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争自由

有人曾说过,人一生中最大的舒适区是在娘胎里的那十来个月,虽然也长着眼睛,但可以不用看见或是寻找什么而必须整天生怕错过任何一点机会地睁大瞳孔;虽然也长着耳朵,可以只用来欣赏优美的胎教音乐,而不用理会肚子以为的嘈杂;虽然也长着嘴巴,可以只用来饿了的时候吸允着保持身体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液,而不需要用它来学会花言巧语,从而达到讨好别人才能获得奖赏的目的;也长脚,但不用每天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虽然长着手,也不用搬拿腾挪;更重要的是一颗大大的脑袋,整天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畅想着一切美好的未来。

我们绝大多数人肯定都听说过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俗语,一个根本就不懂事的小孩子,从小就学会来用自己的方式向大人们索要权利、争取自由。哭是一种信号,他似乎是在告诉那些懂事的大人们“本大爷”(当然也可能是姑奶奶)现在正在不爽呢,至于为什么不爽,你就认真揣摩、仔细观察吧,你们可以采取排除法讲我的需求一一满足,至于能否让本大爷满意,那完全要看你的表现了,表现好的话,我会有重重有奖哦!如果你非要不识趣地凑过脑袋来问什么奖励的话,好吧!不哭算是对你最大的奖赏了吧!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本大爷的身体也一天天长大,我也渐渐地被家长以各种各样为我好的理由,逐渐剥夺了我原本的舒适区,让我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也开始了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无尽头的比较之旅。后来,我才渐渐地明白,我无论学习再好、考试考的再好、如何的乖巧、听话、懂事,总会有那么一个叫做别人家的孩子的孩子,高耸地就立在那,似乎永远都只能追赶、无法超越。

再往后,我有了学业,开始庆幸有机会可以逃离家长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可以利用这样的好时机,自己当家作主,重新找回原来的舒适区,殊不知,这世间有太的东西,一旦失去或是离开,再也无法做到失而复得,或许只能凭借着大脑对于过往美好的记忆再次回味一番,再也无法重回过去。

后来,逐渐开始明白和清醒,也渐渐地懂得了一些道理,比如这句“经济不独立 人格就无法独立”。于是,从一开始为了能在所在的城市立足而努力和打拼着,慢慢再到为了撑起一个家的那份责任和担当而奋斗乃至战斗着。

后来再发现,你的绝大多数的努力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留住或是维护好自己的那一点点可怜的尊严,这个尊严的底线既是尽量不被别人给甩开、自己别在所在的圈子里落下,别人所能拥有的自己尽量也能拥有。

再最后,就是为了一个宏大而宽泛的目标而再逼自己一把,那个目标叫做财务自由。其实,所谓的财务自由,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字,它仅仅是预设在自己脑海里的一个模糊甚至是捉摸不定的概念而已。有时,它就像一个矫健的雄鹿,你越是拼命追赶,它也就跑的都快,你看似已经拼尽了全力,它或随时可能被你触手可及,可就是在及之前,总是差着那一点点的火候或是距离。

于是,你只能一边安慰自己,再一边继续不停的奔跑并追逐着,直到有一天,你开始用着“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这样的口号自勉之时,你才逐渐的明白,我们追求的并非是什么财务自由,更多的还是一种满足自我内心虚荣之心的自由罢了。

其实,财务是否能够自由,应该因人而异,据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的年青人 ,根本就不懂的什么叫做存款或是储蓄,但他们想要去某一个大洲或是国家旅游或是生活的时候,他们可以抬腿立刻马上出发,他们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边打工边挣钱养活自己,相较于这样的人生自由的境界,所有的财务自由也仅仅是为生活自由而服务的工具罢了。

你在发火怒斥着对方的不理解,其实你也是在争取着自由,你所争取的是你自以为是的形象在对方的眼里或是心里能够达到不折不扣地你自以为的那个是的标准。

你在买一件商品,与摊主讨价还价的同时,也是一种变相地争取着自由,你所争取的是让对方理解你对于该商品估值定价权自由度的认可,否则,你为之所付出的口舌及其智慧则全部变得徒劳并属于惘然。

你在社交时,也是为了实现让别人认可你这个人所代表的全部的自由权利;

归根结底,一切的自由都是为了让自己此生活得够爽罢了。正如诗仙李太白,始终所描述的那样“人生得以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或许才能算作真正的自由吧。

当然,还有人辩证的给自由下着“自由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而是想不干嘛就可以不干嘛”的定义。其实,仔细推敲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最终的结果都是可以实现从一开始的想到最后的事与愿符的理想状况。不管怎么样,心想事成应该算是对于自由最好的诠释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