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戒 读懂了人生无所失

1、大喜易失言

古人云“乐不可极”、“乐极生悲”。人在极度兴奋的时候,心里的防线就没有了,往往口无遮拦,说一些伤害别人或者很不合适的话,招致发生悲哀的结果。

所谓“言多必失”,尤其是在高兴的时候,其实那时的心态是善而良性的,因为希望倾诉,所以不吐不快;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再也不能收回了。

2、大怒易失礼

怒,也有很多种:

《诗经》上说:“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大意是说,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

《孟子》云:“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这里的“怒”,是说周文王受了别国不断地侵扰,因而义愤激昂,进而发号命令调兵遣将,把入侵莒国的敌军阻挡下来,使得周朝更加安定,百姓可以过着安定的生活。《诗经》上的这段话是赞扬文王的英勇,文王赫然一怒而使得天下的百姓能够平安的过生活。

但在生活中,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普通人,怒气不仅会损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对生气人的健康也有极大损伤。人发怒的时候,常常忘了限度,做出失礼且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生气的智慧。

3、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那么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

老子曾说:宠辱不惊。

苏洵曾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王阳明曾说,此心不动。

这都是要告诉我们,要修一颗安定、安稳的心,坦然、淡然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和变故。

4、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不光是指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也就是说,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需要顺变,需要向前,别让颓废从此左右自己。

中医认为,哀伤还会损害我们的健康。“悲伤”,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会伤及内脏。

5、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觉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悦目的,而就在此时,分辨的功能往往会被削弱,思考的逻辑往往会被淡化。于是,失察也就乘虚而入了。

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汉代刘向说:“吊者在门,贺者在闾。”意思是说:吊丧的人在门口,贺喜的人也在胡同里了。这是告诫我们做人要常有忧虑之心,切忌得意忘形。

6、大惧易失节

《论语》上记载,子路问孔子:“你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一介武夫,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共事的是那种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又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认为,适度的恐惧是有助于我们做事的。但是如果恐惧太大,压垮了我们的内心,当我们面临大节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无法解决问题。

7、多藏易厚亡

老子《道德经》中说:“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大意是:“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很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

人生在世,名利、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我们不能为了追逐这些东西而危害自身。那样就是舍本逐末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谓大醉易失德,无非反映在言语与行为。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绮语,其行往往会多出格、差池。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来做出判断。

《论语》中记载孔子喝酒说:“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应节制,孔子虽说“唯酒无量”,但考虑酒精的代谢能力因人而异,所以孔子要求:在不致乱性或引发中毒等副作用的情况下,量力而为。

9、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定难守信。

《论语》中说,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如此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

10、大欲易失命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则会伤其身、乱其心,甚至因此丧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副对联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一个人一旦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坚强、强大起来。

(0)

相关推荐

  • “巧言令色”与识人之难——《论语》漫言②

    <学而>篇起手讲学问的总纲.境界,然后用有子的话马上转入"道之本"--孝悌,从而使学问之道不空泛.道之用也,在于日常.第三章则进入了一个很奇怪的话题. 子曰:巧言令色, ...

  • 读《论语别裁》随笔一

    昨日看到南先生对于"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解释,也着实是令人大吃一惊.从前,我总以为这是一句愤怒的话,用来说某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预期,类似像刘禅,扶不起的阿斗.然而, ...

  • 再读《论语》:里仁第四.22

    里仁第四 二十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1),耻躬之不逮也(2)." [注释] (1)古者言之不出:古者,古时候的人. (2)耻躬之不逮也:耻,以--为耻.躬,自身,亲自去做.逮( ...

  • 《论语》中的3句名言,受益终身!

    <论语>这部书,是一部专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可以说是儒家知名度最高的一部经典,两千年来,在我们中国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即使你没有读过<论语>,但你在 ...

  • 人性十过,读懂,人生从此无大过

    人最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 但是,对于如何战胜自己,从哪些方面入手战胜自己,却很少有人真正深入的思考过. 一提到自省,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曾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为人谋而 ...

  •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长大了才读懂是人生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年少懵懂,只知诗美,不解其意,囫囵吞枣,一通乱背. 然而,当岁月轮转,青丝成白发,才恍然惊觉 年少时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竟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 小时候学过的诗词,长大后才读懂是 ...

  • 【悦读】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国藩"六戒"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l ...

  • 读懂,人生便可猛然开悟主客观循环链:心念...

    读懂,人生便可猛然开悟 主客观循环链: 心念决定行动→行动作用事物→事物 改变环境→环境影响心念→心念决定 行动(重复) 心念和行动是主观因素,事物和环境 是客观因素. 主客观因素相对于我们而言,相互 ...

  •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人生

    人生这趟单程旅行,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披荆斩棘,为自己开辟一条更为明亮通透的道路. 纵然戴月披星,风霜雨雪又奈我何?纵然前路茫茫,只求问心无愧. 内心坚定的人注定在人生道路上不畏险阻.蒋捷就是这样一个人. ...

  • 回不去的小时候,中年才读懂是人生

    解读:云晞| 朗诵:一凡 原著:林海音 巴尔扎克在<于絮尔·弥罗埃>这本书里写过一段话: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 ...

  • 史上最“有用”的一首诗,句句闪光,读懂后人生少吃亏!

    我国的诗词文化,是众多国学文化当中非常耀眼的"明星",我们的一生当中,也总是熟记那么几首唐诗宋词,可以说诗词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的人可 ...

  • 神雕侠侣:读懂了杨过,才真正读懂了人生

    人到中年才读懂杨过. 杨过可以说是金庸小说里最复杂的主角,他最没有底线,犯过最多的错, 但又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 杨过的童年是比较坎坷的,父亲早亡,十一岁那年母亲穆念慈也去世了. 之后杨过就四处漂泊, ...

  • 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

    第一戒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高潮过后往往就是低谷!如果过于迷恋一本万利.永久获利的事情,只能让自己血本无归!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名与利,都是众争之地,如果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