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人中的败类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从“近乡情怯”说起
——我们都被诗人骗了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这是一首广为传颂的唐诗,如果单独看这首诗,我们会被诗中游子近乡情怯的心情打动,特别是有过离家多年经历的人。

当你久居他乡和家乡不通音信,某一天将要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难道不正是诗中那种既喜且怯的复杂心情吗?既有将要重逢的期待和喜悦,又忐忑不安,不知道故乡如今是什么样子,家人又还好吗?

是的,单独看这首诗,诗人寥寥几笔就把游子复杂的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的确令我们赞叹。

可是如果以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发掘一下诗人的生平,再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的真实涵义,我们的态度可能会180度大转弯:诗人真是一个无耻欺骗我们感情的大骗子。

诗中的岭南正是宋之问被贬的地方,他为什么被贬呢?他可不是因为直言进谏被贬,而是趋炎附势、随之鸡犬升天后,他所谄附的奸佞权贵倒台了,于是树倒猢狲散,他也就跟着倒霉被贬了。

唐朝的岭南是一个荒蛮之地,所以宋之问实际是作为犯人被发配到了岭南。

至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也不是宋之问被赦免了,而是他作为逃犯偷偷跑回来了,说是“近乡情更怯”,实际上是逃到政治中心洛阳,躲到昔日的同党家里。

试问这样一个名声败坏、人人喊打的罪人,从发配的地方跑回来躲起来,又怎么敢声张呢?所以作为一个潜逃的通缉犯,宋之问当然“不敢问来人”了。

是的,宋之问就是这样一位德不配才、文人无行、为时人不耻、遗臭万年的人。

高富帅父亲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当然他的出身也不差,父亲宋令文,做过唐高宗的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又有才华又有武艺,而且还是全靠自己奋斗的富一代,宋令文可以说是当时的高富帅了。

最难得的是,宋令文起自乡闾,出身低微,但他矢志于学,最终逆袭成功,多才多艺,身兼文武数职位,前途一片光明。而且交友也很讲义气,人品在朋友间那是有口皆碑。

有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父亲,宋之问表示压力很大。他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从小就得到父亲悉心培养,每人分别继承父亲一个绝活: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专工文词,一时间这一家三个儿子,都成为街头巷尾邻居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才华上,宋之问只学了父亲的文词而不学武勇,而在做人做事上,宋之问也只学了父亲的锐意进取,而不学做人的道德原则。以他一生的作为来看,只要能上位,不管跟着谁混都无所谓,见风使舵、不择手段就是他的原则,没有原则的原则。

武则天的赏识

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这正是那位女帝武则天将要崛起的时代。

宋之问一出道就春风得意,人家不是靠爹出名,人家靠才华出名。当时武则天还没有称帝,但实际上已经把持朝政。既然新的领导上位了,还想要更多权力,那不仅要拉拢权贵,也要培养一些年轻人充当自己班底,毕竟明天都是年轻人的嘛。

这不,宋之问就被看上了,和他一起被武则天看上的杨炯,正是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里那个杨炯。于是,宋之问就这样和杨炯一起进入了内文学馆,没得说,未来的种子选手。

你说这样一个身材高昂、仪表堂堂,无论家庭还是才华都没得说的青年才俊谁不喜欢?宋之问还不止如此,他不仅长得帅,有才华,还很会揣摩上司心思,领导武则天能不喜欢他吗?

最重要的是,他还会写诗拍马屁,武后就正好就吃他这一套。

我们都知道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鼎盛时期,但在宋之问的时代唐诗还没有发展到顶峰,像什么李白、杜甫统统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在宋之问之前的唐诗,其实根本还不能算唐诗的典范,因为唐朝诗歌最大的变革就是从古体诗到了近体诗,而在宋之问之前初唐四杰的时代,标准的近体诗还没影子,直到宋之问和沈佺期的时候,才渐渐奠定了近体律诗的典范,他们并称“沈宋”。

写诗只为拍马屁

对于宋之问来说,写诗主要是为了拍领导马屁,只要领导高兴我一切都好说。这种为皇帝歌功颂德的诗叫“应制诗”。

武后正好就是文艺女青年一枚,最喜欢那种文词华美、富丽堂皇的的诗文了。有一次,武后到洛阳龙门游玩,心情大好啊,就下令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写好了,武后赐给他锦袍。

宋之问不急着写完,他知道,这位领导不要最快的,而要最好的,只有写的最好才能给领导深刻印象。

于是等到他的《龙门应制》写好呈上去,“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一看这诗写得好啊,而且大家还都觉得好,立马翻脸不认人了,把刚刚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夺回来,重新赏给宋之问。

那《龙门应制》究竟怎样呢?以今天我们的视角来看,诗写的很长很华美,就是没什么营养,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都是歌功颂德,但这种风格正是领导武则天喜欢的。

这样阿谀奉承的诗写多了,宋之问的风评自然就不咋地了。当然,他也不在乎。

自荐枕席的男人

得到领导武则天赏识的宋之问平步青云,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升到五品学士。唐朝学士就相当于皇帝的文学顾问,就类似李白之于唐玄宗那种。别看官不大,和领导天天相处混脸熟,以后升官晋爵有的是机会。

我们必须承认,比起直言不讳、一脸耿直的君子,说话又好听、人又长得漂亮奸佞小人相处起来的确舒服,除了他们本身有害之外。何况宋之问对于提拔自己的领导武则天,还很会感恩,经常说一些感恩戴德的话。

他在《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中说:“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

既然最高领导对自己越来越赏识,那在宋之问看来,肯定要顺杆往上爬了。至于怎么爬,他的方式和寻常奸佞小人不太一样。

他觉得,既然女皇这么喜欢我的应制诗,我长得又这么帅还这么有才华,那女皇肯定喜欢我这一口。他真这么做了。他一个男人,他居然向女皇自荐枕席,要“沾女皇的雨露”。

虽然女皇喜欢宋之问写的诗,但还是有眼力的,毕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政治家,知道宋之问是个龌龊小人。所以虽然女皇有男宠,但根本看不上宋之问的谄谀嘴脸,觉得连给她当男宠都不配。

宋之问觉得很丢脸,但对他来说脸面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往上爬,抱谁的大腿无所谓,于是他竟然转而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甚至不惜低三下四给张易之提尿壶。

这可不是打文人屁股的明朝,也不是文人自称奴才的大清,这可是开放文明的盛唐啊。宋之问实在无耻得出类拔萃。

征服第一才女

虽然宋之问的人品不咋地,但他的才华还是没得说,他的女人缘也实在不错,除了武则天,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女——上官婉儿也欣赏他,虽然她们欣赏的仅仅只是宋之问的诗,仅此而已。

唐中宗举办过一次诗歌比赛,比赛的裁判正是当时第一才女上官婉儿。

宋之问觉得这是绝好的机会,不仅仅能在美人面前表现一番,同时在皇帝面前也能露个脸。

当然,前提是他有那个本事。

他还真有那个本事,上官婉儿就站在楼上居高临下,这位才女想必也是个傲气十足的人物,她把自己看不上眼的诗稿全扔了下去。

上官婉儿的眼睛实在是够毒,因为最后留下来的两份诗稿,正是在后世并称“沈宋”的沈佺期和宋之问。

这两份诗稿在上官婉儿的眼里还值得一看,她斟酌了一番,还是判了宋之问获胜,理由是这样的:“沈佺期与宋之问的诗难分高低,但仔细斟酌之下,沈佺期的结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气息将竭,朽木难雕了;而宋之问的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气蕴宏大,境界悠长。”

是的,宋之问作为写诗欺骗文艺女青年的顶级高手,的确有两把刷子,这一次他征服了心高气傲的第一才女上官婉儿。

可怜的沈佺期,不仅在比试中输给了宋之问,自己的诗也屡屡被宋之问抄袭。据考证,宋之问的作品中疑点多多,存疑抄袭沈佺期的就达十余首之多。

最可怜的是,在沈佺期死后一千多年里,一直与这样一个伪君子齐名“沈宋”。不知道他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活过来。

恩将仇报、出卖朋友

宋之问有一首诗《息夫人》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这位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但国难之际被楚文王借机俘获。为了保全自己的丈夫和息国,息夫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但在楚国她一直保持沉默,楚王问她,她才回答:“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宋之问高度赞颂了这位一女不侍二夫的贞烈女子。但他只是说的好听,对他来说,有奶便是娘。

当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张氏兄弟被诛杀,他也就受到了牵连,谁都知道当初他巴结张易之兄弟的嘴脸,于是他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一般人的政治生命应该到此就结束了,但宋之问不这么以为。他觉得只要再换个大腿抱,总能东山再起的。

宋之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最后还真让他咸鱼翻身了。

他偷偷潜逃回洛阳,当然还顺便写了那首《渡汉江》,表达一下“我很慌”的心情。

宋之问藏在王同皎的家里,静候时机。当时的政治波诡云谲,一番你来我往之后,素有奸佞小人的武三思一党又一次得势了。这种臭名昭著的小人党羽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宋之问却趋之若鹜。好巧不巧的是,张仲之和王同皎等人十分看不惯武三思弄权,密谋除掉武三思。

宋之问一看天赐良机啊,立马出卖了庇护自己的王同皎等人,向武三思告密。结果毫无疑问,宋之问不仅被赦免,还重新抱上了大腿,武三思大兴冤狱。

史载“天下丑其行”“由是深为义士所讥”。

因一句诗杀外甥

宋之问最臭名昭著的事迹,是因为一首诗杀死自己的外甥。

他的外甥刘希夷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一次他写了一首古乐府诗《代悲白头翁》,其中就有著名的两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两句以人世变化和花儿相似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苍凉。特别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看到了,很是喜欢。

按常理说舅舅喜欢外甥的诗,大概也就是感叹几句“长江后浪推前浪”,然后勉励勉励后生也就罢了。但宋之问看上了,就要直接据为己有,对同僚沈佺期他不能直接抢,只好抄袭。但对于自己无名无权的外甥,他就直接开口要了。

刘希夷没有给,宋之问很直接,直接杀人越货。他派人用土囊将刘希夷压死。土囊是一种刑具,也就是装满沙土的袋子,古人用来压死或闷死囚人。

宋之问是高级官员,刘希夷名不经传,一般来说杀了也就杀了。这件事确实成为了历史的悬案,没人知道其中的真相,但以宋之问一贯的品行,人们宁愿相信这事就是他干的。

《论语》里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说纣王做的坏事没有他真正做得多,因为即使不是他做的坏事,人们也相信是他做的。宋之问的名声就坏到了纣王这种地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全唐诗》中在宋之问与刘希夷名下分别收录了这首《代悲白头翁》,宋之问也仅仅做了一些拙劣的修改,似乎反为这场悬案提供了一丝线索。

一个记仇的女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攀上武三思一党这颗大树的宋之问活得很滋润。但政坛没有不老常青树,何况是武三思这种败类奸邪。

武三思一党很快就倒台了,被太子李重俊联合大将军李多祚杀死。这是一个政治舞台风云变幻的时代,宋之问又一次面临抱哪颗大腿的问题。

他的运气还不错,特别是女人缘这一点,他效忠的女人,没有一个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这一次他抱上了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大腿。

当时的政坛实在一言难尽,得势的女人不止太平公主一个,什么韦后、安乐公主你来我往粉墨登场,实在有些阴盛阳衰。

宋之问在女人之间如鱼得水,很好地发挥了他阿谀奉承、颠倒黑白的能力。这一次他要玩个大的,他觉得皇帝的妹妹不够给力,似乎皇帝的女儿、后来居上的安乐公主更加炙手可热一些。

于是他在主子还没有倒台的情况下,转投到安乐公主的阵营里面了。

他大大低估了女人的记仇。太平公主对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深恶痛绝,虽然搬不到安乐公主,但对付宋之问她还是有能力的。她在唐中宗面前弹劾宋之问,把他出卖朋友,受贿丑行抖了出来,唐中宗闻之,便把他发配到越州做长史。

穷途末路

这一次宋之问没有逃回来,他甚至表现出几分悔悟之心。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他这样写道:“先王为心,享是明德。后之从政,忌斯好佞。酌镜水而励清,援竹箭以自直;谒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苏息。”这个时候也不需要他写应制诗来阿谀奉承了,于是他的诗也改了风格,颇有些健康清新的味道。

但宋之问已经骗了人们太多次了,他的丑恶嘴脸早已尽人皆知,再没有人相信他能改过自新。他的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命运也没有给他再次翻身的机会,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他再次被流放到广西钦州。

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这位皇帝可不像那些女人好糊弄,他对宋之问这个恶贯满盈的伪君子深恶痛绝,直接下令把宋之问赐死在徙所。

这位伪君子,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却作恶多端的一生。

-作者-

那一夜i繁星,资深诗词爱好者,对中国历代诗歌的历史发展有深入了解,主要兴趣在于发掘诗词背后的作者经历和历史文化背景,并以此追溯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滥觞及流变。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

  • 刘臻仲 | 一个宫廷诗人的平仄生涯

    总第1464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01 中国旧体诗中的格律诗,是一种独特的诗体形式. 它讲究节奏顺畅,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韵律和谐.它要求语言凝练,意若贯珠,蕴藉深厚,意境高远. 如果将中国 ...

  • 唐诗解读之“沈宋”

    作为初唐时期的优秀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有着太多相同背景,同年出生(约656年),同年登进士及第,同为珠英学士,同贬岭南,后同为修文馆学士,先后都曾以考功员外郞知贡举,又都精于律体,时人齐名并称, ...

  • 刘方平,他是唐朝诗坛大帅哥,更是诗人中隐者,他的诗如《夜月》《彩莲曲》《望夫石》《春怨》清新淡雅,值得细品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意境优美,灵动生趣的唐诗<夜月>,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 史料中关于刘方平的记载少之又少,尤其在群星荟萃的唐代诗人中, ...

  • 他们是黄埔军校中的败类,在抗日战争中投降日伪

    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无数中华儿女为国捐躯,而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现代军事学校的黄埔军校,更是涌现出无数革命烈士.然而,有着天子门生之称的黄埔学生中,虽然有着无数的英雄的,但也有那 ...

  • 啄木鸟中的败类,毁树拆房,将杜鹃敲骨吸髓,还吃了山雀一家九口

    啄木鸟在我们的影响里,那是众所周知的益鸟,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过啄木鸟医生的故事,啄木鸟总是在树木遭受害虫侵害的时候及时出现,撬开树皮,用长长的舌头将害虫勾出来,如同一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一样,啄木鸟 ...

  • 顾随论陶渊明:诗人中哲人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 ...

  • 谁说诗人都是穷人?说说诗人中的富贵人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诗人都是"穷人"吗? 前言 谁说诗人都是穷人呢? 实际上,大多数诗人都是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大多是社会上层人士,怎么可能都是穷人呢.特别是那些流传 ...

  • 杜甫:琴比今天的诗圣,诗人中最大的护膝狂魔!

    说起唐诗,必首推李杜,其实在唐朝,李白和杜甫的命运截然不同.李白生前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用现在的话说,李白就是唐朝的顶流,而杜甫的成名则是在他身后,人称杜公布的杜甫,在当时是李白的迷弟,如果他 ...

  • 大家来排名,唐朝诗人中谁的武功最高?

    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唐朝诗人中谁的武功最高呢?这一方面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来讨论. 在唐朝的这些诗人中,论武功的高低,我个人推崇唐初诗人陈子昂. 陈子昂 ...

  • 唐代诗人中的科举落榜生:胡曾成了咏史诗专业户

    科举放榜 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的壮观景象,无疑是大唐文化繁荣最重要的标志.有趣的是,唐代不少杰出的诗人,却与科举无缘.比如诗仙李白,终其一生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诗圣杜甫,虽然多次参考,却始终是个 ...

  • 除了李白唐代诗人中还有他对明月情独钟——王昌龄

    诗仙李白一生创作的1044首诗歌中,有320首是写明月的.太白诗集中每逢夜晚,皆有明月相伴.李白不仅写明月之美,还抒明月之情.其实除了李白边塞诗人王昌龄,对边关的明月情有独钟.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