年妇女则在家中做各种手工活儿,多是就地取材的苇编、蒲编等。村里鲜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去田野里承受风吹日晒的传统农耕者,一个个细皮嫩肉,衣饰光鲜,彻底颠覆了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农民形象。这在九十年代初期的鲁北农村,还是比较罕见的。
我们一行四人要去的,是他们村刚刚兴建的养鸡场。虽然事先培养了两个技术员,但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未免信心不足。当然,毕竟投资巨大,也是出于必须的谨慎,所以特意聘请了我们的老师做技术指导。我们的老师呢,也就顺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锻炼的机会。而我,也便因此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快乐暑假,并有幸领略了湖滨的风土人情和麻大湖的旖旎风光。
场里人不多,一个场长,一个副场长,一个厨师,两个技术员兼饲养员,再加上我们四个。场长是一个朴实憨厚的中年人,负责内部管理。他叫其他人的名字都很正常,唯独喊我的时候,“刘”发“柔”音,总管我叫小“柔”,害得我好几天才适应了这个别扭的名字。副场长年轻些,主管外联业务。他当时大概有三十来岁吧,看上去很精干,走起路来“咚咚咚”很有力。厨师和场长年纪差不多,高高瘦瘦的,性情温和,平素里话不多,但只要喝多了酒,就会莫名其妙地痛哭不止,嘴里哩哩咧咧的,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的厨艺不错,也很勤快,每天中午都准备好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汤。那汤,大多数时候是泥鳅汤。泥鳅出自麻大湖,清鲜肥美。可惜那时的我胆子太小,任凭他们百般诱惑,也是断不敢试吃的。心情好的时候,他还会为我们包水饺。这时候,一般大家集体动手,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而且常常会因破皮裂口的太多而煮成一锅粥样,我们却照样嘻嘻哈哈,吃得很欢乐。
两个技术员都是正值妙龄的少女,其中的丽不仅和刚刚十八岁的我同龄,而且性格、志趣也比较一致,两个羞矜内敛的女孩很难得地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晚上一起值班的时候,我常常会拿腔作调地给她朗诵我喜欢的婉约诗词,丽托着腮非常安静地听着,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另一个技术员叫艳,比较活泼,她曾经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里作客。她家的房前便是好大一片茂盛的芦苇,我是第一次见到芦苇长成那样高而粗壮的模样,回到场里犹惊叹不止。爱开玩笑的副场长得意地说:“知道吗?我们这儿的芦苇可是论‘棵’卖的,一亩地能收入七千多元呢!”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七千元,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呢!要知道,我们学校副教授级别的老师,其时一个月的薪水大概也不过几百元吧。
不久,七夕节到了。在我的老家,这是个不怎么被看重的日子,至多有促狭者会逗弄小孩子:“去葡萄架或者蓖麻棵底下躲着哦,今天牛郎织女相会,在那儿老老实实待着,能听到他们的悄悄话呢!”若真有心实的孩子跃跃欲往,自会有人笑嗤:“傻子,喂蚊子去吧!”可是小村的七夕节,却是相当的热闹隆重,别有特色与趣味。而且,那是专属于年轻人的节日哦。

夜幕降临,街上双双对对的恋人渐渐多起来。那时的农村,光明正大谈恋爱的还不多见,但在小村的这一晚,未婚的情侣却可以大大方方地约会在一起,公然徜徉在街头,散步、聊天、看星星。人影憧憧,蔚然成景。而尚无心上人的女孩子们,则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到一起,拿些糕点水果,点燃香烛后对空祭拜,一边拜着,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织女姑姑你吃瓜,让俺长得人人夸;织女姑姑你吃桃,让俺能画又能描……”

那是好长的一段说辞,可惜我能记住的只有这两句了。我也是那时才知道,原来传说中为董永和七仙女撮合姻缘的老槐,就生长在附近的湾头村。后来,我们特意去寻访过,那棵千年古槐的风姿果然非同凡响,被附近百姓视为“媒仙”,祈福者甚众。不知道当地七夕节那种浪漫宽舒的氛围,是否是得益于这段美丽的爱情传说呢?

老师来的时候,场长邀请他去游览湖景,我和另一个同学有幸随之前往。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麻大湖。芦苇荡外,种植着莲藕,广阔的水面上,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哦!我脱掉鞋子,赤足走在泥梗上,看到水里半浸着一些造型别致的苇编笼器,闻讯赶来的主人热情介绍,说那是捉泥鳅用的,玄机在哪、原理如何等等,一一道来。
这时场长喊道:“老王头快来,搞点咱的特色风味给客人尝尝。”那主人便去水里摸了几条嫩藕洗净,用荷叶包了,用拳头捶碎,撒上白糖,请我们享用。场长说:“必须麻大湖里的藕,用麻大湖里的水洗净,立即用荷叶包好、捣碎,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入口无渣,比鸭梨还好吃哦。”继而叹息道:“可惜现在水质大不如从前,口感已经差好多了。”但首次尝鲜的我们吃起来,依然是甜脆爽口,满嘴清香,感觉还是极好的。
一个月的时间,倏忽而过,那批鸡还没有出栏,我们返校的时间就到了。走的那天,下着细密的雨,我们的心情也像那阴沉的天空一样,滴沥着忧郁与感伤,彼此眷恋难舍。三十天的朝夕相处,这些朴实可爱的人已经深深镌印在我们心中,同物产丰饶的湖滨和风姿美丽的麻大湖一样,让我们终生难忘。
如今想来,那段遥远的往事就像昨夜的一场好梦,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作者:林梢客,山东惠民人。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湘韵文学网栏目主编。擅长中短篇小说创作,目前已发布散文随笔20余篇,中短篇小说百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人生如戏》被选入2015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小说卷(下篇)。
(0)

相关推荐

  • 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 ...

  • 鲁北往事:麻大湖上仙人居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25期 鲁北往事:麻大湖上仙人居 文字作者.国画创作:王培栋 在麻大湖中一个半月形孤岛上,有一处古朴民居,掩映在树丛和苇丛之中,处在柳王村西北方向约五华里.河东村北部.因距离 ...

  • 麻大湖上看坡人

    传说某一天傍晚,麻大湖中一看护芦苇和藕池的老汉,在茅草屋幽暗的麻油灯下,正品着河虾.毛蟹和鲜藕,自斟自饮.突然,远处传来一个人的问声:"我陪你喝两盅,怎样?"老汉闻声走出屋子,往四 ...

  • 闲话麻大湖

          麻大湖原名马踏湖,曾名麻大泊.锦秋湖.鱼龙湾,俗称官湖.在博兴县城西南5公里,小清河以南,博兴.桓台县交界处.古时,以湖中金刚堰为界,北称博兴麻大湖,南称新城(今桓台县)麻大湖.湖面东西长 ...

  • 梦回麻大湖:南河踅(xué)湾

    我的家乡--博兴县湖滨镇柳舒村自古是水乡,村里村外有好几条大河,还有数不清的水沟.藕湾.水塘.从前,村里有座三官庙,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现在庙已拆了,残存了一块光绪十三年的庙碑.<重修三官庙碑记 ...

  • 许愿麻大湖

    凡和母亲早晨起床吃过饭,向公交站走去,母子两人要去麻大湖. 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凡赶忙接了起来,是霞.霞和凡是同学,都是滨州人,上大二时在学校老乡聚会时认识的.认识以后,两人脾性相投,就经常一起去图书馆 ...

  • 麻大湖旧事:“照虾”

    我的老家利见桥(现柳舒村),坐落在麻大湖畔.村南有一条河,我们村的人都称其为南河.其实南河是有名字的,叫预备河,清康熙57年(1718年)为麻大湖泄洪和分小清河水势人工挖掘而成.南河西起麻大湖,向东进 ...

  • 我的小清河,我的麻大湖

    我的小清河,我的麻大湖

  • 麻大湖年俗“叫驴马”

    真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嫁到博兴县麻大湖畔后,发现很多风俗跟我们老家不同.就说过年吧,虽说大同小异,但年三十叫"驴马"却还是头一回见到. 麻大湖畔各村庄早年都在屋里垒大锅灶.年 ...

  • 麻大湖记忆:村西那片热土

    村西那片热土 作者:安颖光 步入不惑之年已有两个年头,思乡之情与日俱增,恰如麻大湖里的蒲草和芦苇--年年收割,却年年生长.虽然工作单位与家乡不过十几里之遥,但却因琐事缠身不能常回家看看.故乡在我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