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病论》卷六(一)

伤寒杂方

冬夏伤寒,发汗极效,时雨散。(冬春及夏初行之大验。)

苍术(四两) 甘草 麻黄(各二两) 猪牙皂角(四挺)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三两沸,和滓温服,盖覆取汗出,立效。但是时行寒疫,皆宜服此,可多合以拯贫民。

伤寒头痛,玄精石方

石膏 太阴玄精石(各一两) 麻黄(二两) 甘草(半两)

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竹叶二七片,煎七分,去滓,温饮,不计时候。

伤寒头痛不止,瓜蒂牙硝散

藜芦(一钱) 瓜蒂(三钱) 牙硝(二钱) 脑麝(各少许)

细末,吹少许入鼻,得嚏则愈。

时气八九日,喘闷烦躁,麻黄杏子汤

桔梗 麦门冬(各一两) 麻黄(一两半) 杏仁 黄芩 甘草(各三分)

粗末,每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温日可四五服。

时气脑热,头疼不止,朴硝散

川朴硝,研,生油调涂顶上。

时气豌豆疮出不快,心神烦闷,犀角五香汤

犀角屑 丁香 乳香 木香(各半两) 玄参 升麻(各一两) 麝香(一分)

粗末,每五钱水一盏,竹沥半盏,煎八分,温温日三四服。

妊娠杂方

妊娠时气,令子不落,伏龙肝散

伏龙肝为末,水调涂脐下,干时易之,疾瘥乃止。

妊娠伤寒,内热极甚,令不伤胎,吞鸡子法

取鸡子,以绢袋贮投井底,浸令极冷,旋破吞六七枚,佳。

妊娠伤寒,腹胀,大便不通,喘急,牵牛散

大黄 郁金 青橘皮(各一两) 甘草(三分) 牵牛子(取末,二两)

细末,不计时,姜汤调下二钱,以利为度。

妊娠伤寒,服汗下诸药,热已退,觉气虚不和,宜与此药安胎,黄 人参汤

黄 人参 半夏 陈橘皮 麦门冬 当归 赤茯苓(各半两)

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下阿胶末一小匕,烊化,温与之,日可三四服。

大热甚胎不安者,不宜前药,宜用阿胶散。阿胶末一钱半,竹沥调下,无竹沥,用小麦、竹叶煎汤调下。

妊娠伤寒四五日以上,心腹胀,渴不止,腰痛重,橘皮枳实汤

枳实 麦门冬(各三分) 陈橘皮(一两)

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八分,去滓,温服。

妊娠热病,胎死腹中,鹿角屑汤

鹿角屑(一两)

水一碗,葱白五茎,豉半合,煎六分,去滓,温作二服。

又方,益母草饮子。益母草绞汁,饮半升,即出。

治伤寒小产,恶露不行,腹胀烦闷欲死,大黄桃仁汤

朴硝 大黄二味等分末之,每一钱或二钱,桃仁去双仁皮尖,碎之,浓煎汤调下,以通为度,日三服。

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地黄饮子

地黄汁 藕汁(各一碗) 生姜汁(一盏)

令和暖,温分三四服,微有寒,煎二十沸服之,亦下死胎。

伤寒产后,血运欲绝,红花散

红花 荷叶 姜黄(等分)末之,炒生姜,小便调下二钱。

凡伤寒小产,夏月宜少用醋炭,多有烦闷运死者。

伤寒产后,恶血冲心,闷乱口干,生姜小便饮子

生地黄汁 藕汁 小便(各一盏) 和匀,煎三两沸,温热分作三服。

伤寒产后,恶露为热搏不下,烦闷胀喘狂言者,抵党汤及桃仁承气汤主之。(二方在可下门中。)

伤寒小产后,烦闷,大躁渴,石膏栝蒌汤

黄连 黄芩 甘草 栝蒌根(各一两) 石膏(一两半)

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一盏。

伤寒暑病通用刺法

庞曰∶凡过经不解谵语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刺期门之法,须待脉弦或浮紧,刺之必愈;余刺之不瘥,以正取肝之邪故也。期门穴直乳下,当腹旁近胁骨,是穴针入一寸。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饮水者,其腹必满,小便不利而自汗出,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纵,当刺期门。

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为肝乘脾,名曰横,当刺期门。

下血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额上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者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其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者而取之。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或眩,时如结胸,心下必坚,当刺泻肺俞、大杼,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谵语则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伤寒喉痹,刺手少阴,腕骨小指后动脉是也,刺入三分补之。(佳通里二穴,去腕后一寸,是手少阴之经,主热病喉痹,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伤寒妊娠腹满,不得小便,腰以下肿如水气状,怀孕七月,太阴当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即愈。(劳宫手掌中央,屈无名指取之,关元在脐下三寸。)

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刺中脘。(鸠尾下三寸。)

伤寒汗不出,脊强,喉闭烦满,针大杼。(大杼穴在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一寸泻之。)

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曲池。(在曲肘横纹头,针可透下,泻之。)

热病汗出,脉反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者取踝上横纹以止之。(鱼际在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太渊在掌后陷中;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踝上横纹不说穴名,当是足内踝上二寸,名曰复溜,主骨寒热汗注不休故也。)

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合谷穴是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据伤寒皆忌土败木贼证,是足少阳木受邪,当传克脾土,故宜泻足少阳之丘墟,而补足太阴之太白。《素问》云∶补足太阴者是也。其全元起《太素》作手太阴而以肺经,从肺出腋下,故胸胁满痛。又有引虚则索筋于肝,不得索之于金,而以手太阴为是。既言不得索之于金矣,而复求于金乎,是必不然也。既泻于木,理不合更补于金,若补于金,则木反受克矣,故当补脾土无疑。)

热病先手臂痛,刺手阳明、太阴,汗出止。(太阴络列缺穴,在腕上二寸半,刺七分;阳明商阳穴在手大指次指端,去甲如薤叶,刺三分。)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天柱穴在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可刺五分,泻之。)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足少阴涌泉穴,在两脚心陷,屈足卷指宛宛中,刺入七分,泻之,无令血出。足少阳侠溪穴,在小指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热病始足胫痛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陷谷穴在足大指次指之间,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泻之。)

热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及衄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针劳宫。(在手掌心,针入五分,泻之。)

伤寒死生候

伤寒下利,厥逆烦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厥逆六七日,发热而利者生,汗出利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也。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形损故也。

夫病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重语是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伤寒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口干燥, 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

伤寒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而不休,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为心先绝也;唇吻反青,四肢 习者,此为肝先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此为脾先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先绝也。

伤寒脉顺四时,夜半得病日中解,日中得病夜半解,更不传也。

庞安时(约1042~1099),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

(0)

相关推荐

  • 卷四19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里有热,宜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也.    按 发汗过多,亡阳讝语,以无大便硬满痛,故不可下:     以无身寒.汗出.恶寒,故不可温.于此可知发 ...

  • 阳明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八

    白虎汤是具有清热.镇静.除烦.止渴作用的方剂,在急性热病增进期阶段的治疗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伤寒论>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注: 邪字,旧本作寒字,与白虎汤的性 ...

  •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何为坏病 &l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67条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论>:"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若妄吐.下.发汗.温针,损耗津液,胃中干燥,木邪干胃,必发 ...

  • 可下证(血证附)

    杏林讲坛 公众号 可下证(血证附) 大法秋宜下. 阳明病,发热不恶寒,汗多者,急下之. 凡脉沉细数,为热在里.又兼腹满咽干,或口燥舌干而渴者,或六七日不大便,小便自如,或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者,或汗后 ...

  • 《伤寒总病论》卷六(二)

    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 安时所撰伤寒解,实用心三十余年.广寻诸家,反复参合,决其可行者始敢编次:从来评脉辨证,处对汤液,颇知实效,不敢轻易谬妄,误人性命.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明然详辨者 ...

  • 伤寒总病论.六卷.札记 一卷.宋.庞安时著.清道光三年黄丕烈士礼居影宋本

    <伤寒总病论>由宋代医家庞安时著.全书共六卷,主要包含伤寒与温病两方面内容: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 ...

  • 伤寒总病论 欢迎阅读

    非完整版 完整版370页 展示为部分页面 有精装彩色线装书

  • 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 『中医古籍』伤寒总病论

    作者:庞安石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00年 卷第一 叙论 太阳证 阳明证 少阳证 太阴证 少阴证 厥阴证 两感证 三阴三阳传病证 卷第二 可发汗证 不可发汗证 四逆证 和表证 可下证(血证附) 不可 ...

  • 《伤寒总病论》

    天行温病论 庞曰∶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者,<素问>.仲景所谓伤寒也.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实时发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 ...

  • 宋代 古医书《伤寒总病论》道光版 庞安时 (4-6)

    ·<伤寒总病论>,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人实践,有所补充.

  • 宋 古本医书《伤寒总病论》道光版 版刻(1-3卷)

    ·<伤寒总病论>,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人实践,有所补充.旨在注释<伤寒论>,却有不少越仲景藩 ...

  • 中医古籍 伤寒总病论

    中医古籍 伤寒总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