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长知识)《重庆部分地名由来》
本文来自微信
渝中半岛地名由来:
【七星岗】早年此地曾修石缸七口,仿北斗星座布设,故名七星缸。后演变成今名。
【较场口】 明清时期为“武举”考场及阅兵操练处,又是通往南纪门、储奇门等地的要道口,故名。
【两路口】 旧时此地为出重庆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
【观音岩】 此处地处山腰,原有一观音庙建于岩上,故名。
【上清寺】 明嘉靖年间此地曾修建“三清庙”,后改名“上清寺”,因寺得名。
【牛角沱】 此地有一石坡形如牛角斜插入嘉陵江,江流于此形成回水沱,故名。
【李子坝】 此处地处半坡,旧时有一片茂密李子林,故名。
【菜园坝】 此地早年系农田沙坝,住户多种菜为生,故名。
【石板坡】 因旧时常有人在此处山坡开采石板,故名。
【大溪沟】 旧时有一较大溪流汇集四周流水注入嘉陵江,故名。
【枣子岚垭】 因地处岚垭,早年有多株大枣树得名。
【道门口】 清康熙初年在此建川东道署,道署门外的街市因此得名。
【莲花池】 明崇祯时礼部尚书王应熊居此,称“涵园”,园内有二池种莲花,故名。
【天官府】 因明朝太师、吏部尚书(习称天官)蹇义府第建此得名。
【石灰市】 因昔为石灰集散市场,故名。
【二府衙】 昔年为重庆府同知署所在,同知系知府佐贰,习称二府,故名。
【十八梯】 此地北段有石梯200多级,共十八层台阶,故名。
【黄花园】 昔年有农民在此种黄花,故名。
【曾家岩】 清代中叶,有曾姓者在此建房定居,故名。
【大田湾】 此地地处山腰,1937年前为农村,拐弯处有一片大田,故名。
【小什字】 此处有街道相交成十字,并与附近大十字相对,故名。
【望龙门】 因此处可望见长江南岸巨石上宋绍兴时所刻“龙门”二字,故名。
【嘉陵新村】 以1939年抗战时期嘉陵宾馆建此得名。
【和平路】 原为培德堂街、五福街、金鱼堂街、走马街,1945年改建成公路,取人民向往和平之意合并命今名。
【民族路】 原分段命名为龙王庙、靴子街、木牌坊、小梁子、会仙桥、都邮街,抗战初期拓宽改造,1939年合并称今名。
【民权路】 原分段命名为都邮街、关庙街、鱼市街,1939年拓宽改造后命今名。
【民生路】 原分段命名为劝工局街、武库街、杂粮市,1936年修建公路,1939年合并命今名。
【邹容路】 是为了纪念清末民初著名的启蒙人士邹容而起的路名。
【新华路】 原分为过街楼、三层土地、顶子街、字水街、打铁街、半边街、大梁子,1932年修建公路,1939年命名中正路,1950年改名新华路。
【陕西路】 原分段名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十字、莲花街,1950年扩建后合并更今名。自清代至民国初年,此街历为陕西籍商贾集中地。
【大同路】 旧名牛皮凼,1939年因设渝女师更名女师校街,1940年扩宽路面,冉家巷部分地段并入,取“世界大同”之意改今名。
【棉花街】 清末至民国年间为棉花、棉纱帮交易市场,因此得名。
【火药局街】 因清代绿营火药局设此得名。
【金汤街】 因靠近古城门通远门,取固若金汤之意得名。
【打铜街】 此地早年多手工业铜作铺,故名。
【信义街】 清代名接圣街。抗战时期成为繁荣商业街道,取商业道德“守信讲义”之意更今名字。
【中山路】 为市区中轴主干线,1931年建成通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至东至西北分为四段。
【新华路】 原分为过街楼、三层土地、顶子街、字水街、打铁街、半边街、大梁子,1932年修建公路,1939年命名中正路,1950年改名新华路。
【陕西路】 原分段名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十字、莲花街,1950年扩建后合并更今名。自清代至民国初年,此街历为陕西籍商贾集中地。
【大同路】 旧名牛皮凼,1939年因设渝女师更名女师校街,1940年扩宽路面,冉家巷部分地段并入,取“世界大同”之意改今名。
【棉花街】 清末至民国年间为棉花、棉纱帮交易市场,因此得名。
【黄沙溪】 此地原为一片黄沙滩,有溪水经此流注长江,故名
重庆北部新区四镇地名的由来
【人和】 清道光年间更名瓦店子场为人和场,取人以和为贵之意。
【大竹林】 由于当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因以命名。
【礼嘉】 清乾隆初已建为李家场,因隶属江北厅礼里,地濒嘉陵江边,故更名礼嘉
【鸳鸯】 在原鸳鸯乡政府所在地场边小溪上30米间有两桥并列;又有大树一棵两枝主干直搭对岸,形成天然桥梁,似鸳鸯展翅,匍匐溪面,故名。(出自江北志第三章二节)
沙坪坝区地(街)名由来
【沙坪坝】嘉陵江在此处折转,冲刷出一片较为平坦开阔的沙坝地带,形成历史已数百万年,由此地理特征得名“沙坪坝”。
【小龙坎】 曾名小门坎,因背靠平顶山,山势似龙,明末改成小龙坎。
【磁器口】 因附近青草坡清代盛产磁器并在此集散,故名。
【童家桥】 清同治十三年,有童姓在此地小溪上建桥,故名。
【杨家山】 原名黄泥堡,后为杨姓所有,故名。
【石井坡】 清代乡人在坡上以石砌井引储用水,故名。
【双碑】 清光绪年间,此地有两块指路碑,得名双碑。
【詹家溪】 此地小溪环绕,清代多詹姓聚居,故名。
【堆金村】 昔年江北卵石堆下可淘沙金得名。
【山洞】 昔年苍鹰常盘旋于岩岭,曾名老鹰岩,1927年建渝蓉公路时,在此凿长约64米、宽约6米的隧道,故改成山洞。
【新桥】 清代此地建桥竣工时,恰遇新娘花轿经过,故名。
【凤鸣山】 早年名降虎庙、龙灯湾,据传清末曾有凤凰在此长鸣,遂称凤鸣山至今。
【天星桥】 清代此地建桥竣工时,请来被誉为天上寿星的老翁踩桥,因此得名天星桥。
【土湾】 因此地受嘉陵江水长期冲刷成湾得名。
【石碾盘】 早年此地有大石,形如碾盘,因此得名。
【高滩岩】 清水溪经斜滩流至此处悬岩,形成瀑布,因此得名。
【杨公桥】 清道光年间,杨姓在此地溪上建两座石桥,名大、小杨公桥,统称杨公桥。
【白鹤岭】 早年此地树林茂盛,常有白鹤栖息,习称白鹤林。1972年更现名。
【陈家湾】 清初陈姓在此定居得名。
【白马凼】 传说该地曾有一大水凼,周围皆稻田,夜静时有白马从水凼中出食稻苗,因此得名。
【井口】 此地处山溪入江处,明末建有盐井,故名。
【汉渝路】 此地为汉(中)渝公路终点段,故名。
【双巷子】 昔为石板小道,因两条小巷并列得名。
【红槽房】 清水溪流经此处,曾有人开设槽房以溪水酿酒,生意红火,得名红槽房。
【覃家岗】 清代中期覃姓在此山岗处开荒耕地得名。
重庆九龙坡区地(街)名由来
【九龙坡】《巴县志》记载:境内王坪山岩上,镌有九龙滩古迹五个大字,滩在江心,有九石翘首若龙,得名九龙滩。后设店铺,名九龙铺。一说因地处长江北岸呈斜坡地形,演化为九龙坡;二说重庆谈判时新华日报记者将九龙铺机场误报为九龙坡机场,反使得九龙坡逐渐流传开来。
【杨家坪】清康熙年间,多杨姓居民在此坪上居住,故名。民国三十三年虽设万年场,但民众仍习惯称杨家坪至今。
【黄桷坪】 清乾隆年间,此地坪上有一大黄桷树,行人常在此休息乘凉,故名。
【滩子口】 清光绪年间,此处是滩脑壳通往巴县城山路必经路口,故名。
【谢家湾】 清顺治年间此湾居民多位谢姓,故名。
【鹤皋岩】 清道光25年,文人龚靖皋经此,见白鹤飞翔于岩上林中,即挥书“鹤皋岩”三字,故名。后演变为鹅公岩。
【石坪桥】 此地昔为农田,1950年建成公路后,因在石桥铺与杨家坪之间,此地又曾有一座小石桥,故名。
【袁家岗】 此地原系山梁,曾有袁姓在此耕种,得名袁家岗。
【石桥铺】 早年系重庆至成都东大路驿站,因有石桥和店铺得名。
【渝州路】 原分段为大石路、东风支一路,1981年以重庆古称渝州合并命今名。1938年始建。
【陈家坪】 因地处坪上,昔年多陈姓聚居,故名。
【红育坡】曾名草房街,1950年后,川外附属外语学校在此修建校舍,取“培育红色接班人”之意更名红育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