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重器 礼乐发端(下)——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随想(四)

文物导览

青铜器上记历史,金文应运而生:

记录战争——利簋记着武王伐纣,虢季子白盘记着荣耀战功;

记录政事——大盂鼎记着周康王语录,盠方彝记着西周职官编制,王子午鼎记着施德政于民……

青铜保温箱,美观又实用:

吴王夫差鉴照映西施的花容月貌,

曾侯乙铜鉴亮相北京奥运开幕式……

开启大铜缶盛装的两千年前的佳酿,氤氲时间。

聆听铜编钟演奏的两千年后的《东方红》,响彻太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文物佐证史书,史书印证文物,

两两相望,千年相守。

商代落幕,周朝上线。

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也是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集权国家,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西周首先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后迁至成周(今河南洛阳)等地,最后辗转到犬丘(今陕西西安)。东周则定都成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这似乎也为后来的天下分裂埋下了祸根,春秋五霸之后,即是战国七雄。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问鼎天下。

(鼎本是青铜礼器,在周代的礼制中,唯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的规格。但是春秋时期楚国强大,楚庄王向周定王询问祭祀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展露出觊觎野心,由此“问鼎”成为了天下争霸的代名词。)

商周时期,青铜器大行其道。有人将商代青铜器与周代青铜器进行比较,商代青铜器的纹饰繁缛密布,兽纹夸张凶怖,具有“狞厉之美”,周代青铜器的纹饰简洁稳重,铭文记载增加,具有“凝重之美”。

周代的青铜器不仅仅是祭祀的礼器,还是生活的实用器,后来还成为权力的代名词。然而,青铜器留给今天的更大价值,却是文物与史书的综合体,寥寥数行金文,向我们讲述曾经的历史。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中国书法在历史文化的推进中,逐渐形成了篆、隶、草、行、楷诸书体,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文字唤醒历史,过去就不再遥远。

写在青铜器上的西周大事记

利记下了“武王伐纣”——利簋

利是这件青铜器的缔造者,他官居右史,追随武王伐商,并在商朝灭亡后第八天得到嘉奖,因此铸器来祭奠祖先。4行32字铸于腹内的底部,记录了甲子日早上武王击败商军的历史。这与史书上记载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基本吻合,双方在牧野决战,最终纣王兵败自焚,宣告了商朝的覆灭。

簋(音“轨”)是盛放谷物的饭盆,既是实用器,又是礼器。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在云雷纹的衬托下清晰可见上下两只兽面,圆目怒瞪,獠牙森严。

利簋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书籍资料图)

盂记下了“周康王语录”——大盂鼎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典型大鼎式样。外观比较简净,纹饰很少,腿上饰以饕餮纹。

鼎的内壁铸文,19行291字,脉络清晰,分为三部分:

一是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一事,周康王向盂追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与商人沉湎于酒而亡国的沉痛教训,应效法先祖,辅佐王室;

二是周康王要求盂帮忙管理军事,统治人民,并赏赐香酒、礼服、车马以及奴隶1726个等;

三是盂说明铸造此鼎,祭祀祖父南公。

此鼎的金文,虽为西周早期文字,但体势严谨,结字质朴,方圆兼备,灵动雄壮。大盂鼎在历史与书法的角度,都是重要的参考文物。

出土后,此鼎曾为左宗棠所有,被转赠给潘祖荫,后来历经战乱,又被埋藏于苏州老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后人将其捐给国家,自此在国博安家落户。

大盂鼎  (公元前994年)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据传陕西省郿县礼村出土(图2、3为书籍资料图)

子白记下了荣耀战功——虢季子白盘

盘为盥器,在宴前饭后浇水洗手,以盘承之。虢季子白盘拥有硕大的器型、精巧的纹饰、具体的铭文,与散氏盘、毛公鼎合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后两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虢季子白盘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青铜盘。长方形的盘形,周身波带纹,四壁各有一对兽首形耳。最为珍贵的是,在盘底铸有8行111字铭文,记载了虢季子白在与猃狁(音显允)的战争中获得胜利,斩首五百,俘虏五十,周王赏赐车马、弓矢、斧钺以示嘉奖。虢季子白以此为荣,故而铸盘。

此盘既是详实的历史资料,又是精美的工艺珍品,更是纯熟的书法佳作。字体端庄,清丽秀逸,用笔严谨,线条流畅,圆转周到,疏密避让,富于变化。

如此珍贵的国宝,也经历了沉浮漂泊,自出土后,曾经沦为太平天国护王府马厩里的马槽,也曾经因战乱保护被再次深埋地下,直到和平年代才再见天日,成为国博的座上宾。

虢季子白盘  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口宽86.5厘米,重215.3千克  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图3、4为书籍资料图)

盠记下了西周职官编制——盠方彝

彝是古代的盛酒器,器盖是四阿式屋顶形状,器身是长方形,两耳如卷起的大象鼻子,周身装饰云雷纹、穷曲纹、夔龙纹、涡纹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盖与身上都有的圆形漩涡纹,被猜测是氏族或地域的徽章。

器内壁铸文10行107字,记录盠是周王的同宗,周王命其掌管司徒、司马、司空和周六师、殷八师的军政和屯田事物,并赏赐衣物、玉佩、车马饰等。盠因此作器,感恩君王,记下荣宠。此彝在政治、经济、军事、书法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盠方彝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高22.8厘米,口长14.3厘米,口宽10.9厘米  陕西郿县出土(图2、3为书籍资料图)

王子午记下了施德政于民的政绩——王子午鼎

王子午,字子庚,其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王子午是楚庄王第五子,楚康王时任楚国令(相当于宰相)。七件列鼎说明了墓主的身份地位,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件。

鼎的器型是平底束腰的楚国风格,纹饰大胆夸张,浪漫想象,六条立体怪兽由夔龙盘绕,装饰技法多元,包括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联想到楚人的文风,就能预见楚地的艺术风格必然别具一格。

在内壁与底部有铭文14行84字,追思先祖,叙说今世施德政于民政绩,教育子孙遵此准则。文辞流畅,语句押韵,铭文以鸟篆书写,极富装饰味道,成为书法史上的又一种独特风格。

王子午鼎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楚  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腹径68厘米  1979年河南浙川下寺出土(书籍资料图)

两千多年前的青铜保温箱

鉴是盛水器,功能非常强大,一可以盛水充当镜子,二可以洗脸沐浴,三可以盛冰充当冰箱。周王朝有一个官职是凌人,负责管理凿冰、运冰、藏冰。因此夏季用冰就顺理成章了,可见周朝时贵族的生活就已经非常考究了。

鉴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择两个最有代表性的鉴来讲一讲。

镇酒兼做吴国美人的镜子——吴王夫差鉴

这面水镜子可能照见过吴王夫差姐妹的样貌,也可能映射过夫差宠姬西施的姿容,更可能仅仅是个盛酒的容器,外层的鉴与中间的缶之间有夹层,加上冰,内中的缶装酒,冰镇的酒更加鲜美可口。

此鉴状如大缸,两耳如龙攀附,两侧瑞兽攀援口沿,似乎准备潜入鉴中。内壁有铭文2行13字,记录了吴王夫差作青铜鉴。

吴王夫差鉴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高44.8厘米,口径76.5厘米  传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书籍资料图)

豪华版古冰箱亮相北京奥运——曾侯乙铜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倒计时,2008人同时击缶计数,是中国青铜器皿在世界舞台的一次惊艳亮相,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器的一场时空穿越。这些造型独特的缶的原型来自于曾侯乙墓。

曾侯乙为何许人也?他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的国君,大约去世于公元前433年,终年45岁,其墓中出土文物15000件以上,最为震撼的是曾侯乙编钟,展览于湖北省博物馆。(以后专题介绍)

曾侯乙墓的铜鉴有一对,一个留在湖北省博物馆,另一个在国博。铜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外面的方形器物是鉴,内部的缶是酒器。在缶的底部设计了三个长方形的榫眼机关,能够连接固定在鉴上。在鉴里装冰或盛热水,就可以对里面的缶起到冷却或加热的作用。铜鉴的制作运用了失蜡法结合范铸法,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巧思与精工啊!

铜冰鉴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曾 长宽均76厘米,高63.6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先秦酒器之王——大铜缶

曾侯乙墓中还有一件重器,就是大铜缶(音否),被尊为“酒器之王”,这是我国先秦时期体量最大的一件缶。

缶可以盛酒或盛水。它既是礼器,也是乐器。据说在战国时期的秦赵渑池之会,蔺相如曾逼迫秦王击缶。

此缶不仅体型巨大,而且纹饰繁缛,结合了涡纹、重环纹、蟠螭纹、雷纹、蕉叶纹等式样,古朴时尚,端庄雅致。出土时,其内盛装酒液,这存放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美酿,邀我们来品评一番。

大铜缶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曾  通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足径69厘米,重327.5千克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太空《东方红》源自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乐器——铜编钟

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了这套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后来此曲通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播放。两千年前的编钟的音乐响彻古今,传送宇宙。

铜编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楚  编钟共13件,高度依次为30.5厘米、25.7厘米、24.5厘米、23.4厘米、21.8厘米、21.4厘米、20.3厘米、19厘米、17.6厘米、16.6厘米、15.9厘米、15.5厘米、13厘米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云兽纹青玉璜

璜为弧形玉器,玉璜为祭祀北方之神的礼器,也有玉璜置于逝者胸腹部位。

此大玉璜为组玉,七块和田玉连贯起来。在中部雕一神兽,静卧,回首,周身龙纹与云纹,铜片上显示饕餮头形。质地莹润,雕工细腻,器型较大,为古玉中难得一见。由此玉璜,可以窥见战国时代的古人很讲究生活情趣与审美格调。

云兽纹青玉璜  战国(公元前475年-221年)魏  长20.5厘米,宽4.3厘米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出土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从礼器逐渐普及为生活中的实用器。然而,由于铁器的出现,青铜时代也渐渐没落。朝代有更迭,材质有更新。

今天,在博物馆里的钟鼎礼乐,呈现给我们商周时期最长青的历史之树、最灿烂的文明之花。

打破时间的窠臼,

跨越空间的界限,

历史用文字编纂记录,

文明以文物薪火接力。

青铜小百科

1.材料之谜

   青铜是在红铜里加入锡、铅等而合成的。

   为什么选择青铜来铸造器物呢?理由有三:一是青铜的熔点比较低,二是青铜的硬度比较大,三是铜溶成液体后呈黏稠状,不易浇铸,而加入了锡、铅之后就变得更具流动性与可塑性。

2.颜色之谜

    为什么青铜器的颜色不一样呢?有深绿、浅绿、泛白甚至黑色等等。其实在铸造初期,青铜器都是金色的,但由于被埋在地下而生成铜锈,理由有三:一是由于铜、铅、锡的比例不同,二是由于出土地区的土壤环境含有的矿物质不同,三是曾经打蜡擦拭也会使颜色差异。

3.铸造之谜

青铜器形制众多、大小不一、用途各异,都是怎样铸造的呢?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两种:范铸法与失蜡法。(可以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制作。)

(1)范铸法主要有四个步骤:首先制模,其次翻范,再次浇铸,最后冷却,处理外范内范,器成!

(2)失蜡法是让蜡慢慢流失。模型由黄蜡为原料,浇淋泥浆形成泥壳,涂上耐火材料形成铸型。火加热后黄蜡熔化,形成空腔,再浇铸青铜液,器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