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是预防被欺负的良策!

佰冠学堂|微语

编者语:年末岁尾,到了回顾总结时。挑选了一篇过往公众号的文章《发展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是预防被欺负的良策!》再次发布:

校园欺凌的低龄化、群体化、反复性的特点,也反映出仅凭学校的教育,老师、家长的干预不能阻止欺凌的发生,这成为儿童成长中最为严重的人际风险之一。家长应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示范,辅导儿童发展同伴友谊,培养儿童的高人气能力,从而使得儿童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形成自我保护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

是防范儿童被欺负的屏障

童年期的亲子关系与幼儿期比较,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父母与儿童相处时间明显减少。

其次,父母教养的重点转移:幼儿期关注他们的游戏、自理能力、哭闹等情绪表现;童年期更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及学校生活,课后也多围绕学习安排活动。

第三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和儿童的自主管理出现了消长变化:6岁前,父母控制,6-12岁父母与儿童共同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控制。

鉴于上述的这些变化,建议父母在不增加相处时间的前提下,确定一个与儿童交流的固定时间,便于交流与观察儿童的情绪及行为变化。沟通是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将目光适度从儿童学习这个“中心点”位移,多观察与关注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上的些许变化;在儿童不需要我们时,实时“离线”,给他们一个宽松、被尊重、被信任的家庭氛围。儿童自尊自信的品格由此养成,也从父母这里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自尊自信是儿童安全感的内部条件。

开篇案例中的男孩儿,之所以在遭受欺负时未跟父母讲,家中父亲太过严厉是主要原因。而父母关系很好,让这个孩子感到,母亲对他的事情的态度“应该”和父亲是一样的,因此在家中保持沉默。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很多警示。(注:见本公众号《儿子的日记让母亲泪流满面》)

培养高人气儿童,增强个人吸引力,防范遭围攻

在儿童的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了这个年龄的人气特点:

| 受欢迎儿童 |

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

热情开朗,乐于助人,

善于交往与合作,学习成绩好。

| 不受欢迎儿童 |

具有攻击性,对他人不友好,

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态度

歪主意与恶作剧

| 受忽视儿童 |

其特点是有依赖性和顺从,

退缩、一般较安静。

不同人气特点的儿童,有性格、处世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因素,但儿童成长环境中成年人的塑造是主要因素。

因此,父母有责任帮助儿童改善人气特点,辅导他们成为高人气儿童。具体方法有:

家长直接干预 - 发现儿童的优势,通过家庭聚会、郊游、参观等活动,吸引同学接纳自己的孩子,并肯定其优势。与孩子一起制定交往策略,给出具体的交往方法指导,并在家中进行交往技能演练(可设置一些儿童期待的交往情境,父母儿童角色扮演)。请出儿童喜欢欣赏的榜样做示范。

帮助儿童提升学习成绩。

发挥班集体作用。与学校任课老师建立联系,在班级生活中创建儿童高人气氛围。

儿童在群体中人气提升,有同伴拥戴,遭围攻的情形较少发生。

发展儿童的友谊,遇到被欺负,有朋友鼎力相助!

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最高形式。(童年期的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好哥儿们、好姐妹儿)。

这里谈到了“依恋”: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互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连结和纽带。依恋理论认为,一个婴儿会在与周围人或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建立一个内在的工作模型,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性的倾向。这种行为模式将对儿童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如母子、师生、同伴关系等)产生长期影响,也影响着儿童的行为。

儿童的友谊,是他们早年与父母及重要他人依恋关系的扩展。好的母婴依恋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好的亲子关系又是发展儿童良好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友谊的基础。

其实,孩童的成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依恋关系。父母指导儿童与同伴建立友谊,应关注选择朋友的几个因素:

行为习惯、品质、兴趣、学习等相近;能够互相尊重与欣赏。

这样做,也避免了交到损友,防止被欺负。倘若遇到欺负,也会得到朋友的帮助与化解。

面对校园欺凌的低龄化、群体化、反复性特点,指导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同伴、师生关系,是应对校园欺凌的良策。

|校园的四季飞转|

|多彩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已经长大|

|带着成长的愉快|
|我们默默离开|

“晚安,

          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