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个女科学家太牛了!

来源:瑞安发布

潘秀莲

潘秀莲,女,博士,温州瑞安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能源催化转化的基础研究。和团队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

为能源安全做出“瑞安人贡献”

潘秀莲在实验室

科研的世界于旁人有多枯燥,对科学家来说就有多迷人。“烯烃”、“催化”、“极限”……多年来,潘秀莲的生活喜乐,就是和它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烯烃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材料,小到厨房中的保鲜膜、婴幼儿用的奶瓶,都有它的身影。

“传统的烯烃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石油,而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60%以上的原油依赖于进口。” 潘秀莲解释说。考虑到能源安全和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用煤炭替代石油清洁高效的生产烯烃等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和燃料,势在必行。

为此,潘秀莲团队和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从纳米催化的基本原理入手,开发出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有序孔道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创造性地使控制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离,并成功实现了煤基合成气一步法高效生产烯烃,其中含两个碳原子到四个碳原子的低碳烯烃单程选择性超过80%。该成果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F-T)合成路线,烯烃选择性突破了传统过程58%的理论极限,催化剂在110小时的测试中性能稳定。

与此同时,这种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离的双功能催化剂,更为破解传统催化反应中活性与选择性此长彼消的“跷跷板”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国内外专家学者评价“该项技术未来在工业上有巨大的竞争力”、“第三条制烯烃的技术路线”、“近期可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该项研究成果被科技部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中国的煤转化制低碳烯烃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甘于坚守,不忘“科学家”初心

多年来深耕于催化基础研究领域的潘秀莲,至今仍孜孜以求、不忘初心。

早在高中时她就着迷于化学世界的纷繁多姿,在这里她找到了放飞梦想的起点,探索着未知科学领域的奥秘,享受着收获知识的快乐。正如潘秀莲所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是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是科学家们能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共性’”。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她性格内敛,对待科学问题严谨、执着;回归家庭之中,面对着两个女儿,她又是那般的温柔与娴静。“科学不分性别,但是由于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责任,不光要做研究,同时,也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因此很多女性科技工作者不得不回归家庭。”潘秀莲说,“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甘于坚守、永不言弃的决心,然后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面对“如果能再一次选择自己职业”的问题,潘秀莲不假思索地说出“科学家”三个字。这颗初心,她从未动摇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