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读书 | 纪实 楼晨
乱世出英才,少年辛苦终身事。
这三年中,我学会了买菜、做饭,自己洗被子。
大冬天,每次洗被子都学着大点的孩子样子,脱掉棉袄,只穿件毛衣,在院子里两只小手在搓板上揉着。每次洗完被子就会发热感冒一场。
全社会像个钟停摆了,食物愈见紧张起来。我那时才十二、三岁,半夜三点起床跟着院里的好友一起去牌楼或开明市场排队买不要计划的猪肝、猪心、大肠、蹄子、虾等。
冬天温度零下七八度,我穿个浙江老家做的土布棉大衣,拿个菜篮子或砖头块排在队伍里,然后躲到避风的店门板靠着,跺着脚,一直遨到早晨店家七点钟开门,一群孩子一窝蜂地挤进那个抢购的队伍里。
有一次,我买了四个猪蹄子,结果篮子烂了个洞,走路上掉了一个,我一路哭到了家。现在说起来,妈妈都会说,那时我们女儿多可怜噢!
说起来当时破四旧,什么文化生活几乎都停止了,我们只有看书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刚开始院子小孩子们看的书是《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红岩 》、《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革命书籍。后来不知谁从哪里借来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那时这些书都是禁书,大家偷偷地传看,时间都是有限制的,所以书一到手就紧张並如饥似渴地看,怕还未看完就被别人拿走。
记得冬天寒冷时,我在被窝里扒着,用两只胳膊撑着翻着书,有时胳膊累得瑟瑟发抖,也不停歇,直到整个身体垮塌下来才休息一下。
我的哥哥是个很顽皮的孩子,但看起书来就非常安静,眼睛都看成了一千多度的近视。而且他还有个习惯,边看书,边啃手指甲和脚趾甲,真的奇怪。后来才知道是缺乏微量元素的表现。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外国名著和诗集,《安娜.卡列琳娜》、《飘》、《大卫.科波菲尔》、《老人和海》、《红与黑》,泰戈尔及莱蒙托夫的诗集等,虽然那时不能完全看懂,但对我的文学启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思想情感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境界。特别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以它宏大的史诗般的音乐语言常将我带入到了自由的王国,畅想着躺在绿色的草坪上,聆听鸟儿的鸣叫,思想放飞远方......。
读书开启了我的思维,打开了心灵的一扇窗,引导了我的成长。一个简单的小女孩从此有了朦胧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文革期间二年多时间,我没有学上,只能偷偷地看点书,刚开始轻松、快乐,但很快就被无聊、苦闷所代替。想到爸爸说的话:“我们楼晨是要上大学的,将来当个医生”。而我当时却作着以后当个音乐家的美梦。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每天去学校的路上,会沿着青年路,踩着狭窄的路涯石上,边走边哼唱着自己心里流淌出来的曲子,觉得自己会作曲呢!
以后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