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时娶了陕北女子,事后才知道自己中计了

贺怀平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他的爱人却是陕北人,年近七旬的贺怀平两口子身体都很好,贺怀平的爱人还在小区做保洁,她说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有个事情做。她很健谈,带有浓重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倒是很有韵味。说起他们的婚姻问题,贺怀平说他和婆姨的婚恋是从陕北插队落户开始的。

五十二年前的1969年春天,初中毕业的贺怀平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陕北子长县的后杨家沟大队,他们十二名男知青和四名女知青被分派在后杨家沟大队第一生产小队插队落户。贺怀平、王宝庆、张志军和张树正他们四名男知青临时借住在社员杨青山家,和杨青山家的二小子同住在一孔土窑里。

杨青山是队里的饲养员,五八年大炼钢铁那年,他从高炉上摔了下来,左腿留下了残疾,队里照顾他,就让他当了饲养员,饲喂队里的那几头牛和三头毛驴。杨青山家有三个娃娃,老大是个男娃,两年前就成家单过了。老二也是男娃,叫杨树成,当年十九岁。老三是个女娃,叫杨树叶,当年十六岁。

家里来了北京知青,最高兴的是杨树叶,知青们说普通话,她觉得很好听,知青们的穿衣打扮,她觉得很好看,就连知青们刷牙,她都感到好奇。她还偷偷问他哥:“哥,北京知青是毛主席派来的吗?他们来咱这干甚(干什么)?他们还走吗?北京知青的大木箱子里都装了啥宝贝?”“哦(我)也不知道。”杨树叶一连串的发问,就换来他哥这一句话。

因为贺怀平他们都不会做饭,他们居住的地方也不方便做饭,一队队长杨青川就让贺怀平他们和他大哥(杨青山是杨青川的大哥,亲哥俩)一家搭伙吃饭,队里一天给杨青山的婆姨记五分工,四名知青一个月交给杨青山家一块钱的炭火钱(每名知青两毛五,算作烧柴钱)。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杨树叶和知青们渐渐熟悉了,她经常帮知青们烧炕,还把洗脸水给知青们端到窑里。知青们对杨树叶的印象很好,贺怀平还把自己备用的牙刷牙膏送给了杨树叶。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后,杨树叶和贺怀平他们一起出山劳动,一起收工回家。往山上挑粪时,杨树叶还教给知青们怎样挑担省力气,怎样掌握平衡,怎样换肩,她还把自己的棉垫肩送给了贺怀平。

繁重而紧张的秋收秋种比春耕春播生产还要劳累,为了让知青们吃得好一些,杨青山的婆姨天天起早推磨为知青们摊煎饼,还把青菜剁碎了掺在玉米面里,再加一点盐面为知青们蒸菜馍,家里的鸡蛋,也都省给知青们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能采用这种方式为知青们改善生活。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和繁重的生产劳动中,有了杨青山一家和乡亲们的关爱和帮助,有了杨树叶的热情陪伴,贺怀平他们并没有觉得太苦太累,他们从心里都感激杨树叶一家,他们也都发自内心喜欢这个淳朴善良美丽又大方的陕北女子。

1972年春天,队里成立了知青点,知青们都搬到了队里新修建的新窑洞里,大家都在知青点吃住了。贺怀平他们搬家那天,杨青山杀了他家那只打鸣的大公鸡,款待了知青们。知青们虽然只是搬到离他们家很近的知青点居住,可杨青山一家还是很舍不得,就像知青们要离开后杨家沟大队再也不回来了一样,杨青山的婆姨还抹起了眼泪。其实,贺怀平他们对杨青山一家的感情也很深,特别是杨青山的婆姨,她在知青们心中的分量就像母亲一样。那年秋后,杨树成娶媳妇办喜事,贺怀平他们四人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四人都随了礼金,还买了礼物。

第二年秋后,张树正和张志军被招工到县里的皮革厂当了工人,去县里报到那天,张树正和张志军来跟杨青山一家辞行,听说他俩要去县城工作了,杨青山的婆姨泪眼婆娑,她哽咽着说:“哦(我)真舍不得你们走……”那一刻,张树正和张志军都流泪了。

1975年春天,王宝庆得了肝炎,没多久,贺怀平也感到身体不舒服,后来去医院抽血化验,他的转氨酶也高得吓人。医院开了药,杨青山的婆姨找了偏方,上山采回草药,为他俩熬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贺怀平的病情明显好转,可王宝庆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在不断加重。县医院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就为他开具了病情诊断,并建议他回京治疗。当年夏天,王宝庆办理了病退手续,返回了北京。王宝庆离开后杨家沟那天,杨青山的婆姨为王宝庆煮了鸡蛋,烙了白面饼,还切了几块咸菜夹在了白面饼里面。那天,王宝庆是眼含热泪,一步一回头离开后杨家沟的。

招工的招工,招干的招干,返城的返城,贺怀平心里也挺失落的,他也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个闭塞落后又令他留恋的穷山沟。曾经在杨青山家借住的四名北京知青已经有三人离开了后杨家沟,杨青山一家也很失落,特别是杨青山的婆姨,在她眼里,这四名北京知青就像她的娃娃一样,她很是喜欢他们。

之后的日子里,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杨青山的婆姨就让杨树叶去知青点叫贺怀平,就连她家枣树上的枣红了,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贺怀平。贺怀平对杨青山家也是没得说,他每次回北京探亲过年,都会给杨青山家带回来糕点糖果和北京特产,他还在北京给杨青山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

老话说日久生情,经过几年的朝夕相处,杨树叶深深爱上了贺怀平,只是考虑到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她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贺怀平,她也不好表达对贺怀平的好感。杨树叶的大嫂知道了杨树叶的心思,她笑着对杨树叶说:“树叶妹子,这个事情就包在哦(我)身上了,你就等着做新娘子吧。”

1977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贺怀平刚收工回到知青点,杨树叶的大嫂就来找贺怀平,她焦急地:“怀平兄弟,咱队里的那头小黄牛不见了,哦(我)公公急得够呛,你快去川道里那片玉米地帮忙找一下,我到拐沟那边去看看。要是找不到这头小黄牛,哦(我)公公可没办法跟队里交代呀。”杨树叶的大嫂说完,慌慌张张往村外跑去。贺怀平撂下锄头,跑着去了川道里的那片玉米地。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满头大汗的贺怀平从川道的玉米地里出来了,他没找到那头小黄牛。紧接着,杨树叶也从那片玉米地里出来了,她刚要和贺怀平说话,只听有人喊道:“快来看呀,贺怀平和杨树叶钻玉米地了……”这一喊不要紧,刚收工路过的社员们都围了过来,贺怀平真的是有口难辩,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杨树叶的大嫂牵着那头小黄牛过来了,她生气地对杨树叶说:“你个死女子,我们都忙着找牛,你钻到玉米地里干甚(干什么)?”杨树叶也没解释,捂着嘴跑开了。

看杨树叶跑开了,杨树叶的大嫂生气地对贺怀平说:“啊呀!哦(我)让你到玉米地这边看看有没有牛,你和树叶钻到玉米地干啥?你俩这样一弄,树叶以后咋做人呀……”

很快,村里就有了传言,说贺怀平和杨树叶恋爱了,两个人都钻玉米地了。还有人说看到贺怀平和杨树叶亲嘴了,还有……

那天傍晚,杨树叶来找贺怀平,她难受地说:“哥,你说咋办呀?哦(我)没脸活人了。那天哦(我)也是去找牛,你咋不跟大家解释一下呀?”“我也没想到会这样,那天都怪我,大嫂让我去玉米地旁边看看,我以为她是让我去玉米地里找牛。”贺怀平也很苦恼,他也听到了村里的传言。

那年秋后,贺怀平娶了杨树叶,他娶杨树叶不完全是为了堵住村里的传言,他从心里也喜欢勤劳善良美丽大方的杨树叶。婚后,两个人生活得很幸福,贺怀平心里很满足。

贺怀平的儿子四岁那年,也就是1982年夏天,贺怀平被招工到县供销社做了一名保管员,转成了非农户口,端上了铁饭碗。一年后,杨树叶也招工到县供销社,在一家副食商店做营业员,他们一家三口都转成了城市户口,离开了后杨家沟。贺怀平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户口就迁到了北京,落在了贺怀平父母的户口本上。

2013年春天,贺怀平退休了,他准备回北京生活时,请杨树叶的两个哥哥和嫂子吃饭,席间,杨树叶的大嫂说:“你俩结婚几十年了,也没谢谢哦(我)这个大红媒,要不是哦(我)从中撮合,你俩咋会有今天。”

到了那时贺怀平才知道,原来他中计了,让他去找牛,是提前设好的圈套。贺怀平故作生气地说:“还谢大红媒?不找你算账就便宜你了,原来是你设下的陷阱呀。”“还找我算账,这么漂亮的女子给你做婆姨,你也没吃亏呀。”杨树叶的大嫂捂着嘴大笑。杨树叶也笑着说:“怀平哥,哦嫁给你,你觉得亏吗?”“不亏,不亏,我可捡了个大便宜。”其实,就算杨树叶的大嫂不说出实情,贺怀平也觉察到了那天找牛时的不对劲,那天在玉米地旁边大喊都来看的那个人,就是杨树叶大哥的小舅子。

每当说起自己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往事,贺怀平都很激动,一是他一直念念不忘杨树叶的父母对他们知青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二是他为自己娶了这么漂亮贤惠的陕北婆姨感到高兴和幸福。贺怀平还调侃地说:“当年我也和陕北女子钻过玉米地。”

作者:草根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