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中御桥与皇城人家人文轶事
生于中御桥附近,长于中御桥附近。从小喝着甘甜的府河水,从小在培英坊下攀爬玩耍。对中御桥、培英坊、御桥北的皇城人家,人文往事,风土人情,邻里情谊,有着深深的烙印,与魂牵梦绕的眷恋。
兖州的御桥皇城始于明朝。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刚出生两个月的第十子朱檀为鲁王。派人代襁褓之行祭告鲁国山川之礼,勒石于舞雩台。洪武十三年(1380)年2月起,建鲁王宫殿于兖州,开国元勋韩国公李善长,朱檀的母舅武定候郭英都曾亲自主持此项工程。
鲁王府建制遵明制,亲王邸第下天子一等,仿故宫建制,只是小了若干,“鲁府宫闱城阙,备极宏敞,埒如禁苑”。同时建鲁门阁,府城南扩二里三十丈,疏通丰兖渠,改名为府河,又称玉河、御河。御河上建东、中、西三座御桥。唯中御桥最为壮观,砖石结构,一拱洞跨于御河,两旁设雕花石栏,南北长八丈,东西广三丈。像一张弓,又像一道彩虹,横卧河上,中御桥街贯通南北。万历年间,桥南建一座八柱牌楼,飞檐斗拱,雄伟壮观,匾额书敕褒“仁孝坊”,后世改为“培英坊”。
中御桥成为兖州的地缘中心,正对皇城王府,鲁门外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坛。一年一度由鲁王亲自主持祭礼,隆重威严。皇城以外是皇城园。过中御桥,仁孝坊,中御桥南街是鳞次栉比的各级衙门、鲁藩宗室、达官贵人府邸、庙宇、民居、茶肆酒楼,商业繁盛,成为这四州二十三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第二代鲁靖王朱肇辉将永乐明成祖朱棣皇帝御赐诗,刻石立碑在皇城门外御街旁,以示荣耀。
满清的金戈铁马,势如破竹。兖州守将刘泽收受贿赂,弃城不守,鲁王朱以海南逃,鲁藩共传十代十一王,共历二百八十三年画上了句号。
朝代兴衰更迭,昔日皇城王府“碧瓦添堆长秋草,荒台满径覆寒烟”。当年的繁华除了残垣断壁的围墙,只剩下了禾黍离离的农田了。
随着时光与岁月,皇城王府渐渐消失殆尽,沦为良田。鲁门阁,中御桥仍在,玉河之水依然西流,燕来燕喃穿越玉河烟柳。御桥人家在晨钟暮鼓中繁衍生息。
清同治元年(1862年),禚晋臣、夏景禹等五姓合股在中御桥南路西开设天德堂药铺,设坐堂中医。天德堂名医禚晋臣,字襄廷,开创天德堂以医药济世活人,凡有于公益之事,无所不为。光绪丙子岁大旱次又饥,乡邻多困馁。晋臣约同里、陈茂榞、李占文、陈翼昌、王福增、张存猷等,议集资赈济伊时赖以全活者甚众。于是激发公议城乡争相效慕。德不近佛不为医。禚公晋臣每天坐诊天德堂,见培英坊岁久雕残,请南门里工匠修缮一新,自己全部出资。朝廷闻之,褒奖他五品衔在案,御街同里争相传闻。
中御桥北街人,陈孝恪,字慎夫,号宾三。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任户部主事,虽宦绩无过述,但所著诗集《养松堂遗诗》流传后世,评价甚高。其兄陈孝恭,字寿民,也是举人,著有《守经堂剩稿》,兄弟二人文章、诗词、书法堪称双壁。二人著作现已由其后人出版。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英国人强占旧皇城大片土地建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有礼堂、会客厅、配房等1461间。兖州人称为北教堂。
民国26年(1937年)9月,日军飞机空袭兖州,中御桥人家扶老携幼,躲进中御桥拱券之下防空袭。古老的中御桥成为人们临时避难所。
民国32年(1943年)9月24日,滋阳县立初级中学在北教堂创立(今兖州一中),学制三年,男生2个班,女生1个班。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兖州人民载歌载舞庆祝国庆,鲁门阁、中御桥、培英坊沐浴在新时代的曙光之中。农工士商、市井草民,更加安居乐业,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不知从什么年代,也许是因为中御桥路口繁华和无限商机,宽大的中御桥两边建房住了人家。民国末年、建国初期,御桥上左右的几户人家,靠天时地利,以小本生意、开茶馆、卖小吃为主维持生计。桥北首东面住着段四爷志超先生。他家铺面房经营着各色时令水果,一年四季果香盈门。与水果店相邻的是一家皮衣缝补店,老板是位南方人,年龄五十岁左右。桥顶是王世忠夫妇经营的理发店,门脸是玻璃窗,屋内两把理发椅,镜子前整齐的摆着推子、剪刀、刮胡须的刀子。我小时候常去理发店里理发。只记得屋内有后窗,打开窗户,以绳系水桶就能从河里吊上水来。他的手艺传给了小女儿,几十年过去了,王敏的理发店生意红火。桥顶偏南是御桥北街白文忠先生开的小饭馆。最南边桥头是张景法老爷子经营的烧饼炉,烧饼色泽好,香脆好卖。与烧饼铺对面路西是熊宝伦老爷子开的茶馆,经营小菜、面条,代火方便过往行人。他家人口多,也有烧饼炉,后来长子熊善德家在此摊煎饼。民以食为天,卖吃的食品是获利最快的行当。往北一直到桥头是段金奎、段金玉两家的门面房,经营茶水馆,因为真正泗河水最受顾客欢迎。培英坊下,中御桥十字路口是最热闹繁华地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1955年拨款5000元维修培英坊。使当地小摊、小贩在此经营,路人休息乘凉有一所好的去处。韩兴奎的热芋头烤的又香又甜,白文俭家烧的粥香味浓,孔家的煎包个大泛金黄,杨大爷卖的五香花生米香又脆,还有那挎篮子卖冰糖葫芦、姜糖的,夏天卖大碗茶、凉粉、瓜果梨枣的,应有尽有,喧嚣热闹。
中御桥是当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中御桥十字路口东南、西南角都是“天德堂”的产业。往西路南是武家经营,在兖州赫赫有名的“泰丰”老烟店,以皇城园盛产的优质所烟为原料,加工上等的烟丝与雪茄,誉满兖州府,远销全国各地。与“泰丰”毗邻的是李家经营的染坊用的各色染料店。路北是周家的鞋铺,高家经营的“永顺和”土布店。十字路口往东路南,除禚家的“天裕天福酱菜茶”店,还有张家开的茶叶杂货店。路北是“新生食品店”经营糕点杂货,是御桥南张大昌先生几人合股的生意。他们都是以小本经营,以和气生财为道德的生意人。1956年3月,对全县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私营商业,手工业转为公私合营。大多数私营业主商户参加了公私合营。1966年8月,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将明朝建筑培英坊拆除毁尽。
1988年,中御桥改建,长23米,宽35.6米,单孔石拱,兖州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2月请著名书法家戴宣勤先生,用隶书撰写了《重修中御桥碑记》,并立石于中御桥北首路南,中御桥称为兖州一景。从此,御桥人家在城内外异地安置。
素有皇城人家之称的御桥北街,不仅住着许多平民百姓,也住着两位书画名人,戴宜勤先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兖州“四支笔”宫、张、潘、戴之一。曾任多届县政协委员。徐叶翎先生以诗书画印著称于世,系中国书协会员、兖州书协主席,学者大家。禚氏名医之后,禚叔韬一世济世活人,医德高尚,曾任兖州政协委员多年。知名文人王锡杰民国年间曾任滋阳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其长子王家樑在新疆陶峙岳部队任军需处长,随部队起义,后转业回家。其四子王家橖建国后在南京军事学院任炮兵学校教官,转业后在兖州一中任教。王家橖之女王曼多才多艺,现任兖州区音乐家协会主席。皇城人家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时过境迁,往事如烟,但中御桥与皇城人家人文轶事,将会永远的流传、流传……
(本文部分资料由王大伟提供)
——本文原载《兖州春秋》年刊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