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唐诗解读——杜甫之《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注:
喜达:因到达而欢喜。
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称行在、行所,这里指唐肃宗在凤翔的行宫。
西忆:向西怀念、盼望。因诗人当时身困长安,而凤翔在西,故称“西忆”。
岐阳:岐山之阳,即凤翔。
遂:成功,实现。
却回:返回。
当落日:凤翔在京师西,故当落日。即面对着落日。
心死:内心已死。
著寒灰:附着寒冷的烟灰。
雾树:远处的树呈现出迷蒙的样子。
行相引:招引自己前进。
连山:连绵的山脉,这里指太白山和武功山。太白山在今陕西眉县东南,武功山在今陕西武功。
望忽开:瞭望中忽然出现通道。
所亲:所亲近的人,指朋友。
辛苦贼中来:诗人路途中被叛军所俘获,带回长安,这次从长安逃至凤翔,故云“贼中来”。
解读:
这组诗共三首。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自京窜至凤翔”。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从长安逃出,奔赴肃宗所在的凤翔,肃宗感其诚,遂授以右拾遗。这组诗是诗人见到肃宗之后,心情十分激动,痛定思痛,记录他路途的艰辛和到达行宫后的心情。
诗人按着时间的顺序,写自己在长安翘首企盼凤翔的消息,然而没有回音,自己在家中望眼欲穿,心如心灰,千辛万苦一路跋涉,忽然看到有路铺开,总算是亲友相见,平安到达。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由未达到初达这一路上所经历万分艰辛与惊恐,即便如此,诗人面圣之情依然如故。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心系君主、关心国家的急切心情。“眼穿”“心死”写诗人将希望寄托在凤翔肃宗的身上,表达他渴望为国出力、平定叛乱的伟大志向。诗的后半部分,“雾树行相引”“辛苦贼中来”写尽自己路途的曲折与艰苦,“望忽开”写激动的心情。“惊”字既写亲友们忽逢诗人的惊喜,又写到见到他之后的惊讶与心酸。
冯至先生曾分析这首诗说道,一个典故没有,一个生字没有,“把律诗这样表现生活,换句话说生活这样像杜甫的律诗,不但是杜甫的可爱,也确乎是汉语的可爱。'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把一个提心吊胆、时刻有性命危险、而又满怀希望的心的人,走路走到太阳快要落了,自己正是往太阳那个方向走,该写得多么真实,多么生动,同时是真实生动的语言的美,把不要的都精简了,要的便集中起来,——这不是汉语的特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