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无止境”与生活五步法:慢半拍、无所谓、止语示弱、境界共情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意志”,这是我们清醒时刻都有的心理活动,只不过静不下来时少有体验罢了。
处理生活与心理问题,也就是反思这三种心理过程,提高自我觉察力,曾经用“慢稳止”来进行反思。
慢指向认知思维,慢半拍,慢一些做出决策决定,逆本能。
稳指向情绪情感,静下来,情绪稳定是关键,这是理性基础。
止指向采取行动,要点是先学会停住,止住原有反应模式。
这些更多是为了控制冲动,训练情绪管理,后来又提出“生活五步法”,即为了更好管理情绪,可以尝试这五步,即“洞察问题、重构问题”来解决认知和情绪,“正视问题、接受问题”来采取行动,“关系问题”来重视处理人际互动。
简单解释就是,洞察问题不可避免,重构跳出时空局限无限可能,正视不回避,接受意味着去行动,心理来自关系又要回到关系。
说到底,就是通过认知底线思维等,来处理情绪问题,然后再采取行动,处理人际互动关系。
比如一件不如意事情发生了,既然不可避免,就不要回避,事情本身无所谓,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事情,这就是体验人生过程,稳定情绪后采取较为理性行动,来处理问题,毕竟问题解决要用行动而非认知,接受这些都建立在人际互动里。
上面的生活五步法,其实也是对应着三种心理过程,以及人际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把“慢稳止”调整为“慢无止境”这四步,同时也与生活五步法对应起来。
1、慢。解释认知思维问题。这里代表着533三种要素,5概括为5个局限,即时间局限、空间局限、自我中心主义局限、人格局限、情境局限。3概括为3个思维误区,自我中心主义思维误区,直觉思维误区(时空局限),机械思维误区(单一归因,对应人格局限和情境局限)。3概括为先判断3种心理状态,“由情索欲”“随心所欲”,根据外在情绪探寻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需要满足程度。
这是慢半拍,类似洞察问题和重构问题。
2、无。表示缓解情绪波动乃至平静如水,无所谓态度处理情绪。用443解读,4意味着自我情绪管理四部曲,即“描述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当然核心是表达诉求。4代表常见4种情绪管理,愤怒用沉默12秒,焦虑用呼吸放松法,抑郁用运动疗法,恐惧用直面问题法。3代表管理别人情绪三法则,首先是上面的由情索欲,判断三个心理状态,即语言表达诉求者心理健康,情绪表达诉求者心理不健康,行动表达诉求者不正常,而后健康者讲道理,不健康者讲心理,不正常者顺着说或者不说,核心在于帮助别人说出诉求。
这是先接受,无所谓,类似“正视问题”。
3、止。行动的意思,首先止语、停止自动思维模式、止住潜意识思维,然后积极行动,用13解读。1代表示弱,3代表示弱行为“微笑、点头、顺着说”。
这是能示弱,类似“接受问题”。
4、境。代表情境关系,社会影响,用123解读。1代表互动关系里的共情意识,2代表关注关系里的情绪和需要,看见别人意味着能看见情欲,帮助说出或者问需要什么,3代表走进去感受到说出来。
这是能共情,类似“关系问题”。
“慢无止境”,慢半拍、无所谓、止语示弱、境界共情,这些都是所谓知识理论归纳,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结合实际练习,但无论如何保持觉察意识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